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英語:Southern District),稱港島南、香港南,是香港十八區之一。
香港開埠以前,有早期原居民和水上人居住。
南區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
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數字,南區人口263,278人[1]。
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2]
[3],南區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鴨脷洲、薄扶林、香港仔和黃竹坑。
薄扶林水塘興建以前,山上水會瀑布灣瀑布流入海裡,而瀑布灣鄰近廣州外國海路貿易航線,所以中外航海人士到該處取淡水補給。


南區位於香港島南部,東起大浪灣,西起薄扶林。
當中包括香港仔、鴨脷洲、鋼綫灣、黃竹坑、壽臣山、深水灣、水灣、赤柱、舂坎角、大潭及石澳地。
1968年,政府推行民政主任計劃,將港九市區分為十區,當時南區地域屬於西區及東區。
現時南區赤柱及石澳選區(D17)原屬東區,而其餘部份屬於西區。
1975年9月29日,政府考慮到赤柱、石澳、香港仔、黃竹坑地地理位置和居民生活習慣,原來西區摩星嶺道以南及原來東區赤柱及石澳合併,組成南區。
[4]而剩餘的西區中區合併中西區。
另外介乎奇力山及田灣山之間部份地段有所調整,原屬中區及西區,劃給南區及中西區。
南區一帶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現存蹟有大浪灣石刻。
到了明朝,南區一帶有進一步開發,居民日益增長,而
居民主要是黃竹坑,薄扶林及赤柱生活農民。
當時,香港仔石排灣轉口香木製品而。
郭棐編撰《粵記》中,載有多個位於現時南區地名。
薄扶林水塘興建以前,山上水會瀑布灣瀑布流入海裡,而瀑布灣鄰近廣州外國海路貿易航線,所以中外航海人士到該處取淡水補給。
而區內扶林村,赤柱村及黃竹坑舊圍香港島少數原居民建立村落。
他們政府要求享有與新界原居民同等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絕。
香港開埠時,赤柱當時香港島地區,英國人計劃赤柱發展基地。
然而於赤柱土地狹,加上當時該處爆發疫症,因此英國人決定轉往香港島北岸發展,赤柱得以繼續成為華人聚居地之一。
另一方面,香港開埠初年起,南區一帶擔當著工業區角色。
1857年建成夏圃船塢,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後來於1860年代黃埔船塢收購發展成香港仔旱塢。
1950年代起香港工業發展,黃竹坑一帶發展成工業區。
南區一帶於1960年代之前,是漁民主要居地。
1961年香港人口普查,屬於現時南區範圍漁民數目達28,000人,佔當時香港漁民總數四分之一以上[5]。
直至1960年代政府開發南區,後興建漁光村、石排灣邨、華邨公共房屋,使漁民上岸定居;而部份較漁民則於鴨脷洲北岸鴨脷洲大街定居及開設店鋪[5]。
現任南區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湧先生,於2019年12月31日接替馬周佩芬出任該區專員。
南區一帶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


延伸閱讀…
雖然南區有豪宅地區,2016人口普查結果顯示[7],當中D16海灣分區包括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是香港豪宅區,事經濟活動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數達137,710港元[8],為全港之一。
但是大部份人口居於香港仔、黃竹坑和鴨脷洲一帶,住了基層,有九個公屋,因此整個南區排名於中西區和灣仔區。
南區(Southern District),香港十八區之一。
南區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一區。
2016年人口有274,994人。
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南區人口主要分佈鴨脷洲、薄扶林、華富、華貴、田灣和香港仔。
深水灣、水灣、數碼港是香港高級住宅區,而赤柱是公屋私樓互存地區。
南區過去屬於西區及東區。
現時南區赤柱及石澳原屬東區,而其餘部分屬於西區。
1981年政府依原來西區摩星嶺道以南及原來東區赤柱及石澳合併,組成南區,而剩餘的西區中區合併中西區。
南區一帶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
延伸閱讀…
到了明朝,南區一帶開始有多人聚居,但居民主要是黃竹坑,薄扶林及赤柱生活農民。
而當時香港仔石排灣轉口香木製品而。
《粵記》中,載有多個位於現時南區地名。
薄扶林水塘興建以前,山上水會瀑布灣瀑布流入海裡,而瀑布灣鄰近廣州外國海路貿易航線,所以中外航海人士到該處取淡水補給。
而區內扶林村,赤柱村及黃竹坑舊圍香港島少數原居民建立村落。
他們政府要求享有與新界原居民同等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絕。
香港開埠時,赤柱當時香港島地區,英國人計劃赤柱發展基地。
然而,於赤柱土地,加上當時該處爆發疫症,因此英國人決定轉往香港島北岸發展,赤柱得以繼續成為華人聚居地之一。
南區對住南中國海,背靠住山同埋水塘,北面有郊野公園。
東面係半鄉郊嘅地帶,有香港多人去嘅泳灘。
西面係住宅區同埋工業區。
鐵路方面,港鐵南港島綫依家服務呢一區入面嘅海洋公園、黃竹坑同埋鴨脷洲,分係海洋公園站、黃竹坑站、利東站同海怡半島站,南港島綫喺南區以外嘅唯一一個站喺金鐘站,搭客可以喺度轉港島綫、荃灣綫、東鐵綫抑或係其他交通工具往來各區。
呢條線通車後,呢條服務範圍接近嘅香港仔隧道塞車減咗好多。
[1]
* 包括落馬洲河套區面積 0.97 平方公里。
雖然該幅土地納入香港行政區範圍內,但屬於那區議會地方行政區則未有決定。
二〇二四年位於獅子山磁向偏差為正北偏西 3°23’,年向西遞增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