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羅盤】古代中國的磁石羅盤 |如何深刻改變歷史 |

【磁石羅盤】古代中國的磁石羅盤 |如何深刻改變歷史 |

人類文明史上,早期先民階段掌握了定位空間方向儀象失控技術,比如利用鰻鱺、鴿子、燕子、蜜蜂動物遷徙路徑,或是日光方向、北極星方向,或者河流水勢走向,有樹木風向來辨析方向。

我國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人面魚紋彩陶盆上帶有方向性刻符,這説半坡古人描繪空間方向意識,有了測定方向能力。

類考古發掘,如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6000年前骨制北斗星形狀豆餅,山西柿子灘石器時代遺址朱繪巖畫刻畫女巫頭頂或為北斗七星,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黑陶腹部豬圖像一顆星是北極星。

殷商時期,出現了風水羅盤雛形。

後風水羅盤正式出現,表現出當時人們開始羅盤功能空間意義宗教意義轉化。

後,羅盤賦予了科學意義,於發現探測。

歐美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考證,位於現今墨西哥中南部奧爾梅克文明(活躍於公元前1400年前400年),發現了具有典型中國特徵天然磁石,當地出土了裝有許多泥塑古佛石匣、刻有中國文字古錢。

磁石羅盤 Play

《韓非子·有度》記載,“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先王使用司南(天然磁石司南)來測定方向。

而歐洲明確記載磁石司南,是1190年。

這證明,歐洲磁石司南出現時間要中國晚1500年。

《漢書·藝文志》明確提及中國早期占星導航書籍《海中星佔驗》、《海中五星順逆》、《海中二十八宿國分》,表明漢代人利用星象進行導航。

東漢思想家王充《論衡·亂龍篇》中談及了如何實現人工磁化。

得益於此,我國漢代,廣州沿海城市造船技術發達,航海技術應用於航海測繪以及海上導航之上。
磁石羅盤

藝術文化史學者、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江蘇師範大學教授潘天波其所著《匠心:影響全球文明中華工匠技術》一書中談到,到了北宋年間,磁針羅盤獲得了迅速發展,製造磁體司南裝置於指引海上航行規模擴大。

這一技術路徑延續到了明代,波瀾鄭和下西洋印證了當時中國航海技術發達。

中國航海羅盤宋代開始外傳到了中東、北非和歐洲地區。

《匠心:影響全球文明中華工匠技術》書中指出,13世紀歐洲開始接受中國羅盤技術,學會使用磁石羅盤技術,這直接驅動了15世紀前後大航海時代開啓——想象沒有羅盤指南針,達·伽馬、哥倫布會各自完成航海探險。

書中評價指出,歐洲人藉助中國學來磁石羅盤技術,結束了藉助原始生物羅盤和星象羅盤原始航球時代,開啓了藉助物理羅盤科學航海時代。

歐美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考證,位於現今墨西哥中南部奧爾梅克文明(活躍於公元前1400年前400年),發現了具有典型中國特徵天然磁石,當地出土了裝有許多泥塑古佛石匣、刻有中國文字古錢。

這説,中國和墨西哥美洲地區往來可以上溯到哥倫布發現美洲很久以前。

羅盤技術引進歐洲,其意義不僅於促成了大航海時代到來。

如《匠心:影響全球文明中華工匠技術》書中指出,歐洲人中世紀後期獲得了來中國印刷術、造紙術以及指南針技術,這是刺激了歐洲人知性走向復活,使接續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冒險精神和探索意識,使得歐洲人得以發現物性技術美,這後來文藝復興、思想啓蒙、科學革命創造了條件。

羅經(經讀耕;英文:compass),叫指南針、羅盤、羅庚,有地方叫指北針,係揾方向嘅架生,配地圖。

最初指南針用磁石做,借地磁辨向。

家陣有電子指南針,藉助人造衞星訊號修正磁。
磁石羅盤

羅經指響中國出現,研究中國工藝嘅李瑟,視佢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依賴羅嘅行業,如風水同行船,會叫羅經。

一啲羅嘅人,敎科書故,會叫佢指南針。

羅經南北向,南北上下。

唐人以南準,叫指南、司南。

近代泰西各國,則以北準,指針上,北紅南白。

中國先民對磁石指極性有認識。

磁石羅盤 Play

延伸閱讀…

磁石- Minecraft Wiki,最詳細的Minecraft百科

羅盤- Minecraft Wiki,最詳細的Minecraft百科

但呢個要靠觀察,可以。

於地磁南北,地球南北,大致相同,羅經可以隨時隨地咁。

傳説中國三皇五帝,黃帝有指南車,迷霧中辨得方向,打敗敵人。

不過可能係偽託唔定,不可考。

後世人造指南車,唔係靠地磁,而係機械原理,保持指向不變。

於戰事行船,係宋時。
磁石羅盤

方位歸納方向。

宋以來,羅係廿四方位。

而西洋十六或卅二方位。

不過家下多數用度數,以求。

指南針相傳是黃帝(約公元前30世紀)大戰蚩尤時遇大霧而發明,無考證。

中國先民對磁石指極性有認識。

延伸閱讀…

古代中國的磁石羅盤,如何深刻改變歷史?

羅經-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公元前600多年(600B.C.下同)春秋時期《鬼谷子》書中説:鄭國人進山採玉石時帶有“司南”,以防迷失方向。

戰國時期(475-211B.C.)製出指南針“司南”。

公元235年(A.D.235,下同)三國魏明帝時馬鈞製成了指南車。

宋初A.D.960年中國指南針用於航海,當時使用水羅盤有24或48。

北宋沈括其科學史名著《夢溪筆談》(A.D.1092)中介紹了天然磁石磨針鋒可做指南針,並談到指南針用水浮法,指甲旋定法和碗邊旋定法,蠶絲懸吊起來,於無風處觀察。

書中在世界上第一個指出:指南針有一個偏向東地磁偏角,這是地磁學貢獻。

400年後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之行中,發現指南針並非指向正南,而有一個小小偏角。

沈括説針,是經滲碳淬火縫紉鋼,而非鐵絲。

他識到只有矯頑力強、剩磁淬火鋼針,磁化後才能做指南針。

磁化後鋼人工磁性材料。

宋初出現過“指南魚”。

它是利用地球磁場,使受鐵片磁化後做成魚形磁體,使其浮於水面而成指南器具。

這話有點玄,地球磁場怎能使鐵片磁化成指南魚?但當時古人磁學知識,編出這種故事,提到要加熱,像。

會會是磁鐵礦極,地磁強度地方搞成呢?果真如此,則一千年前中國就出現磁場熱處理了!而指南魚所用材料普通鐵片,應該是磁性合金了。

會會是鐵鎳合金呢?因為中國人公元前一世紀西漢時期會鎳銅煉出銅了。

自然界有一種鎳黃鐵礦(硫鐵化鎳),到了宋初,煉出點兒鐵鎳合金磁性材料無可能。

但要靠地球磁場來製作指南魚,磁石磨鋼針得多,所以這一技術失傳了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