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學大師】盤點解放戰爭後 |如果曾仕強和南懷瑾等算不上國學大師 |跟隨國民黨去往台灣的國學大師 |

【台灣國學大師】盤點解放戰爭後 |如果曾仕強和南懷瑾等算不上國學大師 |跟隨國民黨去往台灣的國學大師 |

1949年是中國歷史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國民政府敗退台灣,蔣介石不僅大陸大批黃金和國寶運台灣,並且試圖一些國學大師帶到台灣。

他們中許多人留在祖國大陸,中國建設出一份力,有一部分大師後選擇前往台灣。

張大千是中國二十世紀具傳奇色彩國畫大師,其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

繪畫上,他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方面十分,畫風工寫結合,他潑墨創造了一種風格。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接受教育行政質詢時,情緒,突然腦溢血病逝,享年54歲。

台湾国学大师 Play

於他赴台原因,他並不是國民黨政權存在好感,他本身關心政治,只是國民黨一些上層人物于右任、張羣人有些藝術上來往。

並且,張大千性格自由散漫,愛花錢,經濟層面來説,這當時國內是沒有這個條件。

1983年4月2日,張大千心臟病復發病逝,享年84歲。

傅斯年是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是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

他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中國近代學術事業作出了貢獻。
台湾国学大师

傅斯年性格,他敢於翹着二郎腿蔣介石説話,敢頂撞蔣介石。

他擔任國民參政員時,抨擊孔祥熙和宋子文,要知道這二人是蔣介石親信,後來傅斯年堅持下,二人後是下台了。

1949年1月,傅斯年歷史語言研究所遷台灣,並兼任台灣大學校長。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接受教育行政質詢時,情緒,突然腦溢血病逝,享年54歲。

梅貽琦年時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留學。

1938年開始,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此期間,他奠定了清華校格,師資人才制定了嚴格選聘制度,清華大學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948年12月,北平即解放,梅貽琦國民黨架上飛機飛往台灣。

到了台灣後,梅貽琦籌建“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這是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前身,因此他稱為“兩岸校長”。

1958年7月,梅貽琦出任台灣當局“教育部部長”。
台湾国学大师

1962年5月,梅貽琦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73歲。

蔣夢麟是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部長,並且於1930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是北大歷史上任職時間校長。

任職期間,他強調學術,個人價值,注重培養學生天賦。

1952年,胡適返台。

台湾国学大师 Play

延伸閱讀…

盤點解放戰爭後,跟隨國民黨去往台灣的國學大師

曾仕強_百度百科

1945年,蔣夢麟北大辭職,並出任行政院秘書長。

1949年去往台灣,主持“農業復興委員會”。

1964年6月,蔣夢麟肝癌病逝於台北,享年78歲。

胡適是中國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1917年,他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次年加入《青年》,提倡白話文,宣揚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領袖。
台湾国学大师

1938年,胡適出任駐美大使,1942年辭職紐約事學術研究。

1946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1949年,胡適受蔣介石委託,前往美國做説客,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幫助岌岌可危國民黨政權,遭碰壁。

1952年,胡適返台。

延伸閱讀…

如果曾仕強和南懷瑾等算不上國學大師

大師介紹

1957年,胡適出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

1962年,胡適病逝,享年71歲。

這個問題提得,曾仕強和南懷瑾二位老師確實博學多才,但未能其所學去偽存,所以堪稱魚蛋之流大師……他們傅佩榮、呂澄和王東嶽國學功底了,這三位老師儒釋道方面鑽研,稱得上是現代國學大師。

傅佩榮教授祖籍上海,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

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

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浙江大學講座教授。

他《論語三百講》,能論語通過心得方式來解讀,他道理講得易懂,他讓我懂得了聖人智慧照耀下,怎樣去工作, 怎樣去生活,怎樣去追求人生。

呂澄字秋逸,是十年浩劫埋沒現代佛學家。

解放後,擔任《佛教百科全書》(英文)副主編。

並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呂澄佛學造詣,主要研究印度和中國佛學及佛教因明學,著作,主要有《佛典泛論》《佛教研究法》《中國佛學源流講》《印度佛學源流講》《因明綱要》《楞嚴百偽》《雜阿含經堪定記》。

呂澄先生批判精神多地表現在追溯佛法本源上,他考訂佛典,是華譯本而上溯藏譯本巴利本,乃至接近原典梵本,是欲求接近佛陀“聖言量”,而後“聖言量”作為改革佛教思想泉源,因此復背後目的涵攝了創新成分。

所以説先生治學,其“佈道”——那是判斷教義,爭學術,關人身攻擊,而是關乎人天眼目的信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