位於安城鎮蘭田、坭壩、古城、石角村。分二大區。龍山土墩墓群面積3平方公里,山脊、山坡及農田區有分佈,共有300餘座,土墩規模大小不一,大者底徑達100米,小者不到10米。 1998年發掘其中1座春秋墓,出土器物有米篩紋、葉脈紋、方格紋印陶罐及原始瓷碗,另採集有西漢釉陶鼎、罐、壺殘片。筆架山土墩墓群範圍2.5平方公里,沿山脊和山坡分佈,共100餘座。土墩底徑10-50米,2-15米。外觀呈饅頭狀。採集有席紋、米篩紋、方格紋印紋陶瓿、罐及原始瓷簋、碗。安吉筆架山、龍山土墩墓群是浙江土墩墓密集地區之一,為研究吳、、楚文化及其交融情況提供了實物資料。
筆架山古墓群位於益陽市赫山區筆架山鄉,十字山古墓群、張家灣古墓群和中谷塘古墓群組成。
十字山古墓群位於筆架山村十字山上,海拔66米。北邊山咀下有圍山渠和公路,墓地距北向鳳凰湖農場湖堤500米,西山坡距村民湯光龍家住房40米,東南邊山丘。該墓群部分尚存封土堆,縣市文物部分實掘發現,墓室結構長方形土坑豎穴,部分墓葬帶有斜坡式墓道,封土及填土洗砂土,出土陶器鼎、敦、壺、豆組合主。
張家灣古墓群位於筆架山鄉松樹堤村張家灣太白嶺上,海拔38米。北距潭家橋支渠和電排站200米,東南邊村民湯笛清家住房50米,西南稻田。該墓群部分尚存封土堆,系土坑豎穴和磚室墓,土坑墓填土洗砂土,磚室墓五花土,墓磚上印幾何紋,出土有麻布紋陶罐,採集有銅駑機。
中谷塘古墓群位於筆架山鄉上新橋村中谷塘組姚家山上,海拔50米。北距潭家橋支渠200米,南向山下50米處為村民蔡鶴年家住房,西至中谷塘約150米,東山丘。該墓群磚室墓,墓磚上飾有線浮紋、幾何紋、稻穗紋和錢紋,出土有陶罐。
筆架山古墓群是益陽境內發現數量多,保存戰國楚墓群,益陽市赫山廟、羊舞嶺、謝林港、黃泥湖地發掘楚墓群遙相呼應。這批楚墓中出土大部分器物為典型楚式器物,出土有環耳或方耳、鼎足扁平外撇腹陶鼎和無格、無箍、脊扁平素面劍器物卻反映了越文化因素;出土的侈口、直頸、斜肩、單耳、腹下垂、圜底鐵鍪和卷沿、直腹、平底陶甑器物屬於巴文化典型器型。這批楚墓探討楚文化益陽地區分佈和成益陽地區主導文化,以及益陽本土文化融合和周邊地區楚文化關係提供了資料,同時,這幾種文化影響和交流,側面反映了民族融合和發展。
筆架山古墓群還包括兩處分佈集中東漢磚室墓群。據調查勘探發現其數量達200餘座,是我市目前發現數量多、分佈面積廣、年代跨度一處古墓葬群,古墓中存有大量幾何紋、錢紋磚、灰陶、麻布紋罐殘陶片。這種數量多,且分佈集中東漢磚室墓群,我市發現,是研究當時居民生產力水平、生活狀況及埋葬習俗不可多得實物資料,為全面研究益陽當地民俗、葬俗提供了資料。
風水學中,有著多專業術語,筆架山風水專業術語之一,筆架山,顧名思義像筆架山。
很多人筆架山形態,以及筆架山風水學中作用,今天我們來大家詳細講解一下,筆架山風水。
延伸閱讀…
筆架山風水學中作用是利科甲、文才。筆架山山形像筆架,是多個突起並聯繫山峰組合而成,並且山峰或突起個數於三個,如果是兩個俗稱雙乳峰,一個突起稱為文筆峰或者叫做文筆山。
筆架山種類多樣化,書房中使用真筆架。筆架山其表現作用有所不同。
中間主峰有三層塔型,兩側山峰是二層塔狀,山峰一層塔形,排列井然有序,像燃燒火焰。此種筆架山不僅利科甲,官,得此風水催吉,文官掌權柄,威震四海。
延伸閱讀…
所謂水形筆架山,這種筆架山突起無規則排列,錯落。受此風水催吉作用,有頂文豪出世,聲名,潑金撒墨,。
這種五峰筆架山主文官、富貴,但是山峰突起第一種五峰火形筆架山要,官職第一種五峰火形筆架山之下。
所謂三峰筆架山共有三個凸起,這樣筆架山縣令級文官,於現代地市級別文官。
風水學中,觀筆架山,要看其型,要察其色、嗅其氣、觸其體、驗時變。不可獨考其型,若有曲曲清溪綿情纏繞,如筆舞銀蛇,,催生翰林學士,一代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