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維脈郄穴。
【釋名】築有搗意思,指體表脈搏跳動應手有力之處;賓,賓客。
穴脛後動脈之旁,故名。
【位置】蠡溝、築賓穴位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築賓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小腿內側面,內踝上5寸,太溪陰谷連線上,腓腸肌肌腹內下方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內踝上腨分中」;《聖濟總錄》:「內踝上五寸」;《針方六集》作:「內踝上六寸腨分中」。
【解剖】肌肉:前為趾長屈肌,後腓腸肌。
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脛神經。
血管:層脛側脛後動、靜脈。
【操作】直刺0.5~1.5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位置】蠡溝、築賓穴位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築賓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小腿內側面,內踝上5寸,太溪陰谷連線上,腓腸肌肌腹內下方凹陷處。


古典:腹部疝痛、癲疾狂言、嘔吐、腨、腳軟無力、癭瘤、不育。
現代: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
【配穴】嘔吐涎沫:少海、築賓。
尿路感染:中極、歸來、築賓、復溜、飛揚。
【釋名】築有搗意思,指體表脈搏跳動應手有力之處;賓,賓客。
穴脛後動脈之旁,故名。
【位置】蠡溝、築賓穴位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築賓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小腿內側面,內踝上5寸,太溪陰谷連線上,腓腸肌肌腹內下方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內踝上腨分中」;《聖濟總錄》:「內踝上五寸」;《針方六集》作:「內踝上六寸腨分中」。
【解剖】肌肉:前為趾長屈肌,後腓腸肌。
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脛神經。
血管:層脛側脛後動、靜脈。
【操作】直刺0.5~1.5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理下焦、清神。
古典:腹部疝痛、癲疾狂言、嘔吐、腨、腳軟無力、癭瘤、不育。
現代: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
【配穴】嘔吐涎沫:少海、築賓。
尿路感染:中極、歸來、築賓、復溜、飛揚。
築有搗意思,指體表脈搏跳動應手有力之處;賓,賓客。
穴脛後動脈之旁,故名。
【位置】蠡溝、築賓穴位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築賓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小腿內側面,內踝上5寸,太溪陰谷連線上,腓腸肌肌腹內下方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內踝上腨分中」;《聖濟總錄》:「內踝上五寸」;《針方六集》作:「內踝上六寸腨分中」。
【解剖】肌肉:前為趾長屈肌,後腓腸肌。
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脛神經。
血管:層脛側脛後動、靜脈。
【操作】直刺0.5~1.5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理下焦、清神。
古典:腹部疝痛、癲疾狂言、嘔吐、腨、腳軟無力、癭瘤、不育。
現代: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
【配穴】嘔吐涎沫:少海、築賓。
尿路感染:中極、歸來、築賓、復溜、飛揚。
【位置】蠡溝、築賓穴位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築賓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小腿內側面,內踝上5寸,太溪陰谷連線上,腓腸肌肌腹內下方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內踝上腨分中」;《聖濟總錄》:「內踝上五寸」;《針方六集》作:「內踝上六寸腨分中」。
【解剖】肌肉:前為趾長屈肌,後腓腸肌。
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脛神經。
血管:層脛側脛後動、靜脈。
【操作】直刺0.5~1.5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理下焦、清神。
古典:腹部疝痛、癲疾狂言、嘔吐、腨、腳軟無力、癭瘤、不育。
【功效】理下焦、清神。


延伸閱讀…
【配穴】嘔吐涎沫:少海、築賓。
尿路感染:中極、歸來、築賓、復溜、飛揚。
蠡溝、築賓穴位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築賓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小腿內側面,內踝上5寸,太溪陰谷連線上,腓腸肌肌腹內下方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內踝上腨分中」;《聖濟總錄》:「內踝上五寸」;《針方六集》作:「內踝上六寸腨分中」。
【解剖】肌肉:前為趾長屈肌,後腓腸肌。
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脛神經。
血管:層脛側脛後動、靜脈。
【操作】直刺0.5~1.5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理下焦、清神。
古典:腹部疝痛、癲疾狂言、嘔吐、腨、腳軟無力、癭瘤、不育。
現代: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
【配穴】嘔吐涎沫:少海、築賓。
尿路感染:中極、歸來、築賓、復溜、飛揚。
【解剖】肌肉:前為趾長屈肌,後腓腸肌。
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脛神經。
血管:層脛側脛後動、靜脈。
【操作】直刺0.5~1.5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理下焦、清神。
延伸閱讀…
古典:腹部疝痛、癲疾狂言、嘔吐、腨、腳軟無力、癭瘤、不育。
現代: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
【配穴】嘔吐涎沫:少海、築賓。
尿路感染:中極、歸來、築賓、復溜、飛揚。
肌肉:前為趾長屈肌,後腓腸肌。
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脛神經。
血管:層脛側脛後動、靜脈。
【操作】直刺0.5~1.5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理下焦、清神。
古典:腹部疝痛、癲疾狂言、嘔吐、腨、腳軟無力、癭瘤、不育。
現代: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
【配穴】嘔吐涎沫:少海、築賓。
尿路感染:中極、歸來、築賓、復溜、飛揚。
「築賓穴」。
「築」,通祝,慶祝意。
「賓」,賓客。
該穴名意指三經氣血混和重組後水氣由此交於腎經。
腓腸肌和趾長屈肌之間;深部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脛神乾。
此穴道是陰維脈郄穴。
「郄」,孔隙。
本穴既為腎經穴,同時陰維脈穴,而三陰交穴傳入本穴氣血,如孔隙中傳來,故陰維脈郄穴。
「築賓」 腰骨意思。
膝蓋、沒勁,心裡有恐懼時候,揉築賓穴可以人增加底氣。
築賓穴來排毒,是可以解除吃藥後停留身體內毒,例如:藥物中毒、嗎啡中毒、梅毒…。
不論是吃中藥或西藥,平時要多揉築賓穴。
身體毒,此穴道還可以用來排心理毒,例如症、精神疾病…。
因此實務上,築賓穴用來改善癲癇、精神分裂症。
於它是腎經穴道,所以可以改善腎臟及腹部相關疾病,例如:疝氣、不孕症、嘔吐、腹痛、腳軟無力、腨,並可用於腎炎、膀胱炎、睪丸炎、盆腔炎…。
揉太溪穴和復溜穴時候,是築賓穴附近有瘀阻,這時候要疏通築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