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這四隻蛋雞坐著火車,從彰化員林晃到台北,我騎著摩托車,牠們松山火車站載回我家……」台北都市養雞人馮鳳儀當初朋友推薦之下,開始養雞,現台北住家養了十個月餘;半年前,四隻蛋雞成中雞、開始產蛋,每隻雞產下超過200顆蛋。
但住宅區養雞,只要飼養方式,雞糞臭味、雞啼可能會招致週邊鄰居、抗議。
上個月,馮鳳儀接獲一張「妨礙安寧勸導單」,檢舉原因寫著:「頂樓自住户養雞,雞鳴」,「鄰居會説,我們住台北市,需要雞叫起牀!」馮無奈表示,這是養雞十個月以來第一次收到檢舉單,「但這一張夠了!我不想變成惡鄰居啊!」馮鳳儀打開頂樓大門,昏黃燈光目光引導到窩120*60*140製籠架內的四隻雞。
牠們是產、應性著稱伊莎(ISA)褐蛋雞,而馮鳳儀通通喚牠們“Gigi”。
本以為養了四隻雞,會飄散出「雞味」,但嗅了嗅,確實沒聞到什麼味道,「這是因為這層『蚓糞土』!」馮鳳儀自豪表示,這層蚓糞土她開始養雞沒換過,雞隻會蚓糞土上啄食、排泄,「但你聞,一點臭味沒有。
」是因為蚓糞土中有些微生物會幫助分解雞糞,「只是要注意,不要弄蚓糞土。
」她提醒著,這是她之前參加「蚓糞土觀摩會」學來知識。
」提到Gigi們,馮鳳儀眼裡堆滿了笑。


馮鳳儀表示,這四隻Gigi是母雞,過去會啼叫,「但這幾個月不知怎麼搞,牠們開始會清晨六點左右啼了。
」引起隔壁鄰居抗議,只能想辦法處理。
而馮鳳儀目前做法是,睡前Gigi們放入紙箱,安置室內,待隔天白天,牠們放回室外雞籠產蛋。
「現在這樣做下來,是怎麼聽到鄰居反映了。
」除去雞臭味、雞啼擾鄰問題,馮鳳儀來説,都市養雞處倒是,不僅每天有新鮮雞蛋可以吃,家中廚餘能仰賴雞隻處理,自成一套循環系統。
馮鳳儀進一步解釋,目前這四隻雞一天吃兩餐,菜單「一盤菜」外加「一盤飼料拌廚餘雜食」, 「我雞應該什麼吃,而且發現牠們愛吃熟食,所以我會吃不完拿去餵牠們,會上菜市場買些蝦頭、蝦殼,煮一煮磨成粉,拌進飼料裡,可以讓牠們補充鈣質,這牠們產下雞蛋殼會。
」會摻些黑水虻、蚯蚓讓雞隻啄食,「雞不吃廚餘能拿去餵蚯蚓、黑水虻。
」「開始養雞,我們家倒過廚餘!」馮鳳儀表示,且這樣餵下來,飼料費用倒,「30公斤蛋雞飼料可以吃兩個月,下來一個月飼料費250元。
」。
「基本上什麼廚餘能餵雞,但只要注意,儘量不要讓牠們吃得葷,否則糞有味道。
」馮鳳儀傳授都市餵養心得;另表示,餵菜要注意,「不要切得,能保留植株樣貌。
」因為自己判定會會有些植物是雞不能吃,「保留葉菜原貌,讓雞隻可以自己判斷能不能吃。
」養雞養了一年,馮鳳儀眼中,這四隻Gigi是一種「陪伴」。
「我發現其牠們會觀察我幹嘛,只要聽到我關大門聲音,知道我要出門,會叫幾聲;牠們如果開始啼叫,只要我上樓看看牠們,會安靜下來。
」提到Gigi們,馮鳳儀眼裡堆滿了笑。
雖然現這四隻蛋雞每天能產下一顆蛋,但母雞產蛋效能會降低,傳統蛋雞業者可能會採取斷水、斷料、斷光做法,雞隻「換羽」,待雞隻羽出,產蛋效能會恢復;此,馮鳳儀心意堅決地表示,「會迫換羽!」看著陪伴自己Gigi們不吃不喝,心會痛、捨不得;屆時若產蛋率降低,那、繼續照顧,讓Gigi們終老。
(本文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幹預新聞選題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你有想過在家裡陽台能養雞、自己吃蛋自己生產嗎?執行「都市養雞計畫」沈致軒,動手改造租屋處陽台,在家實驗循環生活,過去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老師得知,邀請他進駐位於新竹六燃大煙囱「新竹生博物館:保温睦鄰駐站計劃」,建立「保温雞舍」,與附近居民實驗生活社區發生可能性。
「因為是自己養,所以很放心。
」沈致軒兵時看了許多食物安全相關書籍,意識到自己吃蛋是來工業化養殖產物,這些工業化養殖雞吃是人工配置營養飼料、每天吃喝拉撒睡以外只能生蛋,毫無可言,每隻雞只是「工具」,一顆雞蛋價錢大約三到四塊錢。
有一些是養殖農場,這些農場會提供蛋雞空間,且打任何生長激素或抗生素,讓雞成長。
支持養殖農場,沈致軒買蛋時刻意挑選標榜養殖雞蛋,但工業化養殖產出的農飼蛋來説,養殖所產放牧蛋價格十五到三十而元一顆,,雖然想支持養殖,但錢包厚度允許。
支持養殖同時節省成本,沈致軒決定自己養雞,但該養哪成了現實問題。
這時他發現租屋處陽台是閒置空間,用來放雜物,於是靈機,著手將陽台改造成雞舍,開始他「都市養雞計劃」。
雞舍每一個角落是DIY,材料免費、垂手可得回收物組成,例如餅乾鐵盒、丟棄寵物籠、或路邊撿來木板。
加上找不到、要買材料,雞舍搭建完成只用了一千三百五十三元。
後去飼料行向闆訂隻雞,完成所有實驗準備。
沈致軒第一隻雞命名為「除餘姬」,小名「餘姬」。
因為雞食物是人類廚餘,牠會幫忙消除廚餘;至於什麼是「姬」而不是雞,是因為蛋雞是母雞,同時姬字是公主意思,由此可見沈致軒是雞當作小公主。
以「雞」本,作為設計出發點,沈致軒想盡辦法冷冰冰陽台打造成模擬環境,例如將瓷磚地上鋪上防水布、蓋一層沙土,讓雞可以沙浴,排泄物能直接落入土中分解。
因為是養雞新手,飼養過程中會觀察餘姬適應狀況,適時調整,並成立臉書粉絲頁「雞本設計」紀錄他養雞過程。
「我一開始決定不要花錢買飼料。


延伸閱讀…
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賴雯淑副教授,是沈致軒讀研究所時老師,目前擔任「新竹生博物館:保温睦鄰駐站計畫」(下稱保温計畫)策展總主持人。
此計畫是為了活化建於日據時期,目前廢棄「海軍第六燃料廠」(六燃)。
國民政府來台後,廢棄廠區成為許多軍眷安置地方,久而久之形成眷村聚落。
「養雞這件事不只是獲得雞蛋,而是要建立凋零人際關係。
」過去煙囱廠房眷户們大多是自給,所以會眷村裡養雞,賴副教授與保温計畫團隊地思考如何「再造歷史現場」。
煙囱廠房整修完畢前,他們試圖透過VR讓遊客看見過去眷村生活樣貌,能實際和VR世界中雞互動。
煙囱廠房整修完後,有塊地是沒有鋪水泥、上方沒有屋頂遮蔽、有龍眼樹一旁,讓他想到沈致軒養雞計畫,覺得這塊地適合邀請他進駐,地眷户裡重現過去養雞現場。
而沈致軒當初答應教授進駐煙囱家是因為這樣有機會讓多人體驗養雞生活,保温雞舍最初設計成社區型雞舍。
沈致軒直言「一開始沒有想要靠自己照顧牠們」,招募志工不僅讓周遭居民煙囱有進一步接觸,想讓雞舍成他們生活一部分。
於是帶著志工利用廢棄廠房廢棄物建造保温雞舍、每週排班分工照顧雞、只要維護雞舍環境,要去合作餐廳幫忙外送雞食物。
煙囱家附近建功國小,有四名學生認識雞舍後,會跑到煙囱下家找雞玩,後來沈致軒「收編」成雞舍小志工,下課後會到雞舍報到,和雞一起玩、或是幫忙割雜草雞加菜。
沈致軒説,這些孩子父母讓小孩下課後到保温雞舍待著,因為即便是鄉下地區,得有這種能接觸生態機會。
因為有許多志工和居民拜訪,保温雞舍成為住户們交流基地。
原本拿來存放雞食物大冰箱,住户們開始會拿一些家中消化不完食物冰進冰箱與他人分享,成為人雞共用食享冰箱。
「我一開始決定不要花錢買飼料。
延伸閱讀…
」都市養雞實驗一開始沈致軒挖了一個大坑給自己跳,他認為飼料是現代工業化養殖產物,過去鄉下養雞是家裡剩菜剩飯或做菜邊角料雞吃,雖然吃得,但牠們可以享受到食物、體驗味道。
沈致軒不想讓雞一輩子吃營養調配飼料,他養雞不只是追求雞蛋產量輸出。
「當初我直接闆説我不想花錢買飼料雞吃啊。
」沈致軒説時找闆談收集剩食一事,闆阿莎力答應了他,餐廳闆們致謝,有時雞舍裡有多蛋時,他會拿幾顆和闆分享,領取廚餘時會順道店家消費,算是回饋闆。
外送剩食是保温雞舍志工工作之一,他們需要午餐時段後拿著盒去餐廳,和闆交換放剩食盒回來,進雞專用飯盆中,送進雞舍牠們享用。
盒是利用保温雞舍收集雨水沖乾,因為雞吃食物、不油膩,所以需要使用任何劑洗碗,如果那天有點洗,一些沙子搓一搓沖掉。
每一隻雞是他寵物、是他家人,沈致軒希望他雞公主們能夠吃得開心、。
因此除餘姬到保温雞舍,沈致軒雞吃食物是他自己吃且把關認證後,覺得夠乾、夠、低油鹽餐廳剩食,而目前合作三家餐廳:安姆士食茶舖、腰果花砧板原食料理。
雞舍裡雞不是廚餘桶,牠們不是每一次能餐點吃完,飯盆裡總是會剩下一些「剩食的剩食」,沈致軒會丟進他用撿來塑膠籃蓋成「土箱」中,一層廚餘、一層土放進塑膠籃中、蓋上落葉,因為放置户外環境,有足夠通風,加上撿來籃子孔洞夠,會堆積水分,廚餘、土和落葉交互作用,能夠分解氣味,使雞舍完全沒有印象中廚餘臭酸味。
於都市養雞實驗目標,沈致軒想像是每個社區能有一座雞舍,透過住户分工照顧,不但能促進彼此間接觸,雞生下蛋能分享,居民產生廚餘或剩食能收集起來成為雞食物,減少浪費,能雞剩食土地結合成為肥料,種植作物,回饋住户。
總而言,將保温雞舍「加盟」到其他社區。
全台缺蛋,民眾,排隊買不到,中和有裏辦理城市養雞班,讓民眾自家陽台能養雞,下蛋後「自給」,吸引民眾參加,反應。
參與民眾表示,現在市面上雞蛋買,要不然得要命,聽到會城市中能自己養蛋雞,每天下蛋,激起興趣,希望瞭解怎麼養會吵到鄰居,可順利獲得雞蛋。
課程內容包含如何分辨蛋雞、飼養流程、去哪買幼雞、飼料及環境佈置、燈照時間到雞舍該怎麼建造,要注意地方很多,想養並,大家分享經驗。
城市養雞班講師馮鳳儀表示,參與民眾反應,人活動結束後留下詢問,想瞭解如何解決城市內養雞會碰到困難。
她指主要是排泄物問題,可將雞舍底層鋪蚓糞土,另外雞鳴叫問題,可雞移至見光紙箱中,讓雞以為夜間,會鳴叫。
馮鳳儀説,雞舍可飼養2隻母雞,每年可產出60公斤有機肥,幫助消化86公斤廚餘,而母雞每年可產400顆雞蛋,「家家2隻雞,天天有蛋吃」,循環經濟食農教育,讓都市人能體會養雞。
中和區中安裏李謙國表示,現在很多家庭買不到雞蛋,得知有城市養雞教學,聯繫講師安排辦養雞班,讓民眾自養自產雞蛋,吸引50多位里民參與,會後送上2顆雞蛋民眾。
缺蛋議題持續引發討論,新北中和區中安裏辦理「城市養雞班」,分享家中養蛋雞,補足自家蛋需求。
記者李成蔭/攝影新北中和區中安裏「城市養雞班」,講師分享過去家中養雞,睡前雞請回紙箱內,避免鳴叫。
圖/馮鳳儀提供缺蛋議題持續引發討論,新北中和區中安裏辦理「城市養雞班」,分享家中養蛋雞,補足自家蛋需求。
記者李成蔭/攝影
解決台灣蛋荒,農委會月底前美、澳、泰國進口七百萬顆雞蛋,昨在超市通路上架,於數量,進口蛋才上架,被求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