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飛來峯山,草木葱蘢,寺中殿宇肅穆寥落。
層樓上可遠眺日出,寺門錢塘江潮。
中秋時節寺中桂花飄落,佛香冉冉好似飄向天外雲霧。
攀援藤蘿登上遠處古塔,剖開樹木處取泉水。
山花迎着霜開得,葉子沒有因為凋落。
閲讀全文 ∨
這首詩詩人遊覽路線展開描寫,飛來峯入手,寫到靈隱寺本身和出來見到景色,後寫到詩人出來後感想和打算。
全詩思路清晰,語言凝練,描寫了靈隱寺及其附近一帶風光,整體上看,帶有一些出世灑脱。
SHPGX導讀:今天是秋分節氣。
事實上,植物學上分類,桂花木犀科木犀屬下一個物種。
秋分節氣典型物候特徵是什麼?讀完這篇文章,你會找到答案。
秋分是秋天第四個節氣,它每年陽曆9月23日前後,農曆八月中旬,太陽達到黃經180°時(秋分點)開始。
古書《春秋繁露》中説:“秋分者,陰陽,故晝夜而寒暑平。
”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等長。
此後陽光直射位置更向地球南端移動,北半球晝短夜長。
秋分是一個內涵節氣。
,它具有天文學上意義。
秋分與春分、夏至、冬至一起,是每年中四個地球公轉節點,是晝夜時長轉化節點。
其次,秋分正逢豐收季。
我們夏末秋初説過“稻花香裏説豐年”,而此時大面積開鐮割稻,應驗豐年時候。
2018年起,我國設立“農民豐收節”,秋分這一天。
再者,秋分時點農曆八月中旬,與中秋節總是前後腳到。
秋分也好,中秋也好,是典型秋日。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秋分時節典型物候,屬桂花。
桂花是一種原產中國物種。
古代,它有一個名字,叫做木犀。
事實上,植物學上分類,桂花木犀科木犀屬下一個物種。
你知道桂花“桂”字是怎麼麼?請仔細觀察木犀科植物葉子,它葉脈呈現出一個“圭”字形狀,中國人它加上一個“木”旁,成了“桂”。
原生桂花,主要分佈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和嶺南有產。
中國盛產桂花地方,有地方“桂”來命名,譬如桂林(位於廣西)、桂陽(位於湖南)、桂平(位於廣西)。
長三角一帶桂花有名堂,南京、蘇州、上海桂花。
至於詩詞裏“桂花第一城”,我認為屬杭州:江南憶,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白居易江南杭州、蘇州刺史,寫過一組三篇知名《憶江南》,這是其中第二首。
一個盡職地方官應該是什麼樣子?應該全力做這個地方“代言人”和“形象大使”。
白居易這個“代言人”,賣力、十分稱職。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白居易明白無誤告訴你,農曆八月杭州,看兩樣東西:山裏桂花,錢塘潮水。
當年杭州有一座天竺寺,據白居易自己註解説,這座山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月亮中有桂樹,桂花月亮上墜落,這個傳説,闡釋了什麼叫“天花墜”。
秋高氣爽季節裏,如果你來到杭州,可以到杭州西湖邊上走一走,或者騎上一輛公共自行車,沁人心脾桂花香會讓你知道,什麼這裏叫做“人間天堂”。
西湖桂花固然,景緻是山中。
杭州山裏面有一個地方叫“滿隴”,那裏有“滿隴桂雨”,光看這個名字,你能想象到“天花墜”樣子。
杭州桂花出名,有很多唐詩宋詞來加持。
白居易之前,初唐詩人宋之問《靈隱寺》一詩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讓詩人楊萬裏告訴我們:夢騎白鳳上青宮,徑度銀河入月宮。
延伸閱讀…
而到了宋朝,柳永詞作《望海潮》裏大書特書,“東南形勝,三吳會,錢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説,後來宋金對峙時期,金主完顏亮看到這首詞,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述,起了南侵意。
這許桂子無罪,“懷璧其罪”吧。
事實上,包括杭州內,長三角一帶人們不僅懂得賞桂花,還懂得吃桂花。
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藕和桂花藕粉,你,要不要來一點兒?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着得許多香?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王建,初夏季節,寫出過“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詩句;到了金秋時節,寫出了“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濕桂花”這樣一句詩。
可見,他是一位合格“探花郎”。
你發現沒有,不論四季如何轉換,王建目光聚焦一個地方——中庭。
中庭是中式建築標配。
一個可能並四合院落,勾心鬥角(這個詞是形容建築)檐廊,包圍着一塊“留白”空地,這“中庭”。
中庭四角常綠灌木是梔子,中央是鏤空磚砌四方圍欄,種着一顆喬木——桂樹。
八月仲秋,月明星稀,暗香浮動。
寒露暗降,不覺間沾濕了衣物,沾了小小的桂花。
桂樹上黑色老鴉,一動不動,月光下像一個剪影……講了那麼桂花,你觀察過桂花樣子嗎?你知道桂花花朵開幾瓣嗎?。
讓詩人楊萬裏告訴我們:夢騎白鳳上青宮,徑度銀河入月宮。
延伸閱讀…
身廣寒香世界,覺來簾外木犀風。
雪花四出剪鵝黃,金粟千麩糝露囊。
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着得許多香?凝露堂是楊萬裏書齋。
而凝露,秋天象徵。
“身廣寒香世界,覺來簾外木犀風”,前面講過,木犀桂花。
“雪花四出剪鵝黃”,桂花是四瓣兒啊。
“雪花”“鵝黃”,是桂花顏色,現代園藝專家總結好了,秋桂主要分三大品種:銀桂,白色;金桂,黃色;丹桂,紅色。
“金粟千麩糝露囊”,金粟,是古人經常用來形容桂花詞兒,形容它花朵兒,像一顆顆金黃色粟米,或者許多聚攏一起金黃色麥麩。
“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着得許多香?”這句話可愛,好像一個三歲小孩問話:“多花兒呢,怎麼這麼香?”説到這裏,告訴你一個知識:桂花,長約2釐米,狀如芒果,可愛。
如果你桂花謝後秋冬季節仔細觀察,能發現這個秘密。
碧紅色,花中第一流桂花,我們欣賞不止是它形色,它氣質和韻味。
唐朝詩人張九齡寫過一組《感遇》,其第一首後人編纂《唐詩三百首》開篇:桂花飄香是夜深人靜時。
天色,月上中天,庭院裏暗香浮動。
淡淡月光如雲紗籠罩着桂花樹,有時一陣輕風過,小小花瓣如花雨灑落。
記憶裏桂花那沁人心脾香氣,彷彿不是來凡塵世間,倒像是九天之上廣寒宮桂樹飄落芬芳,風兒吹散人間。
桂花樹清香絕塵,盛放於仲秋時節,多了意境。
總覺得它有一種超凡脱俗不染塵事美,於幽靜天地開放,百花爭奇鬥豔,卻有着動人芬芳。
喜歡桂花,喜歡像桂花一樣人,是女子。
做人如桂花,不以顏色奪目,而品性留芳。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詞句裏,能展現桂花:“輕黃體性,情疏跡留。
碧輕紅色,花中第一流。
”桂花小小的花瓣,淡淡鵝黃色,輕盈,團團簇簇,沒有姿容和顏色。
一位淡淡的女子,,可人。
它喜愛穿着綠,而是品位高雅,香遠益,只有這樣品格稱得上花中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