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龍門石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昆明市西山羅漢崖壁,主要包括舊石室、慈雲洞、達天閣三部分,是雲南省規模道教石窟。
[1]
龍門石窟始鑿於明朝嘉靖年間,經清朝時期擴建,形成現在規模。
“滇陽六景”中譽為“碧雞秋色”;清代“昆明八景”中“滇池夜月”即滇池西山夜月;而當代是“昆明十六景”“睡美人山,龍門飛峙”。
[1]
龍門石窟始鑿於明朝嘉靖年間,經清朝時期擴建,形成現在規模。
西山坐落滇池西岸,稱碧雞山,元代為“滇南八景”首。
明代居“雲南四大名山”冠。
“滇陽六景”中譽為“碧雞秋色”;清代“昆明八景”中“滇池夜月”即滇池西山夜月;而當代是“昆明十六景”“睡美人山,龍門飛峙”。
遠眺西山羣峯,既像一尊睡佛,似一個曲腿仰卧滇池畔,象青絲垂海睡美人。
因此西山稱為“卧佛山”,稱為“睡美人山”。
西山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聶耳墓、玉蘭園掩映茂林修竹深處,龍門石窟嵌綴千仞峭壁之上,千畝小石林攢列羅漢山飛雲飛巔,氣勢磅礴湖光山色,千年歷史文化,使西山獨具魅力,吸引着中外遊客。
道光庚子到鹹豐癸丑,楊汝蘭、楊繼泰父子組織了70多名石工,慈雲洞順著絕壁南開鑿「雲華洞」,花了22年才完成「龍門達天閣石窟」。
延伸閱讀…
「龍門勝景」北起「三清閣」,南「達天閣」,是古人此懸崖峭壁上一錘一鑽打出來,鬼斧神工歷時72年(1781~1853)完成,上達天雲,下臨萬丈淵,所以有句話説:「耍西山於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
清朝乾隆46年,吳清來道士修煉苦行,從三清閣、孝牛泉後方穿有洞天石坊,一錘一鏨闢開頑石~了14年時間鑿從三清閣到石室,打通「鳳凰巖」,鐫刻「普陀坊」。
並洞鑿室,岩石上雕刻了送子觀音神像和香爐、佛台。
道光庚子到鹹豐癸丑,楊汝蘭、楊繼泰父子組織了70多名石工,慈雲洞順著絕壁南開鑿「雲華洞」,花了22年才完成「龍門達天閣石窟」。
延伸閱讀…
石道進入達天閣入口處有一座石牌坊,石牌坊上刻著「龍門」二字,所以這兒稱為龍門景區。
龍門字下方刻有「元寶」,遊客喜歡手摸一下,説能保佑人發財。
站石室達天閣前半圓形觀景台上眺望五百里滇池,突然覺得人!達天閣旁有個「穿雲洞」,洞有一人,踏著階梯可以上達「天台」~上了天台可以繼續穿過「彩雲洞」,通到「石林」(後頭這棧道好像是昆明市有關部門加修的)。
但是石林不是此行目的地,「女渦遺石」後到達龍門索道入口~搭乘纜車下山,五百里滇池、草海美景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