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科技發達,想要知道當下方位,只需拿出攜帶手機,打開其內置指南針程式,能得知自己面向何方,功能定位應用程式(Apps),還可以透過全球衞星定位系統(GPS)得到所處位置數據,無論身處何方可以無誤測得自身位置。
但時候人們並沒有如此高科技產物,所以指南針工具或羅盤外,他們會星光來測定方向。
北極星是辨認方向指路星,這星點任何時候待天空中同一個位置不會移動,只要找出這星點,然後面向它,那麼正前方北方了。
北極星會維持同一個位置原因是地球極軸指向它,所以即使其他星點東升西落,北極星看起來是紋風不動。
(P.S.:身處南半球是無法看到北極星)行走人跡罕山野中,辨認方向是頭大事,否則可能迷路,遭遇危險。
沒有發明現代定位設備之前,古人通過“仰觀天象”來確認方位。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攜帶定位設備丟失或損壞了,你能想到那些辦法來辨認方向呢?如果是白天,你要觀察太陽。
只要在北迴歸線以北,太陽總是東偏南升起,西偏南落下。
同時要考慮到季節:冬天太陽偏南一點。
陰雨天看不到太陽該?你可以觀察一下一棵樹長勢,枝葉一邊是南側,一邊是北側。
或者觀察樹樁年輪:年輪一邊向南,因為陽面生。
如果是晚上,要抬頭看星星。
北半球星空,北斗七星和北極星辨認。
北極星所在方向正北方向。
有其他方法,這裏一一列舉了。
沒有發明現代定位設備之前,古人通過“仰觀天象”來確認方位。
古人觀察天象緻,觀察經驗。
反而是我們現代人,大多不習慣“仰望星空”了。
,即使你有,高樓林立、霓虹閃爍、霧霾城市裏,找到觀察條件。
古人關注太陽,因為太陽每天升降有規律,於是日出方向定為東、日落方向定西。
但是存在一個問題:北半球,日升日落方向並不是正東、正西;而且季節推移,太陽方向會發生偏移。
人們需要找到一個參照物。
古人觀察到:夜晚北方有一顆醒目亮星,這北極星。
圍繞北極星,有連線起來像一把勺子七顆星,稱作北斗七星。
於是,人們北極星所在方向定為正北,這樣,正南、正東、正西確定了。
原因於此。


延伸閱讀…
“斗柄東指,天下春;斗柄南指,天下夏;斗柄西指,天下秋;斗柄北指,天下冬”。
而北極星是;它居中央,眾星拱衞,像是天上帝君。
中國古人由此引申出一系列文化意向。
他們北極星稱作“紫微帝星”,統治人間皇帝好比是地上“紫微星”。
所以,天上有紫微星,地上有紫禁城。
北京皇城有一條中軸線,從門穿越紫禁城直到鐘樓,長達8公里。
説這條中軸線以北極星參照規劃,是“君權神授、天人合一”象徵。
現代地理學來看,中國古人定向嗎?之所以説“”而不是“完全一致”,是因為北極星運動,只不過因為它距離地球,肉眼察覺。
現代實測得知:北京中軸線地軸南北向存在2度偏差。
原因於此。
延伸閱讀…
觀測,中國古人夜空主要星星作了分區,他們黃道上二十八顆星分為四個宮,每宮七顆星。
這“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這些詞兒聽起來,後來附着了很多迷信色彩,但本源,中國古人天文學模型。
西方古人歸納了“十二星座”。
東西方星相學異曲同工,是天象觀測來判別時空方位古老文化。
北極星是指最靠近北天恆星,是北半球能見到極星。
現在北極星是小熊座α星(勾陳一)。
於歲關係,時期北極星是。
4800年前,當時北極星是天龍座α星。
古希臘時代,北極星是小熊座β星。
到2100年左右,目前小熊座α和北極夾角會變成(只有27’38″)。
到31世紀後,衞增八(仙王座γ)會成為北極星。
14000年左右,天琴座α星(織女星)將成為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