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算,層3m,33層99m,是不是精準呢?什麼區裏大多數樓房控制100m以內呢?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走進小區那些33層樓房,往往一樓大廳有個火災顯示盤,你抬頭看一看,頭頂上只有感煙或者感温探測器,有火災報警鈕,沒有看見灑水噴頭。
而灑水噴頭,於100m超高層要求安裝。
有人問,這噴頭幹嘛?噴水嗎?答案是肯定。
這噴頭水泵,萬一火災時噴頭高温烤爆,水泵會動啓動,會有水源源不斷噴出來。
以前有住户裝修時小心撞裂了噴頭導致家裏發洪水情況。
同時,普通人爬樓梯體力消耗情況,結合各種機電設備及管道等的佈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兩個避層之間高度確定於50m。
,於高於100m建築來説,每50m應該設置一個避層。
這一層不能住人,平時往往用來放一些設備,當設備層使用。
這是因為消防雲梯只能夠得着50m高度。
萬一發生了火災,高層住户通過樓梯下逃生,逃到避難層等待救援。
,可以避難層後,選擇繼續下樓逃生。
石崢嶸:避層(間)建築防火及消防設施要求,以及避難區域其他區域關係,應結合規範條文和規範管理組的相關覆函精神,綜合處置。
1、建築高度於54m住宅建築,住宅每户設置安全功能房間,是否屬於避難間?
2、每個避層(間)人數,是該避層(間)以上所有樓層使用人數計算,還是該避層上一避難層之間樓層使用人數計算?
避層、避難間,是建築內於人員躲避火災及其煙氣危害樓層(房間)(2.1.13),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1、解決人員豎向疏散距離過長而設置避難層(間):建築高度超過100米住宅建築和公共建築,應設置避層,當需要避難人數及其需避面積需要整層面積時,可以採用該避難層局部區域作為避難區,這個局部區域可稱為避難間;
2、條件下高層病房樓和老年人照料設施,需要設置避難間。
以上兩種情況避難間,是於人員躲避火災及其煙氣危害房間,但要求差距甚,分述如下:
一、建築高度於100m公共建築和建築高度於100m住宅建築,應設置避層。
第一個避難層(間)樓地面滅火救援場地地面高度應於50m,兩個避層(間)之間高度於50m。
建築高度於100m建築,使用人員多、豎向疏散離長,因而人員疏散時間。
目前國內主戰舉高消防車—50m高雲梯車操作要求,規定首層到第一個避層之間高度應於50m,以便火災時不能經樓梯疏散而要停留避難層人員可採用雲梯車救援下來。
同時,普通人爬樓梯體力消耗情況,結合各種機電設備及管道等的佈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兩個避層之間高度確定於50m。
二、避層(間)淨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數避難要求,並宜5.0人/m²計算。
當需要避難人數及其需避面積需要整層面積時,可以設置避難間,採用該避難層局部區域作為避難區,避難間分隔及疏散要求同避難層。
注1:建築高度於250m民用建築,避難區淨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數要求,並應於4.0人/ m²計算。
注2:一座建築是設置避層是避難間,主要該建築高度段內需要避難人數及其需避積確定,避難間分隔及疏散要求同避難層。
三、避難區應採用開門窗洞口防火隔牆其他區域分隔,且應有兩個面靠外牆,有一面位於建築一條邊上。
注:本要求引自“關於超高層住宅建築避難層設置問題覆函”-《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國家標準管理組建規字(2018)6號。
覆函住宅建築,公共建築宜參照此要求執行。
四、避難區以外其他空間,火災危險性小設備用房外,不能於其他使用功能,並應採用防火隔牆該樓層分隔成區域。
各功能區應獨立,並應滿足防火、隔振、隔聲要求;
注1:分隔要求,可參考規範圖示(5.5.23)、(5.5.30)。
注2:住宅建築避難區以外其他空間,當用於躍層户型時,應採用不開設門窗洞口防火牆分隔。
五、避難層淨高應於2.0m,當避難層兼顧其他功能時,應功能空間需要來確定。
1)避難間服務護理單元不應超過2個,其淨面積應每個護理單元於25.0m²確定。
延伸閱讀…
3 避層可兼作設備層。
設備管道宜集中佈置,其中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應集中佈置,設備管道區應採用於3.00h防火隔牆避難區分隔。
管道井和設備間應採用於2.00h防火隔牆避難區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門應直接開向避難區;確需直接開向避難區時,避難層區出入口距離應於5m,且應採用甲級防火門。
避難間內應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不應開設除外窗、疏散門之外其他開口。
7 避難層(間)進入樓梯間入口處和疏散樓梯通向避層(間)出口處,應設置指示標誌。
8 應設置直接外可開啓窗口或獨立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採用乙級防火窗。
七、避難層和避難間要求,應符合《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民用建築設計統一標準》以及各專業技術規範標準相關要求,於建築高度於250m民用建築,尚應符合《建築高度於250m民用建築防火設計加強性技術要求》(試行)相關規定。
一、滿足高層病房樓和手術室中火災時及時疏散人員避難需要和保證其避難安全,高層病房樓應二層及以上病房樓層和手術部設置避難間。
(5.5.24)
1、避難間可以利用平時使用房間,如每層監護室,可以利用電梯前室。
病房樓3部病牀梯面佈置,其電梯前室面積24m²~30m²。
但合用前室適合用作避難間,防止病牀影響人員通過樓梯疏散。
1)避難間服務護理單元不應超過2個,其淨面積應每個護理單元於25.0m²確定。
延伸閱讀…
2)避難間兼作其他用途時,應保證人員避難安全,且不得減少可供避難淨面積。
3)應靠近樓梯間,並應採用於2.00h防火隔牆和甲級防火門其他部位分隔。
6)應設置直接外可開啓窗口或獨立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採用乙級防火窗。
二、滿足老年人照料設施中火災時及時疏散老年人避難需要,3層及3層以上總建築面積於3000m²(包括設置其他建築內三層及以上樓層)老年人照料設施,應二層及以上各層老年人照料設施部分每座疏散樓梯間相鄰部位設置1間避難間;當老年人照料設施設置與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直接開敞式外廊、與疏散走道直接且符合人員避難要求室外平台時,可不設置避難間。
(5.5.24A)需要注意是:避難層防煙樓梯會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人員經避難層方能上下,使得人們遇到危險時能夠安全逃生。
而避難層其圍護方式大體分為三種類型:敞開式避難層,半敞開式避難層和封閉式避難層。
高層建築首層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層之間,超過50米。
之所以這麼規定,是因為大多數消防雲梯救援能力50米左右,這個高度是15層左右。
超高層建築不但高度、功能複雜、人員密集而且現代化程度,通信設施、空調系統、機電設備和可燃裝修材料眾多,豎向管井很多,發生火災產生煙囱效應、風效應,火勢蔓延迅速,撲救困難。
發生火災時樓內人員需撤離,消防救援人員要分秒必爭地登高救火,這樣往往會樓梯間、走道內出現碰撞、擁擠不堪現象,既影響疏散和滅火,造成傷亡事故。
因此高層建築中每層或間隔層數設置避難區域,是解決這一問題辦法。
避層不能住人,允許辦公,但可以作為設備層放置水泵設施,不過要留有足夠空間。
此外設置消防栓、電話、噴淋滅火裝置和應急燈,而且應急燈亮燈時間不得於1時。
避層説了一個空置樓層,它是個安全場所,有防煙控煙設施,人員通過樓梯疏散時,能進入避難層,中途休息或者等待救援,而至於受到煙霧侵害。
通向避難層防煙樓梯要錯開,比如説15層是避層,16樓走樓梯下來,沒辦法直接下到14樓,因為15樓樓梯錯開了,你進入避難層,可能要拐幾個彎或者繞一圈,錯開樓梯下去。
如此設置錯位樓梯目的是,避免火災產生“煙囱效應”,防止煙霧漫進避難層,保證避難層安全,這樣於是制性地讓逃生人員進入避難層,給逃生人員一個選擇,可以選擇留下來避難等待救援,可以稍作休息繼續樓下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