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文武廟捐資西環牛房附近興建義莊一所,同胞寄厝靈骸。
香港開埠早期,廣東各縣市以至海外有人來到香港打工,於當時冷藏技術普及,如身故,屍體腐爛發臭,所以會先行入殮再暫厝義莊,待親人來港後安排移送回鄉下葬。


設備內設有大堂2個、莊房72間、骨殖倉1個。
東華義莊(英語:Tung Wah Coffin Home)是香港東華三院於1875年成立一家義莊[1],現址位於香港島扶林沙灣大口環道,義莊建築物列入香港歷史建築。
香港開埠早期,廣東各縣市以至海外有人來到香港打工,於當時冷藏技術普及,如身故,屍體腐爛發臭,所以會先行入殮再暫厝義莊,待親人來港後安排移送回鄉下葬。
東華義莊前址香港島西區尼地城牛房附近,當時稱為「牛房義莊」,後市區發展需要,義莊於1899年遷沙灣(大口環)現址,並正式命名為「東華義莊」。
1960年代是該義莊全盛期,當時義莊內共有靈柩600具,骨殖逾8000副。
書中用字,解答了何謂「義莊」「義」,突出了義莊服務華人那份,並傳統價值觀及本地社會背景出發,介述東華義莊沿革意義,望能加深大眾義莊認識。


延伸閱讀…
2006年初,義莊共有靈柩71件,骨殖115件及骨灰21件,義莊每月租金50400元。
本院邀請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義莊撰寫紀念簡史。
書中用字,解答了何謂「義莊」「義」,突出了義莊服務華人那份,並傳統價值觀及本地社會背景出發,介述東華義莊沿革意義,望能加深大眾義莊認識。
延伸閱讀…
東華義莊前身為文武廟資助及管理「牛房義莊」。
1875年文武廟捐款西環牛房義塚附近興建,其後坊眾一致同意義莊交予東華醫院管理。
於1899年,東華三院獲政府支持將義莊遷大口環現址,並正式命名為「東華義莊」,120年來先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