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是古老脊椎動物,是大家熟悉不過家常食材。
和買豬肉、牛肉,大家平時去海鮮市場選購魚類食材時,很一個頭,兩個,因為魚類大家庭裏成員多了,數不勝數。
外觀,各式各樣吃法,讓人不知何下手。
魚種類多,下面大家分享22種魚圖片,帶大家認識魚和吃法,是海鮮市場裏能見到,一起來看看,你見過幾種?吃過幾種?鱸魚,叫花鱸,有海水鱸魚和淡水鱸魚分。
海水鱸魚體型,淡水鱸魚體型。
黃花魚價格要大黃花魚一些,肉質要,適合吃法多,有油炸、燒。


從口感上比,淡水鱸魚腥味,肉質,要海水鱸魚好吃。
鱸魚經典吃法過於清蒸了,蒸好鱸魚,清香,能充分凸顯出魚肉原汁原味。
鯽魚,屬於 鯉科、鯽屬魚類,適應能力,但是生長速度,魚苗到重量3兩左右,差不多需要2、3年時間,因此我們平時看到野生鯽魚,個頭。
海鮮市場裏賣個頭大的鯽魚,多雜交鯽魚,是鯽魚和鯉魚雜交培育出來品種。
鯽魚經典吃法,過於用來煮湯,如鯽魚豆腐湯。
黃花魚,叫黃花魚、黃金龍,屬於石首魚科、黃魚屬魚類,主要產自我國東海和南海海域。
不過,野生大黃花魚目前非常少見,到了稀有程度。
市場裏賣花魚,一大部分是養殖,其中福建寧德沿海一帶養殖大黃花魚,佔了一個比重。
黃花魚可以清蒸食用,可以用來做魚肉餃子餡。
黃花魚,主要產自我國渤海和黃海海域,它和大黃花魚雖説只有一字之差,是兩種完全魚類,外觀形狀大黃花魚十分相似,但是個頭要很多。
黃花魚價格要大黃花魚一些,肉質要,適合吃法多,有油炸、燒。
黑魚學名叫烏鱧[lǐ],屬於烏鱧屬,鱧科魚類,魚肉中蛋白質含量,要於魚類,並《神農本草經》列為“蟲魚上品”。
黑魚表面帶有一層粘液,烹飪之前,生粉搓乾下鍋,不然腥味會。
黑魚經典吃法之一,過於拿來做酸菜魚,口感,吸引了人。
草魚,叫皖魚,屬於鯉科、草魚屬魚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一種魚。
草魚產量,價格,魚肉質地,唯一缺點刺很多,吃起來要有。
草魚適合烤吃法,像很多烤魚店裏魚,有草魚。
青魚,屬於鯉科、青魚屬魚類,體型,外形草魚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個頭要草魚大,魚身表面呈青灰色, 價格要草魚一些。
青魚肉質,適合紅燒和吃法。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魚類總稱,因魚身上有類似石頭斑紋而得此名,我國主要分佈在台灣海峽及南海海域。
石斑魚外觀多呈長橢圓形,體型,是營養價值一種魚類。
能凸顯出石斑魚原汁原味吃法,過於清蒸了。
烹飪顙魚時候,因其沒有肌間刺,下鍋時候要少翻動,不然導致魚肉散掉。


延伸閱讀…
鰱魚外觀呈紡錘形,外表有個典型特徵,其眼睛位置要嘴巴。
鰱魚適合吃法多,可以燒、燉,可以做醬燒魚。
鱅魚,我們説頭魚,它外觀前面提到鰱魚相似,只是個頭要一些,表面帶有黑灰色花斑,因此稱作花鰱。
吃鱅魚時候,位置於魚頭,其魚頭佔了身體差不多1/3位置。
像我們平時吃剁椒魚頭,很多是鱅魚魚頭。
羅非魚,叫非洲鯽魚,屬於鱸形目、麗魚科魚類,原產自非洲,是典型熱帶性魚類,有“白肉三文魚”稱。
羅非魚肉鮮、刺少,加上產量、價格,因此得到人喜歡。
羅非魚肉質要一些,適合燒或是煎炸吃法。
和“顙魚”這個學名相比,相信大家熟悉它俗稱: 黃辣丁、黃骨魚、響魚。
顙魚魚身發黃,魚鰭上帶刺,沒有什麼魚鱗。
烹飪顙魚時候,因其沒有肌間刺,下鍋時候要少翻動,不然導致魚肉散掉。
延伸閱讀…
多寶魚,叫歐洲比目魚,外形,兩眼位於頭部左側,外觀體色淺度會生活環境變化而發生改變。
多寶魚有個優點,魚刺,吃起來不費力,加上肉質白嫩,適合清蒸吃法。
帶魚,和黃魚、黃魚、烏賊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海產,外形呈帶狀而得此名。
帶魚離開海水,會迅速死亡,因此我們海鮮市場裏基本沒有見過活帶魚。
帶魚不是好吃,像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舟山帶魚,個頭,長度多40cm~60cm左右。
帶魚吃法上,無論是清蒸還是油炸,適合。
鮁魚,學名叫藍點馬鮫,屬於鯖科、鮁魚屬魚類,南方一些地方稱其馬鮫魚。
鮁魚魚身顏色有點像發灰生鐵皮,個頭,魚刺很少,肉質而有嚼勁。
個頭小一些鮁魚,適合香煎吃法,個頭鮁魚,適合做鮁魚餃子餡。
美國漁業協會(NFI)公佈報告顯示,蝦、三文魚、金槍魚、羅非魚、阿拉斯加鱈魚、蘇氏鯰魚、真鱈魚、蟹、鯰魚類、蛤2015年度美國十大消費水產品[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1年公佈《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魚類製品全球膳食貢獻達到人均17公斤紀錄,超過三十億人提供其15%動物蛋白攝入量。
世界食用魚和魚製品產量2007年1.40億噸提高到2009年1.45億噸[3]。
2014年全球養殖魚類消費量首次超過了捕撈魚類[1]。
而世界銀行、糧農組織和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於2014年2月5日發表《2030年漁業展望: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前景》預測,2030年全球食用魚消費量62%水產養殖提供,其中供應量增長是羅非魚、鯉魚和鯰魚[4]。
權威研究公司預測,2016年全球魚類加工品市場價值達到2220億美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