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年11月15日
拿掉孩子後遺症是許多女性面墮胎或小產後擔心議題。
那麼墮胎(拿掉孩子)後遺症有哪些?墮胎會不孕?該如何照顧自己,避免這些後遺症?本篇文章會一次解答。
目錄
Toggle
什麼是墮胎(拿掉孩子)?1. 藥物流產2. 真空吸引術3. 擴張刮搔術4. 引產拿掉孩子會不孕嗎?拿掉孩子後遺症1. 藥物流產副作用併發症2. 手術流產降低拿掉孩子後遺症風險,流產後如何照顧?1. 留意惡露狀況,回診檢查2. 飲食,避開刺激、生冷、涼性食材3. 適用漢方調理,恢復且效率4. 避免過度勞累和運動5. 避免有性行為
什麼是墮胎(拿掉孩子)?
墮胎,稱為拿掉孩子或人工流產,是指透過藥物或手術來終止懷孕過程。
1. 藥物流產
拿掉孩子且安全方式是使用藥物來進行流產(俗稱藥物流產)。
吃藥拿掉孩子適用於6周內,透過服用RU486, 前列腺素和子宮收縮劑藥物來結束孕期。
RU486是第四級管制藥品,因此醫院或診所婦產科專科醫師或醫護人員監督下服用。
2. 真空吸引術
真空吸引術適用於孕期 7-10 週左右。
這段時期,胎兒體型,單靠子宮收縮力量無法完全流產。
於藥物流產,直接進行真空吸引術會保險。
進行真空吸引術需要 10-20 分鐘。
醫師會進行睡眠麻醉,然後超音波監測之下管插入子宮中,內部組織乾,完成流產過程。
於吸管吸力並會,於子宮壁破壞程度,是於藥物流產身人工流產選擇。
延伸閲讀:2023人工流產/墮胎人包:婦科醫師談藥物、流產手術適合週數、費用、出血量差異(2023/06)
3. 擴張刮搔術
擴張刮搔術(Dilation and Curettage,縮寫D&C)常用於10-14週,過程包括兩個主要步驟:
擴張:,醫生會使用子宮頸擴張來擴張子宮頸口,以便手術工具插入子宮。
刮搔:接著,醫生會一種稱為刮勺工具插入子宮。
刮勺寬度1公分,可以將子宮內組織破壞成小塊碎片。
這兩個步驟完成後,醫生會使用真空吸引方式,將子宮內碎片和其他組織吸出,完成人工流產手術。
擴張刮搔術是一種徹底墮胎手術方式,適用於懷孕週數或胎兒著牀情況。
然而,與所有手術,擴張刮搔術有其風險,包括出血、感染、子宮穿孔,因此進行此類手術時需要考慮。
4. 引產
引產手術適用於孕期 14 週以上情況,是時手段。
情況下,引產風險,主要發生懷孕後期,母體狀況或是胚胎發育不如預期時會考慮進行引產。
引產過程生產類似,唯一是於孕週,並會出現產兆。
因此需要藉助催生藥物來啟動生產機制,引發身體產生陣痛和子宮收縮,使胎兒娩出。
引產週數沒有上限,但是若原本胎位且需要剖腹產產婦,無法進行引產,只能進行直接剖腹引產。
拿掉孩子會不孕嗎?
許多女性擔心知道拿掉孩子後可不可以懷孕。
墮胎不孕並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如果墮胎手術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者墮胎次數過多,可能增加不孕風險。
墮胎手術失誤可能包括子宮穿孔、感染或者子宮內疤痕,這些可能對女性生育能力產生影響。
引產過程生產類似,唯一是於孕週,並會出現產兆。


如何降低不孕風險?如果決定要拿掉孩子,建議醫院進行人工流產,並且接受醫療監護,確保身體恢復。
拿掉孩子後遺症
1. 藥物流產副作用併發症
藥物流產是一種且安全墮胎方式,但可能會帶來一些和風險(拿掉孩子後遺症):
出血:吃藥拿掉孩子後出血月經量要多,並且可能包含血塊。
如果出血量過多,請醫。
疼痛:藥物流產可能會引起中度疼痛,這是於子宮收縮排出胎兒和其他組織。
完全流產:某些情況下,藥物可能無法所有組織排出體外,導致完全流產。
此時,需要進一部進行手術流產,剩下組織拿掉。
胃腸:口服前列腺素使用陰道塞劑引發腸胃,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和腹瀉,但需要處理,症狀會自行消失。
子宮內膜發炎:進行流產手術或服用RU486有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發炎,但服用RU486風險。
若出現時間疼痛和發燒,可能是子宮內膜發炎徵兆,請醫檢查。
延伸閲讀:吃藥拿掉孩子補身體:中醫分析3種狀況,這樣補
2. 手術流產
手術流產風險
子宮穿孔:某些情況下,如子宮過度前傾、後傾、側傾,或者存在先天畸形,手術可能會導致子宮穿孔, 是拿掉孩子後遺症影響。
妊娠組織殘留:如果子宮彎曲,可能會導致部分妊娠組織在手術後殘留在子宮內。
出血:這種情況發生懷孕週數情況下,主要原因是組織不能排出,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出血。
感染:如果手術後沒有及時治療和照顧,可能會引發子宮內膜炎,可能擴散子宮肌肉、卵巢、腹膜,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癥。
主要症狀包括體温上升、下腹疼痛、分泌物增多和規則陰道出血。
子宮頸裂傷
手術流產後遺症:
子宮頸沾黏引發子宮頸或閉鎖導致月。
子宮沾導致月。
慢性骨盆腔炎導致月。
影響後生育力:懷孕初期出血、產兒、流產、…
增加後不孕風險
身體方面影響,流產後是拿掉孩子後遺症其中一個影響。
流產可能會引起失落情緒。
每個人心裡反應,可能會感到、憤怒、。
延伸閲讀:小產後,如何走過失落?心理學哀悼四部曲,來確面流產!
拿掉孩子後遺症不管是身體層面是心裡層面帶女性影響。
因此,拿掉孩子後,媽媽們需要照顧自己身體,補夠營養和足夠休息時間,降低流產後身體負面影響。
降低拿掉孩子後遺症風險,流產後如何照顧?
流產後,身體需要照顧和休息來恢復。
1. 留意惡露狀況,回診檢查
排出惡露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流量、顏色變化,若發現異常情況,請回診告知醫師,避免引發敗血癥:
惡露排出量過多
大量血塊
出現發燒、下腹症狀
惡露顏色、出現異味
紅色惡露期持續過,或即結束時,突然回到紅色惡露階段
2. 飲食,避開刺激、生冷、涼性食材
3. 適用漢方調理,恢復且效率
建議選擇營養三餐+漢方調理【愛月】來完成有效率小產調理,避免拿掉孩子後遺症風險。
比起主打「營養補充」小產保健品,愛小月含漢方藥材,能小產流失元氣、重點婦科加強調理,才是「」且「」小月子作法。
4. 避免過度勞累和運動
拿掉孩子後遺症女性影響,小產後女性身體處於一個狀態,需要小心呵護。
這時候,子宮和骨盆沒有完全歸位,韌帶和組織完全恢復。
因此,我們應該避免過度勞累,是一些可能會身體造成過度壓力活動,例如搬運重物或時間站立。
5. 避免有性行為
建議無出血及2週後開始有性行為。
延伸閲讀:小產/流產術後知:月子做多久、8生活禁忌、調理三原則
拿掉孩子後遺症一個女性身體和心理產生影響。
任何墮胎方式會可能引起身體一系列變化和後遺症,因此進行墮胎前,女性需要充分瞭解手術風險和影響,並醫師指導下做出決定。
醫師介紹
洪芝晨|婦產科醫師
現任台北市中心綜合醫院 婦產科主治醫師台北市中心綜合醫院『性門診』婦產科主治醫師海亞大管理診所院長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主治專科婦科(Gynecology)、處美學整形手術(Cosmetic gynecology surgery)、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拿掉孩子後遺症是許多女性面墮胎或小產後擔心議題。
那麼墮胎(拿掉孩子)後遺症有哪些?墮胎會不孕?該如何照顧自己,避免這些後遺症?本篇文章會一次解答。
墮胎,稱為拿掉孩子或人工流產,是指透過藥物或手術來終止懷孕過程。
拿掉孩子且安全方式是使用藥物來進行流產(俗稱藥物流產)。
吃藥拿掉孩子適用於6周內,透過服用RU486, 前列腺素和子宮收縮劑藥物來結束孕期。
RU486是第四級管制藥品,因此醫院或診所婦產科專科醫師或醫護人員監督下服用。
真空吸引術適用於孕期 7-10 週左右。
這段時期,胎兒體型,單靠子宮收縮力量無法完全流產。
於藥物流產,直接進行真空吸引術會保險。
進行真空吸引術需要 10-20 分鐘。
醫師會進行睡眠麻醉,然後超音波監測之下管插入子宮中,內部組織乾,完成流產過程。
於吸管吸力並會,於子宮壁破壞程度,是於藥物流產身人工流產選擇。
延伸閲讀:2023人工流產/墮胎人包:婦科醫師談藥物、流產手術適合週數、費用、出血量差異(2023/06)
進行真空吸引術需要 10-20 分鐘。
醫師會進行睡眠麻醉,然後超音波監測之下管插入子宮中,內部組織乾,完成流產過程。
於吸管吸力並會,於子宮壁破壞程度,是於藥物流產身人工流產選擇。
擴張刮搔術(Dilation and Curettage,縮寫D&C)常用於10-14週,過程包括兩個主要步驟:這兩個步驟完成後,醫生會使用真空吸引方式,將子宮內碎片和其他組織吸出,完成人工流產手術。
擴張刮搔術是一種徹底墮胎手術方式,適用於懷孕週數或胎兒著牀情況。
然而,與所有手術,擴張刮搔術有其風險,包括出血、感染、子宮穿孔,因此進行此類手術時需要考慮。
擴張刮搔術是一種徹底墮胎手術方式,適用於懷孕週數或胎兒著牀情況。
然而,與所有手術,擴張刮搔術有其風險,包括出血、感染、子宮穿孔,因此進行此類手術時需要考慮。
引產手術適用於孕期 14 週以上情況,是時手段。
情況下,引產風險,主要發生懷孕後期,母體狀況或是胚胎發育不如預期時會考慮進行引產。
引產過程生產類似,唯一是於孕週,並會出現產兆。
因此需要藉助催生藥物來啟動生產機制,引發身體產生陣痛和子宮收縮,使胎兒娩出。
引產週數沒有上限,但是若原本胎位且需要剖腹產產婦,無法進行引產,只能進行直接剖腹引產。
許多女性擔心知道拿掉孩子後可不可以懷孕。
墮胎不孕並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如果墮胎手術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者墮胎次數過多,可能增加不孕風險。
墮胎手術失誤可能包括子宮穿孔、感染或者子宮內疤痕,這些可能對女性生育能力產生影響。
此外,墮胎可能會導致子宮內形成疤痕組織,或者引起輸卵管阻塞,這些可能影響胚胎著牀或者卵子和精子結合。
如何降低不孕風險?如果決定要拿掉孩子,建議醫院進行人工流產,並且接受醫療監護,確保身體恢復。
藥物流產是一種且安全墮胎方式,但可能會帶來一些和風險(拿掉孩子後遺症):延伸閲讀:吃藥拿掉孩子補身體:中醫分析3種狀況,這樣補流產、人工流產,這兩個詞語涉及生命,牽涉人倫法律,國家定義有所不同。
維基百科定義:胎兒發育能夠存活前任何方式而終止妊娠。
胎兒發育能夠存活時間是懷孕母體後一前月經來第一天算起28周;28周之前終止懷孕,通稱流產,俗稱「小產」[1]。
流產可分為流產和人工流產,其主要包括藥物流產(Medical Abortion)和手術流產(有稱「人工流產術」,Surgical Abortion),本文主要介紹後者。
人人工流產存有一些誤解,認為人工流產去醫院做手術墮胎,這種認識並全面。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服培酮(Mifepristone,稱米非司酮 )出現讓藥物流產日趨安全與普及。
美服培酮結構類似於乙炔類黃體酮(Norethisterone,稱為炔諾酮),能夠阻斷孕酮(Progesterone,稱黃體酮、孕甾酮、黃體甾酮、黃體激素、助孕激素、助孕素或助孕酮)活性從而終止妊娠。
美服培酮攝入後1-2天內配以攝入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 [Cytotec],前列腺素E類似物)是目前藥物流產常用方法[2],其完全流產率可高達90%以上[1]。
藥物流產相比,手術流產算得上是歷史了。
上世紀70年代起,負壓吸引術已成美國人工流產標準方法。
中國大陸目前臨牀上負壓吸引術主要步驟包括手術準備、探測宮腔、擴張宮頸、吸管吸引、檢查是否吸淨、術後護理[1]。
美國,孕期有80%流產是手術流產完成。
説起人工流產,一些人可能「道德敗壞」相聯繫。
其實不然,人工流產要我們想像。
1/3女性發現自己停經時會選擇人工流產[2]。
中國大陸近年來每年有1000萬例人工流產[3];值得重視是,一項來自北京年女性調查顯示女性複流產率可達30%以上[4]。
此外,人工流產和個人私生活沒有關係。
確實,絕大部分人工流產早孕期實施,這其中懷孕佔多數。
但另一部分人工流產進行時間晚,其原因大多是於胎兒畸形、遺傳病或是孕婦患有疾病無法承受生產[1][2]。
這部分流產數量儘管,但於優生優育以及保證孕婦生命有著作用。
很多女性或男女雙方面是否進行人工流產選擇時往往會感到徬徨無助,人工流產對女性有多影響呢?人工流產確實可能導致一些併發症發生,其中一些可能乃至危及生命。
但目前情況下醫療機構進行人工流產治療是安全,併發症發生率。
藥物流產可能導致噁心、嘔吐、下腹痛、;流產後出血時間過長及出血量過多是其主要副反應[1]。
手術流產可能導致近期併發症包括子宮穿孔、人工流產綜合反應、吸宮、漏吸、術中出血、術後感染、栓塞[1],但這些併發症發生率於1%[2],例如子宮穿孔概率於0.4%[5]。
很多人認為人工流產會未來婦女生育帶來影響,但目前臨牀證支持這樣論調。
2011年11月英國公佈臨牀指南明確指出,大量研究顯示醫療機構中進行人工流產女性後宮外孕、前置胎盤、不孕或流產無顯著相關性[6]。
有研究認為人工流產增加今後女性早產概率,並且流產次數多早產危險性,但是另一些研究未能肯定此項結果[2]。
有一些流產人士指出流產會增加乳腺癌發病率,但是2003年美國國家癌症機構一份綜述結果,這兩者間並無關聯;此外大量來歐洲美國隊列研究提示人工流產並增加乳腺癌罹患率[2]。
但需要我們注意是,有證據顯示一些允許人工流產國家地區,流產史不孕存在相關性。
因為流產「非法」,那些地區女性只能在診接受安全非正規流產操作[6]。
這點值得加以借鑑,即使人工流產「合法」但認為「不道德」,很多女性(是青少年女性)不堪道德壓力選擇了診,導致一些悲劇發生。
人工流產導致另一個危害可能其心理健康影響了。
儘管有少部分女性流產後感到和後悔,但實際上經歷了流產後,大多數女性會心 理上感覺到「解放」,心中一顆石頭落地了。
大量臨牀觀察研究、隊列研究、薈萃分析結果顯示實際上女性孕早期人工流產後並會心理健康帶來顯著影響[2]。
即使確定了進行人工流產,婦女選擇流產方式時候往往充滿了矛盾。
一些女性選擇手術治療是覺得手術操作、、並且而言見併發症發生率。
但另一些女性覺得藥物流產像現象,因而選擇藥物流產。
需要強調是,「無痛人流」噱頭全身麻醉手術風險。
美國,局部麻醉是負壓吸引術常用麻醉方式;國內大多數醫療場普遍進行局部麻醉條件下手術流產。
但是很多廣告「無痛人流」噱頭吸引患者前往診,並冠之以「高科技」假名號。
然而,有大量臨牀數據顯示全身麻醉有可能導致大出血、宮頸子宮穿孔併發症[2]。
後,《婦產科學》上一句話結束此文:避孕失敗所致懷孕,可妊娠早期人地採取措施終止妊娠,作為避孕失敗補救措施,但決不能此作為節育方法。
[3]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M] 第2版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04[4] 陳世強,程怡民,魏虹, 年婦女複人工流產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9)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1697024903,166958332/2021_Pansci_All_inread_bottom’, [[336, 280], [510, 352], [300, 250], [1, 1]], ‘div-gpt-ad-1640585639386-0’).setTargeting(‘zi-path’, location.pathname).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閲讀—–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0585639386-0’); });
今年 6 月初,有一本號稱「燃燒」書(The Unburnable Book), 13 萬美金(約 385 萬新台幣)天價售出,而 6 月底,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 1973 年〈羅訴韋德案〉判決結果。
這兩件看似無關時事,背後有什麼共通點呢?想知道答案,讓我們認識這本書!來説,這本書燃燒關鍵於材質。
至於外觀,和書什麼兩樣。
那麼,這本書內容是什麼?什麼要用上這些造價材料?作者想藉此傳達什麼訊息?解答問題前,一分鐘來看看這本書真實模樣吧!看過影片了嗎?眼尖你發現了,這本書是《使女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3] 這些判例從此墮胎開啟了一扇人道後門,但定義使其見不得光,醫病權益缺乏確切保障。


延伸閱讀…
美國筆會(Pen America)統計,從 2021 年 7 月初 2022 年 3 月底,美國 26 個州校園禁書令導致 1,586 本書籍下架,造成 2,899 所學校、超過 200 萬學生沒有機會閲讀這些書籍,而《使女故事》兩年下架校園禁書之一。
此,愛特伍認為「文字力量無法熄滅」(powerful words can never be extinguished),所以決定出版這本燃燒書。
《使女故事》最初出版於 1985 年,描寫一個階級分明父權主義社會。
這裡,女性沒有名字,不能閲讀、交談,不能展現情慾。
她們唯一用處子宮,是生育機器。
作為一本反烏託邦説,《使女故事》旨在警惕人類社會黑暗面。
作者愛特伍表示,書中所有細節是歷史上發生過事情。
比如「基列共和國」衣著,道德準則崇高且嚴格,全面控制語言、行為、思想,是放逐異議分子設定,是參考 17 世紀英國清教徒統治美國麻州劍橋市。
但是,這和生活 21 世紀我們,有什麼關係呢?2022 年 5 月,《Politico》獨家揭露美國最高法院意見草案,指出大法官有意推翻〈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與〈凱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裁決,聯邦憲法保障墮胎權。
消息一出,引發示威遊行,眾多反對者聚集最高法院,舉標語、吶喊「我身體,我選擇!」(My body, my choice!)口號。
6 月 24 日,最高法院 5 4 票數推翻兩案,示威遊行演越烈,拜登表示此舉讓美國倒退 150 年。
但這個判決為何能掀起如此軒然大波?美國墮胎權紛爭持續五十餘年,這次以往有什麼?接下來,讓我們回顧 1973 年〈羅訴韋德案〉、1992 年〈凱西案〉,以及 2021 年〈心跳法案〉。
1969 年,21 歲諾瑪.麥考維(Norma McCorvey)懷上第三個孩子。
她當時未婚、失業、飽受重鬱症折磨,於是萌生墮胎念頭。
當時德州法律禁止任何形式墮胎,於是諾瑪謊稱遭到強姦,希望能夠合法墮胎。
然而,諾瑪無法提出遭到強姦證據,因此診所和醫院拒絶她做墮胎手術。
1970 年,諾瑪透過律師琳達.考菲(Linda Coffee)和莎拉.威汀頓(Sarah Weddington)協助,使用化名「簡.羅伊」(Jane Roe)起訴了代表德州達拉斯檢察官亨利.韋德(Henry Wade),指控德州法律侵犯了她隱私權。
1973 年,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德州法律違反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Fourteenth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禁止各州法律程序而剝奪生命、或財產」條款。
另外,聯邦最高法院還提出「三階段標準」(trimester):來説,當時最高法院認為德州禁止墮胎法規違憲,因此裁定諾瑪.麥考維勝訴。
從此,各州訂定反墮胎法,裁定違憲而不能實施,羅訴韋德案成為墮胎權保障。
然而,紛爭並沒有就此打住,反而演越烈,比如 1992 年〈凱西案〉推翻三階段標準,並且提高墮胎,要求孕婦取得監護人或配偶,才能委託合法醫療機構執行墮胎手術。
凱西案全名是〈計劃生育聯盟訴凱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
這項 1992 年判決推翻了「三階段標準」,孕期作為是否能夠墮胎;另外,只要墮胎法令沒有孕婦造成「不合理負擔」(undue burden),可以施行。
因此,保守派掌權州能「保障生命」,提高墮胎診所審核標準。
此後,保守州積極阻礙墮胎,2021 年德州〈心跳法案〉(Texas Heartbeat Act)一個典型例子。
醫界普遍認為懷孕早期定性,要等到第九到十二週,才有辦法確認,但這項法案認為胚胎第六週有了「心跳」,可視為獨立生命體。
換句話説,懷孕六週後墮胎於殺生。
遭遇、亂倫犯罪行為而懷孕女性,無法申請墮胎。
除此之外,鼓勵孕婦墮胎親友、實施墮胎手術診所和醫生,是載送孕婦前往診所計程車司機人,有可能起訴求償 1 萬美元(約 30 萬新台幣),可説是反墮胎法。
法案實施,鄰近德州奧克拉荷馬州墮胎人數增長 133%,新墨西哥州墮胎人數增加約 67%。
可是,既然最高法院知道,推翻羅訴韋德案可能造成民眾處境,為何決定這樣做呢?今年 5 月洩露意見草案中,保守派大法官塞繆爾・阿利托(Samuel Alito)認為凱西案和羅訴韋德案一併推翻,因為凱西案沿用了羅訴韋德案基調,認為美國憲法確實有保障墮胎權。
然而,阿利托判決書中寫道:「〈羅訴韋德案〉打一開始錯」(egregiously wrong from the start),而且「理據(exceptionally weak)」。
保守派法官遵行「原旨主義」(originalism),説,他們憲法條文含義來解釋憲法,而第十四條修正案所保障隱私權並沒有提到墮胎,故不應濫用司法權力,延伸解釋。
此外,阿利托指出,墮胎每個州是犯罪行為。
比起保障婦女生育權身體自主權,限制墮胎、保障胎兒生命權,才是歷史上普遍現象。
來説,墮胎權並沒有植根於美國歷史傳統,因此無法受到憲法保護。
判決出爐前,美國共有 13 州設有程度一「觸發法」(trigger law),只要羅訴韋德案推翻,各州可以頒布墮胎禁令,並且使其(或 30 日內)生效。
比如現在密蘇裏州,進行墮胎手術醫師可判處 5 15 年監禁,連同執照一併吊銷。
另外,其他一些保守州墮胎禁令上路。
推翻羅訴韋德案後,下一步是什麼?5 月,美國各地示威遊行停歇。
即使如此,保守派大法官託馬斯(Clarence Thomas)進一步指出,1965 年廢除避孕禁令〈格里斯沃爾德案〉(Griswold v. Connecticut)、2003 年廢除同性性行為禁令〈勞倫斯案〉(Lawrence v. Texas),以及 2015 年促成同性婚姻合法化〈奧貝格費爾案〉(Obergefell v. Hodges),是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所做出判決,因此應該辦理,搬上枱面審視。
引言: 2022 年 6 月 24 日,美國最高法院推翻 1973 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規範墮胎權力釋回各州政府。
[1] 南半球澳洲,因為缺乏聯邦裁決,而導致各州女權差異有世紀別。
本文幾個案例故事,貫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墮胎史,談醫療服務法律保障,對懷孕婦女身心影響。
她當年 15 歲,第一次交男朋友。
每他們享受性愛時候,她男朋友會戴保險套。
[2]沿用英國殖民時期留下來刑法,有一段時間,墮胎澳大利亞各州是違法。
1970 年代維多利亞州鄉間,藥局和超商並販售驗孕。
發現月經沒來珍妮絲(Janice,化名),唯一選擇是去婦產科檢查。
然而,讓醫師得知她懷孕,依法她得生下孩子。
她聽過其他女孩故事,自己絕不想落得那般下場。
[2] 當時,維多利亞新南威爾斯二個州, 1969 和 1972 年法官認定醫師得以「情形」下協助孕婦墮胎。
前者允許孕婦身心狀況前提,後者加上經濟因素考量。
[3] 這些判例從此墮胎開啟了一扇人道後門,但定義使其見不得光,醫病權益缺乏確切保障。
延伸閱讀…
[4]未婚懷孕 1970 年代,是天大醜聞。
珍妮絲事護理工作母親帶著她,避開信奉天主教男性家庭醫師,假名隱匿身份,去隔壁小鎮診所確認懷孕事實。
該小鎮醫師提供了她們一名雪梨密醫資訊。
接著,她母親提出三個離維多利亞州,維護名譽解決方案:[2]英國於 1967 年通過《墮胎法令》(The Abortion Act),規範墮胎手術場所和業人員,自此英國合法墮胎率攀升。
[5] 於澳洲缺乏管理非法診所,去倫敦是珍妮絲來説安全選擇,是她母親第一個想到方法。
然而,出國計劃,因此珍妮絲母親轉而尋求跨州醫療資源。
[2]新南威爾斯州首府雪梨,當時有一家天主教教會創辦中途家,專門收容年未婚孕婦,避免她們令家族蒙羞。
女孩們在那裏懷孕住到分娩,然後她們嬰兒會強制送養。
醫師每個月會到中途家,執行身體檢查。
「我曉得他們幹什麼勾當」,珍妮絲聽那裏回來女孩説醫師會藉機性侵孕婦,但誰沒有證據。
在那裏工作修女會相信她們抱怨,因為這是未婚懷孕「壞女孩」,批評願意奉獻自己時間行善「醫師」。
[2]眼見前二個方案可行,珍妮絲母親祭出後手段:確定懷孕第三天或第四天,她帶著女兒飛去雪梨找醫。
這不僅違法,賭上了她和那名維多利亞州小鎮醫師職業生涯,因此她告誡珍妮絲:「萬萬不得告訴任何人。
」抵達雪梨後,她們暫住珍妮絲母親友人家中,然後去拜訪醫。
[2]當時社會氛圍和席夢尋找墮胎診所,實際上得什麼模樣?筆者 2010 年代中期,曾於雪梨擔任派遣護理師,到各醫療院所遞補臨時人力。
有天接到印度裔主管來電,詢問筆者是否能去一家「私人診所」接早班。
主管規提供時間和地點資訊,説薪水,但神秘兮兮地不願詳述工作內容,説會基本護理技巧。
(現在想起來,主管作法應該算是教唆犯罪…)記得那天大清早,雪梨市中心住商混合區,手機導航明確地指向一間沒有招牌建物。
門口站了個面色凝重老婆婆,身上吊著夾板廣告牌(sandwich board)。
於擔心遲到,筆者多留意夾板上抗議標語,直接進了大門,所幸沒遭到言語或肢體攻擊。
這間叫做「私人診所」(the Private Clinic)醫療單位,裡頭窗明幾淨,和外科診所兩樣:有掛號批價櫃枱、等候區、開刀房和術後恢復區空間。
[9] 一名職員工問:「會用超音波機器吧?」筆者想回答自己操作過「膀胱超音波」(bladder scan,腹部超音波一種),發現方指是「陰道超音波」(transvaginal scan,稱endovaginal scan),旁邊擺了些手術用具。
左排側視圖中,可見二種骨盆超音波:體外進行腹部超音波(transabdominal scan),觸及範圍涵蓋(褐色)膀胱和(粉紅色)子宮器官;而陰道超音波探棒直接插入體內,迫近子宮。
右排是這二個視角,拍攝到超音波影像。
[10] (有些檢查要求喝水灌滿膀胱,有的排尿,所以圖中二個膀胱大小。
不過,這本文討論範圍內。
)是違法, 1970 年代墮胎診所外,會有反墮胎抗議老婆婆,因為外觀上完全看不出那是外開放執業單位。
珍妮絲母親走進一棟普通透天厝,醫療人員她們詢問背景資訊,然後珍妮絲帶進後面房間。
裡頭有手術枱、醫療器材以及高架照明,儼然是間開刀房。
儘管墮胎手術需求無關,珍妮絲命令衣服全部脱光。
一名護理人員她説:「這蕩婦應得教訓。
」珍妮絲感到萬分。
[2]之下,二十一世紀墮胎服務中,帶給孕婦恐懼程序,術前諮詢。
診所醫護對話過程中,沒有人席夢提及墮胎新南威爾斯州法律問題,但她隱約知道對方正她口中尋找答案。
席夢認為醫護她信任。
她擔心自己若是説錯了話,無法墮胎。
然而,醫護人員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撇清法律責任。
[6] 2006 年時候,有位醫師因為證明自己產檢,並詢問某孕婦想墮胎目的,而最高法院判刑。
[11]術前諮詢所有前置作業完成,墮胎手術正式開始:1970 年代開刀房裡,全裸珍妮絲躺在手術枱上。
護理人員帶著輕蔑笑容按住她上半身,男性密醫某個東西塞入她下體。
像中途之家醫師那樣未婚孕婦,她意識到…密醫正用工具侵犯她!同時,護理人員地喚珍妮絲「蕩婦」。
[2]珍妮絲開始哭泣:「我會再犯了!我這輩子事性行!請停止…」突然,密醫她紮了一針,珍妮絲昏了過去。
醒來時候,她全裸躺在手術枱上,全身,頭腦暈眩。
密醫沒有她任何藥物,一點止痛劑沒有。
護理人員叫她穿上衣服,出去找母親。
[2]幾十年後, 2010 年代中期雪梨進行墮胎手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開刀房裡,會有外科醫師、麻醉醫師以及護理師。
孕婦躺上手術枱後,接下來程序是麻醉下進行。
筆者記得當時合作醫師們動作十分,會孕婦昏迷時,閒話家常。
他們一個早上開好幾台刀,多數人是來墮胎,聽説其中有幾名常客。
不過,有一、二個只是來安裝體內避孕器。
有些女孩神情憂傷,有的是麻醉退去後,坐起罵髒話,是發洩心中。
珍妮絲隨母親新南威爾斯返回維多利亞州後,身體恢復,但心底有抹滅創傷。
她男友分手,繼續完成學業,到上大學後別人發生性關係。
爾後她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看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診斷出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關於密醫侵犯行為,「我告訴任何人,連母親知道。
」珍妮絲事後回憶,因為一切都是違法,所以無追溯起。
[2]新南威爾斯州 2019 年 9 月 25 日通過了《墮胎改革法案》(Abortion Law Reform Act)。
[18, 19] 新法墮胎週數上限懷孕 20 週提高 22 週,超過 22 週孕婦若想合法墮胎,二名醫師。
[20] 119 年來受刑法限制,而不得行使女權,終於獲得保障。
[18][註 2]
之前查詢英國殖民地是怎樣分類時候,突然發覺,英國法令legistagion gov uk中,是英國澳洲、加拿大各州各省間權利義務A 而且相關人力物力財税關税司法判例,其實原本是地方自己處理! 相關權利上交中央,其實是相關人事財税權力職業資格認證相關上繳中央! (雖然説類似營業税是地方税,但是地方收起來,因為可能地方廠,帳面做到損益? 利潤可能是放在大城總公司? 分散境外公司? 哪邊,感覺有點類目前美國聯邦各州開始數位税、數位告税之類程序?) 然後突然覺得,其美澳原住民族自治行政區,其實還是聯邦行政司法以外?
之前查詢英國殖民地是怎樣分類時候,突然發覺,英國法令legistagion gov uk中,是英國澳洲、加拿大各州各省間權利義務A 而且相關人力物力財税關税司法判例,其實原本是地方自己處理! 相關權利上交中央,其實是相關人事財税權力職業資格認證相關上繳中央! (雖然説類似營業税是地方税,但是地方收起來,因為可能地方廠,帳面做到損益? 利潤可能是放在大城總公司? 分散境外公司? 哪邊,感覺有點類目前美國聯邦各州開始數位税、數位告税之類程序?) 然後突然覺得,其美澳原住民族自治行政區,其實還是聯邦行政司法以外?
#3
您好:之前有查過,北領地各州各省行政司法上是中央地方分權。
個人是指之前那個熱帶雨林澳洲原住民新聞? 不過相關新聞有介紹權利義務是怎樣? 因為是區域相關部族! 會想到,美國一些民族保留區,變成賭場之類,周邊州禁止行為場所? (因為各州間其實多少有相關合作,包含某些州税,但是其他有,比如説司法上! 或是行政裁罰上!)
#3
您好:之前有查過,北領地各州各省行政司法上是中央地方分權。
個人是指之前那個熱帶雨林澳洲原住民新聞? 不過相關新聞有介紹權利義務是怎樣? 因為是區域相關部族! 會想到,美國一些民族保留區,變成賭場之類,周邊州禁止行為場所? (因為各州間其實多少有相關合作,包含某些州税,但是其他有,比如説司法上! 或是行政裁罰上!)
#1墮胎本來應該像願性手術,「美化」。
#1墮胎本來應該像願性手術,「美化」。
流產、人工流產,這兩個詞語涉及生命,牽涉人倫法律,國家定義有所不同。
維基百科定義:胎兒發育能夠存活前任何方式而終止妊娠。
胎兒發育能夠存活時間是懷孕母體後一前月經來第一天算起28周;28周之前終止懷孕,通稱流產,俗稱「小產」[1]。
流產可分為流產和人工流產,其主要包括藥物流產(Medical Abortion)和手術流產(有稱「人工流產術」,Surgical Abortion),本文主要介紹後者。
人人工流產存有一些誤解,認為人工流產去醫院做手術墮胎,這種認識並全面。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服培酮(Mifepristone,稱米非司酮 )出現讓藥物流產日趨安全與普及。
美服培酮結構類似於乙炔類黃體酮(Norethisterone,稱為炔諾酮),能夠阻斷孕酮(Progesterone,稱黃體酮、孕甾酮、黃體甾酮、黃體激素、助孕激素、助孕素或助孕酮)活性從而終止妊娠。
美服培酮攝入後1-2天內配以攝入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 [Cytotec],前列腺素E類似物)是目前藥物流產常用方法[2],其完全流產率可高達90%以上[1]。
藥物流產相比,手術流產算得上是歷史了。
上世紀70年代起,負壓吸引術已成美國人工流產標準方法。
中國大陸目前臨牀上負壓吸引術主要步驟包括手術準備、探測宮腔、擴張宮頸、吸管吸引、檢查是否吸淨、術後護理[1]。
美國,孕期有80%流產是手術流產完成。
説起人工流產,一些人可能「道德敗壞」相聯繫。
其實不然,人工流產要我們想像。
1/3女性發現自己停經時會選擇人工流產[2]。
中國大陸近年來每年有1000萬例人工流產[3];值得重視是,一項來自北京年女性調查顯示女性複流產率可達30%以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