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殺蟲,解毒,解熱,止血,祛風濕,收斂止痢,消腫止痛;於風濕病,傷風感冒,頭痛,跌打腫痛,風,牙痛,癰腫,瘰癧,痔瘡,腹痛,胃痛症。
本品有毒,用量過,是。
組成:山煙草頭18.8克,烏骨海芙蓉22.5克,紅根仔草15.0克,白馬屎30.0克,骨蛇15.0克,番仔刺30.0克,一條18.8克,豬瘦肉150.0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加入豬瘦肉燉爛,分3次服。
無血壓者可加酒煎服。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
組成:山煙草頭18.8克,大風草頭30.0克,紅根仔草18.8克,雞屎藤37.5克,七層塔30.0克,冰糖適量
用法:水8碗煎3碗,去藥淹,加冰糖溶化,茶飲用。
組成:山煙草頭15.0克,番仔刺18.8克,紅肉鐵雨傘15.0克,雞屎藤30.0克,紅水柳30.0克,白龍船花頭30.0克,白埔姜18.8克,骨蛇15.0克,老母雞肉187.5克
用法:水4碗,酒4碗,煎3碗,加入雞肉,燉爛,分3次飯後服用。
組成:山煙頭18.8克,粗糠30.0克,本山葡萄30.0克,番仔刺30.0克,狗脊11.3克,白埔姜30.0克,千斤拔18.8克,豬排骨150.0克
用法:水3碗,酒3碗,煎2碗,加豬排骨150.0克,燉爛,分2次飯後服。
血壓者酒。
【別名】 野煙(《滇南本草》),相思草、返魂煙(《食物本草會纂》),仁草、八角草、煙酒(《粵志》),金絲醺(《綱目拾遺》),貪報草、延命草(《現代實用中藥》),穿牆草,土煙草(《福建民間草藥》),金雞腳下紅(《湖南藥物志》)。
支氣管炎發生率,嗜好者(每天20支以上)不吸煙者4~7倍。


莖直立,,基部木質化,上部分枝,有粘質毛。
葉互生;葉片甚,呈橢圓狀披針形,長10~30釐米,8~15釐米,先端,基部延成翅狀柄,或呈心耳狀,多少抱莖,全緣或帶微波狀,上面綠色,下面綠色,粘毛。
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花有苞和柄,柄4~5釐米;萼綠色,圓形,長約2釐米,裂片披針形,先端鋭;花冠漏斗形,長約3~5釐米,喉部稍膨大,筒部粉紅色,白色,外面軟毛,裂片5,先端鋭,紅色;雄蕊5,花絲花冠等長或稍短;雌蕊1,花柱長,柱頭圓形,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數。
蒴果卵圓形,長約15釐米,超出宿存萼。
種子細小,多數,黃褐色。
花期8~10月。
【性狀】 乾燥葉呈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葉柄甚,有翅,上面黃棕色,下面,主脈而凸出,多膿毛,濕潤帶粘著性。
具香氣,味苦辣。
煙葉生物鹼共分離出14種,其中12種結構確定,煙鹼、毒藜鹼、去氫毒藜鹼主要。
煙草全株含煙鹼,葉中含量多,佔全株含量64%,其餘,根佔13%,莖18%,花5%。
【藥理作用】 煙草中主要成分煙鹼,佔總鹼93%,普通香煙中含量1~2%。
其他成分含量很少,故無意義。
煙鹼醫療上無用途,主要為毒理學上意義;急性中毒時死亡,與氰化物相似。
成人致死量50毫克左右,1支煙捲即含20~30毫克。
但有兒童吞食煙捲數支後有得救者,煙絲中煙鹼吸收,因此吸收部分產生嘔吐,而留下部分吐出。
吸煙是一種普遍習慣,嗜好者認為1支煙捲可消除抑制,提高工作效率;實際上這只是給予吸者精神上某種滿足而巳,客觀試驗中,吸煙於腦力或體力,是需要高度準確性活動,如打靶或投籃球,只有降低成績作用。
吸煙成習慣者煙鹼某些急性作用能產生耐受性,但嗎啡、阿片,戒除時並無痛苦戒斷症狀。
每次吸入煙鹼量,不僅煙製品(如煙捲、雪茄、煙鬥絲)中含量有關,而且與抽吸深度與速度有關,如在10分鐘內抽掉2/3煙捲時,可吸入0.2毫克煙鹼,如在5分鐘內抽2/3時,則可吸入2毫克。
吸煙過多,可產生各種毒性反應。
因其有刺激性,可致慢性咽炎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狀。
支氣管炎發生率,嗜好者(每天20支以上)不吸煙者4~7倍。
肺癌吸煙有關,45歲後發生肺癌病人中,每天吸25支以上吸煙多50倍左右。
胃腸道方面,易得消化、神經性胃病、潰瘍病及。
吸煙血壓症間關係,不能確定,但認為易得期外收縮心律冠狀動脈病。
而閉塞血栓性脈管炎,幾全部見於重量吸煙者,過量吸煙可引起頭痛、失眠神經症狀。
煙鹼粘膜面極易吸收,如置2滴於小狗舌面,1~2分鐘內中毒而死;皮膚表面,能吸收而致中毒。
【性味】 辛,温,有毒。
①《滇南本草》:”辛,温,有大毒。
“②《本草匯言》:”味,氣熱,有毒。
“【功效與作用】 行氣止痛,解毒殺蟲。
治食滯飽脹,氣結疼痛,癰疽,疔瘡,疥癬,蛇、犬咬傷。
①《滇南本草》:”治熱毒疔瘡,癰疽搭背,無名腫毒,一切毒瘡,或吃牛馬驢騾死內中毒。
“②《本草》:”用以治表,善一切寒毒,山嵐瘴氣,風濕閉腠理,筋骨疼痛;用以治裏,胃氣,祛濁寒滯,消膨脹宿食,止嘔噦霍,積聚諸蟲,解鬱結,止疼痛,行氣停血瘀,舉下陷後墜,通達三焦。
“⑥《廣州植物誌》:”治骨節疼痛,痿麻不仁,風頭痛,毒蛇咬傷。
“⑦《閩東本草》:”散瘀消腫,殺蟲解毒。
治婦女胞寒,月不調,疔瘡癰毒,結塊紅腫,狂犬咬傷,漏管,火傷。
“①《本草》:”此物性屬純陽,善行善散,滯者之,若陽盛氣多火,及氣虛氣短而多汗者,。
“②《本草匯言》:”陰虛吐血,肺燥勞瘵人,。
“【附方】 ①治無名腫毒,口瘡,委中毒:煙草鮮葉和紅糖搗爛敷。
(《福建中草藥》)②治背癰:鮮煙葉三五錢,酒水煎服;另取鮮葉和鮮海蟶肉搗爛外敷。
(《福建中草藥》)③治橫痃:野煙草鮮葉和米飯杵,敷患部。
莖0.7-2m,基部木質化。


延伸閱讀…
(《慈航活人書》)⑥治瘋狗咬傷:野煙草鮮葉一握,洗淨,搗爛絞汁一湯匙,和紅酒燉服。
(《閩東本草》)⑦治婦女胞寒,月不調:野煙葉燉服。
(《閩東本草》)⑧治乳癰初起:鮮煙葉浸熱酒,敷患處。
(《福建中草藥》)【各家論述】 ①《本草匯言》:”煙草,通利九竅藥,門吉士曰,此藥氣,得火燃,取煙氣吸入喉中,能御霜露風雨之寒。
如氣滯、食滯、痰滯、飲滯,一切寒凝之病,吸此即。
吐血,肺燥勞瘩人,胡用,偶有食,其氣閉悶昏潰如死,非善物可知矣。
所以陰虛人,。
“②《逢原》:”煙草,近日目科內障丸中,間有用獲效者,取其辛温散冷積翳。
不可與冰片吸,火濟火,多發煙毒。
吸煙後,慎不得飲火酒,能引火氣燻灼藏府。
受煙毒,而肺胃者,沙糖湯解。
“【出處】 出自《滇南本草》《綱目拾遺》:煙有毒,中其毒者,煎胡黃連合茶服。
汪東藩《醫奧》雲,煙毒黑砂糖和井水服。
【英文名】 Tobacco; Smoking tobacco,Common Tobacco採收和儲藏:常於7月間,煙葉深綠變成淡黃,葉尖下垂時,可葉後,分數次採摘。
採後曬乾或烘乾,回潮、發酵、乾燥後。
亦可鮮用。
【原形態】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全株腺毛。
根。
莖0.7-2m,基部木質化。
延伸閱讀…
葉互生,圓狀披針形,披針形,圓形或卵形,先端,基部狹莖成耳狀耐半抱莖,長10-30cm,8-15cm,柄不明顯或成翅狀柄。
圓錐花序頂生,多花;花梗長5-20cm;花萼微狀或筒狀鐘形,長20-25mm,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漏斗狀,紅色,筒部色,弓曲,長3.5-5cm,檐部1-1.5cm,裂片5,先端急;雄蕊5,其中1枚其餘4枚,伸出花冠喉部,花絲基部有毛;雌蕊1,花柱長,柱頭圓形,子房上位,2室。
蒴果卵狀或圓狀,長約於宿存萼。
種子圓形或圓形,0.5mm,褐色。
花、夏秋季。
【栽培】 生物學特徵 宜高温多雨地區,排水砂質壤土付佳。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
春煙草可10月中旬-11月中旬,秋煙草7月下旬-8月上旬,冬煙草9月開始播各。
精選種子,消毒、催芽處理後,種子拌以草木灰或細土,撒播於苗牀中,每1hm2播種1.5-3.7kg。
將土壓緊,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於4月中旬,苗高12-15cm時移植。
於畦上開穴,深約15cm,株距60cm,行距45-60cm,穴內施莖肥,鋪以細土,然後將苗栽穴中。
田間管理 育苗期如苗距,苗1次。
移苗後補植、中耕及除草外,須摘去頂端的花芽及側芽,以免分櫱而影響葉生。
要分期追肥,氮(N)、磷(P)、鉀(K)肥主,要重施莖肥,移栽後25-35d內將計劃用肥全施下。
追肥2次,第1次在移栽後10-12d,結合中耕除草施用糞水、複合肥促煙株團棵,第2次在移後20-30d,菜餅、火幹、草木灰。
【性狀】 性狀鑒 葉片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約60cm,25cm,先端,基部延成翅狀柄,全緣或帶微波狀,上面黃棕色,下面色,主脈而凸出,具腺毛,濕潤,帶粘性。
,味苦、辣,作嘔性。
顯微鑒 粉末特徵,有行異臭氣。
①上表皮細胞長方形,壁,有波狀;下表皮細胞檗波曲,氣孔一等或,副衞細胞3-4個。
②腺毛部3-8細胞,呈長橢圓形,常含細小草酸鈣簇晶;柄細胞及3-5細胞,柄部分枝腺毛時可察見。
③非遙毛見,3-6細胞組成,有時頂部分枝。
④葉肉細胞含草酸鈣砂晶。
【化學成份】 葉含煙酸(nicotine),去甲煙鹼(nornicotine),毒藜鹼(anabasine)[1,2],去氫毒藜鹼(anatabine)[2],煙鹼烯(nico-tyrine)[3],N′-乙基去甲煙鹼(N′-ethylnornicotine)[4],含多種有機酸,如杜鵑花酸(azelaic acid),D-β-苯基乳酸(D-β-phenyllactic acid),2-異丙基蘋果酸(2-異丙基-5-氧代酸(2-isopropyl-5-oxohex-anoic acid),另異閃白酸(alloisoleucic acid),α-羥基異酸(α-hy-droxyisocaproic acid),α-羥基異纈草酸(α-hydroxyisovaleric acid),β-羥基-β-甲基纈草酸(β-hydroxy-β-methylvaleric acid),β-羥基異酸[5],順式和反式-對-香豆酸(cis,trans-pcoumaric acid),順式和反式-阿魏酸(cis,trans-ferulic aicd),順式和反式-咖啡酸(cis,trans-caffeic acid),順式和反式-芥了酸(cis,trans-sinapic acid),鄰-間、間-和-羥基苯甲酸(o-,m-,p-hydroxybenzoic acid),禽羥基苯乙酸(o-hydroxyphenylacetic acid),2,5-二羥基苯甲酸(2,5-dihyroxybenzoic acid),3,4-二羥基苯甲酸。
2,3-二羥基苯甲醛(2,3-dihydroxybenzaldehyde),2,5-二羥基苯甲醛,3,4-二羥基苯甲醛,二羥基桂皮醛(dihydroxycinnamaldehyde),二羥基萘甲酸(dihydroxynaphthoic acid)。
咖啡酸是其中主要化合物。
脂肪酸包括丙二酸(malonic acid),玻珀酸(succinic aic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6]。
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異纈草酸(isovalericacid),纈草酸(va-leric acid),酸(hexanoic acid),辛酸(octanoic acid)[3]。
葉含原酸、(chlorogenic acid) ,4-和-5-O-咖啡醯矽寧酸(4-and 5-O-caffeoylquinic acid),芸香甙(rutin),山萘酚-3-鼠李葡萄糖甙(kaempferol-3-rhamnoglucoside),東莨菪素(scopoletin),東莨菪甙(scopolin)[7],13-羥基茄環丁萘酮-β-吡喃葡萄糖甙(13-hydroxy-ysolanascone-β-glucopyranoside),15-羥基茄環丁萘酮-β-吡喃葡萄糖甙[8],15-去甲-8-羥基-12E-半日花烯-14-醛(15-nor-8-hydroxy-12E-labden-14-al),(7S,12Z)-12,14-半日花二烯-7,8-二醇[(7S,12Z)-12,14-labdadiene-7,8-diol][9],馬粟樹皮素(esculetin),1,2,4-三羥基苯(1,2,4-trihroxybenzen),2-異丙氫醌(2-iso-propylhydroquinone[10],1β-acetoxy-debneyol-12-O-tetraacetyl-β-D-glucopyranoside)[11],茄呢醇(solanesol)[12],和微量生物鹼2,4-glucopyranoside)[11],茄呢醇(solanesol)[12],和微量生物鹼2,4-聯吡啶(2,4-dipyridyl),4,4′-聯吡啶(4,4′dipyridel)[13],幾個胺基酸:煙草香素(nicotianine)[14],煙胺(nicotianami-ne)[15],酵母氨酸(saccharopine)[6]。
葉中另有一含肌醇糖基磷神經鞘脂類物質[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