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心】發心學菩薩 |

【菩薩心】發心學菩薩 |

 我們看到有人好施、堪忍,會尊稱此人為「菩薩」。

但可想過菩薩是什麼樣心情去做到?《彌勒菩薩問經論》説(二六‧二六一下):「菩薩心見諸世間所有一切種種過患,見於涅槃安樂利益,善能覺知法界,善知因緣有諸行,其心唯為無上菩提修戒施,救度世間所有墮墜嶮放逸眾生,持戒佈施雖取彼世間果報,而為眾生修一切行,不為自身取於果報。

」這是何能智慧氣度啊!而這氣度有多?《大方廣佛華經》説(十‧三二○上):「諸菩薩心所念,大悲身,大悲門,大悲首,大悲法,而為,充遍虛空。

……一切世間,普。


雖然如此,世間是有多、講理人了,菩薩會嗎?《菩薩地持經》提到菩薩之所以能而,是因為(三○‧九二○中):「菩薩心堪能攝受無量善法,利益安樂一切眾生,顛倒,彼起身口意業,是名菩薩自性。

大乘佛教中,佛果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覺。

菩薩心 Play

問:「菩薩會救度眾生而捨下一切?會有點私心而撿擇嗎?」其實,《景德傳燈錄》中分析説(五一‧二七二下):「愚人事心,智者心事,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捨,所作福德皆貪著,然捨有三等,內外身心一切俱捨,猶如虛空,無所取著,然後隨方應物能所忘,是謂捨。

」即知菩薩圓融無礙智慧,能令其心量而只是事論事,會像凡夫一樣時時處處計。

(真絹/輯錄)
  我們看到有人好施、堪忍,會尊稱此人為「菩薩」。

但可想過菩薩是什麼樣心情去做到?《彌勒菩薩問經論》説(二六‧二六一下):「菩薩心見諸世間所有一切種種過患,見於涅槃安樂利益,善能覺知法界,善知因緣有諸行,其心唯為無上菩提修戒施,救度世間所有墮墜嶮放逸眾生,持戒佈施雖取彼世間果報,而為眾生修一切行,不為自身取於果報。

」這是何能智慧氣度啊!而這氣度有多?《大方廣佛華經》説(十‧三二○上):「諸菩薩心所念,大悲身,大悲門,大悲首,大悲法,而為,充遍虛空。

……一切世間,普。
菩薩心

」雖然如此,世間是有多、講理人了,菩薩會嗎?《菩薩地持經》提到菩薩之所以能而,是因為(三○‧九二○中):「菩薩心堪能攝受無量善法,利益安樂一切眾生,顛倒,彼起身口意業,是名菩薩自性。

」可見其信心執行力,實非講五分鐘熱度凡夫俗子能望其項背。

菩提心(梵語:बोधिचित्त,Bodhicitta)成佛心。

菩提,梵文為 बोध(bodhi),意譯覺。

大乘佛教中,佛果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覺。

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為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菩薩因行如來果證動力。

《華嚴經》中説:「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

菩薩是大乘佛教修行者,菩薩,首發菩提心,忘失菩提心,誓願令眾生入無餘涅槃,而修四無量心」是發菩提心前行。

寂天菩薩造《入菩薩行論》中解釋菩提心需要兩個條件,一者緣眾生,即利益對象為六道輪迴中一切眾生,二者緣佛果,即不僅要令一切眾生獲得,要令眾生成獲得。

菩提心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發願利益眾生令眾生成佛願菩提心,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即稱菩薩,發心後,調伏解淨化心性言行,修學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禪定、般若)轉眾生行六度萬行,恆利益眾生即為行菩提心。
菩薩心

菩提心成佛因,是佛道精髓。

其中, 以下之三願,我而發,如何説是願一切眾生?這裡有兩種解釋:一來説,我眾生中一人,現在説眾生,我其內。

進一步而言,菩提心,徹悟法性,決不見我眾生有什麼,如是才能夠和菩提心相應。

[1]。

第四是出到菩提,「出」是出去、出離,解脱;「到」是到達彼岸,波羅蜜,度意思。

菩薩心 Play

延伸閱讀…

菩薩心

菩提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復有五種菩提:一者、名「發心菩提」,於無量生死中發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菩提——此中説果。

二者、名「伏心菩提」,折諸,降伏其心,行諸波羅蜜。

三者、名「菩提」,觀三世諸法本末總相、相,籌量,得諸法實相,,所謂般若波羅蜜相。

四者、名「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羅蜜中得力故,不著般若波羅蜜,滅一切,見一切十方諸佛,得無生法忍,出三界,到薩婆若。

五者、名「菩提」,坐道場,斷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聖法師認為這是菩提心五種層次,學佛一開始發菩提心、成佛願心,此即發心菩提。
菩薩心

第二是伏心菩提,「伏」是降伏意思,降伏魔。

自己知道心產生起伏,佛法觀念、方法來調伏,譬如、空、、無我觀念。

第三是菩提,是明智慧心,見佛性,所講見性或見佛性。

菩提一分,得無生法忍,所以到菩提階段,初地以上菩薩了。

第四是出到菩提,「出」是出去、出離,解脱;「到」是到達彼岸,波羅蜜,度意思。

延伸閱讀…

【菩薩心、菩薩行】 發心學菩薩

菩薩心行要略

從生死苦海此岸出離到達不生不滅彼岸,這是第八地菩薩,從此受三界任何所困擾、影響。

小乘佛法來講阿羅漢,不過,阿羅漢沒有修行、沒有修福、沒有度無量眾生,因此菩薩道來講,解脱。

如果阿羅漢要成佛,要迴,廣度眾生,圓了菩提,能成佛,進入後一階段——菩提。

「」是,是證到妙覺果位,佛。

佛是有菩提心,叫作菩提心。

[3]
菩提心是指為利一切眾生悉皆成佛,而我成佛來利益一切眾生。

[4]
菩提心修持方法有自他交換和六七果兩種。

是予樂之心,給予眾生。

來説大悲心,菩提心,眾生自己,自己眾生,所有眾生趨向成佛果位。

知母,知恩,報恩,慈,大悲,心,菩提心
無始以來所有眾生做過自己母親,所以應所有眾生當成自己母親看待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説 

會員購買商品享有到貨十天期(含例假日)。

退回商品於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是狀態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完整性,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回復原狀者,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詳閲商品退換貨原。

 有人性,有神性:探多重宇宙靈修寫心經.隨身版:一句一句寫,讓你心生歡喜,離一切【首刷限量,隨書附贈〈雙手合十心生歡喜〉貼紙】【寫心經隨身版套書】(三冊):一句一句寫,讓你心生歡喜,離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