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聲,SBS,BH(1933年1月20日—2015年8月4日),原名林曼純,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新界大埔,其胞姊林家儀均屬粵劇演員及電影演員,而前電視劇監製兼電影導演黎煒則是林家聲襟弟[3]。
林家聲生於香港[1],有1名胞姊[1],父親是大埔火車站站[1],母親林家聲3歲時因病辭世[1]。
林家聲於1939年1941年間讀崇德學校[1],於香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規定所有香港學校要教授日文而林家聲抗拒學習[1],於是他輟學[1],並轉到位於彌敦道玫瑰音樂學院[1],怡和德昌學唱粵曲及玩洋琴[1]。
1965年,成立可以完全實驗自己理想劇團「頌聲劇團」,編劇李少芸、葉紹德合作。


1943年,拜鄧肖蘭芳師,學習粵劇排場戲,古老排場戲「中州音」古腔來演唱[4],只得11歲他神童姿態演出他第一個角色「武松」,粵劇演出上,他是小角色做起。
及後1944年開始鼓竹及演出謀生[1]。
香港重光後回港,得到幾名名師傳藝,隨袁小田學藝。
1948年,成為薛覺先後一位入室弟子。
1962年,組成「慶聲劇團」,並任文武生,編劇徐子郎、潘焯合作。
1965年,成立可以完全實驗自己理想劇團「頌聲劇團」,編劇李少芸、葉紹德合作。
1976年,電視台拍攝了26集粵劇特輯。
1993年,林演完38場匯演及到美加巡迴演出後,正式淡出職業舞台。
2009年回港於紅館演出國慶,後留港。
第一部參演[5]得獎[6]電影,三十六十年代香港大導演編劇和導演、胡蝶「慈母千秋」。
林家聲演出劇目有《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周瑜》、《樓台會》、《三夕恩情廿載仇》,後輩爭相演出,歷演不衰。
2015年8月4日晚上9時52分,林家聲於九龍塘窩打老道寓所心臟脈搏變突然暈倒,昏迷由其弟子周振基送往廣華醫院救治,惜延至晚上11證實不治,享壽82歲。
他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粵劇發展基金執行委員會首任主席身份,協助粵劇於二〇〇九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伸閱讀…
8月20日出殯,出殯後奉柩和合石火葬場火化。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粵劇有福,林家聲得一徒弟,死而無憾。
聲哥生前扶病出現公眾場合,有一位鬍鬚仔隨侍側、呵護備,“特護”“書僮”,“孝順仔”。
廿五孝“聲哥徒弟”,乃富商巨賈“潮州商會”會長、香港大學工商博士、太平紳士、香港演藝學院榮譽博士,任東華主席。
周振基乃“潮人”商界俊彥、粵劇“孺子牛”。
他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粵劇發展基金執行委員會首任主席身份,協助粵劇於二〇〇九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伸閱讀…
林家聲當年返港養病,視為粵劇界,雖患柏金遜症,動作不能控制,但聲哥出席講座,傳授藝術。
奇蹟是,他説話無礙,公私場合於演唱,字正腔圓;奇觀是,侍奉周到“阿四”,比起誼子誼女粵劇後輩,殷勤得多了。
“視師如父”,乃粵劇文化,這位外國留學電子商人發揚光大。
聲哥飯後昏迷,周振基第一個趕到,到醫院後即致電聲哥加國兒子。
聲哥歸天時,身邊唯一最親是這位潮州誼子,是徒弟。
聲哥親生仔林潤笙偕同妻子日前清晨趕返香港,他表示:“我覺得突然,嗰日我多倫多寫字樓接到周振基博士打來電話,説爹哋唔得,應該冇希望,醫生作後努力……”潤笙嗚咽:“唔捨得爹哋!呢兩年他情況反覆。
有時,有時唔,所以我有抽多些時間返港陪佢。
”潤笙表示非常感激照顧他父親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