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三月節、三日節,是源於中國傳統節日,見於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
該節日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巳日,後來農曆三月初三,有些地區三月初三有掃墓習俗,順便踏青,故稱[1][2][3]、[4][5]。
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流行。
而「上巳」一詞出現漢初文獻。
這個節日漢代以前有個風俗,它同時是政府為男女青年舉辦狂歡節,《周禮·地官·媒氏》:「中春月,令會男女。
於是時,奔者。
司男女無夫家者而會。
上巳節即春浴日,祓即祓疾病,身心。


其中「奔」便是指男女於户外各自會,河邊男男女女臨水沐浴,此時於聚會期間私情歡愛並不算違禮規範。
上巳節有源於蘭湯辟邪巫術活動説,蘭湯驅除邪氣。
蘭草用作靈物,有香氣襲人特點,古人舉行祭神儀式前,進行齋戒,其中包括當時洗浴方式「蘭湯沐浴」。
三月三叫女兒節,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成人禮,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
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水邊遊玩採蘭,着裝,踏歌起舞,驅除邪氣。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畔浴」活動中節日[6]。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寫當時情形。
魏晉後,於當時社會中崇尚、縱情山水風尚,上巳節祓意義大大減弱,而迎春賞遊意。
西晉《夏仲御傳》形容上巳時洛陽「男則朱服耀路,女則錦綺」。
上巳節節期定在了曆三月三日。
,上巳節演化為皇室貴族、士大夫、文人雅士等臨水宴飲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另外一項習俗——曲水流觴,即禊飲。
近代以來,三月三日上巳節銷聲匿跡,但中國南方西南部分地區流傳。
上巳節即春浴日,祓即祓疾病,身心。
禊修整、淨身,有驅除災厄意思。
上巳春浴習俗源於周代水濱祓禊,後朝廷主持,並專派女巫掌管此事,成為官定假日。
[7]祓畔浴,修禊事,既是身體,是去除身上晦氣。
據《晉書·禮儀》記載:「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禊於東流水上……」 《後漢書》中有云:「是月上巳,官民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潔」,文中説即是流水潔淨身體、讓災厄疾病隨水同去一種風俗。
此外,祓禊有祈求生育意。
相傳殷商部族祖先契其母祓禊後生。
《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女,帝嚳次妃。
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孕生契。
」後世尊簡狄生育神。
這天是文人臨水宴飲、吟詩作賦節日,並會舉行曲水流觴遊戲,是王羲之蘭亭會。
曲水流觴,叫臨水浮卵(臨水浮卵古老,是煮熟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
)曲水流觴稱「流杯曲水飲」。
所謂「流杯」,投杯於水上游,聽其隨波而下,止於某處,其人取而飲之。
不過地區有出現,如清光緒《善化縣志》中有記載。


延伸閱讀…
《荊楚歲時記》「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流杯曲水飲。
」眾人坐於環曲水邊,盛着酒觴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誰面前,誰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
魏明帝建了一個流杯亭,值得一提的是,曲水流觴風景要,初期水邊外,混合着美景,魏晉以來於文人文化興起,貴族多庭院,宅院裡,亭山石,人工彎彎的曲水。
人們正座於草上席塌,擺上屏風,有持扇侍,設有香爐。
喝水後寫詩,應人。
射雁司蠶,上巳節期間進行一種弋射活動,即利用一種帶絲線箭射擊野雁,射中後即索絲而取雁。
這種雁與其説是獵物,莫如説是送禮贈品。
南方勞動婦女開始育蠶,採桑餵蠶。
春遊踏青是上巳節習俗,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長安水邊多麗人。
」人們會野餐、採花。
是青年男女戀愛時機。
古代,此時野合有所,後禁止。
宋代後理學盛行,禮教,上巳風俗漢人文化中可説是幾乎得一見。
不過地區有出現,如清光緒《善化縣志》中有記載。
延伸閱讀…
郊外遊春,泡温泉,吃花煎,喝花茶,吃烏米飯,互贈香草(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
)
在台灣、閩南有部分人士會選三月初三掃墓,兼具踏青、除去意思。
連雅堂《台灣通史》:「三月初三日,曰上巳,漳州人謂三日節,祀祖祭墓。
而泉州人祭墓,謂嘗墓。
」近年一些上巳節習俗式微漢族地區有復興上巳節趨勢,因為有春遊踏青、男女相會談情傳統,部份人認為相比傳統沒有會習俗七夕,上巳節適合稱為「中國情人節」。
一些地方漢族三月三保存有習俗,如湖南地有「三月三,地(薺)菜煮雞蛋」傳統,而安徽地有吃粑粑傳統。
[10]
三月三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時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誕辰,中國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説法。
魏晉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節日。
中國是一個歷史國家,有很多民間傳統習俗廣為流傳,保留着。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我國各地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呢?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是漢族傳統節日上巳節,是修禊、拔禊、沐浴日子,所以上巳節叫春沐節、女兒節。
上巳節有着水邊舉行宴會、郊外春遊習俗,意在辟邪。
因為該節日以來定為三月上旬巳日,所以叫“上巳節”。
上巳節最初來源是紀念伏羲氏,我國豫東地區,人們每逢三月初三要去苗中朝拜“人祖爺”伏羲。
王母娘娘蟠桃會: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開蟠桃會日子,西王母人們西遊記裏有所瞭解,她有兩個法寶,一個是吃了可以長生仙丹,另一個吃了能延年益壽仙蟠桃。
黃帝誕辰:民間語説“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相傳每年三月初三是中華兒女祖先軒轅皇帝誕辰。
炎黃二帝,開疆拓土,開創了中華文明,繁衍了炎黃子孫,人們會三月初三這一天舉行祭拜黃帝誕辰活動。
壯族三月三:每年農曆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節日,這一天壯族朋友們有長長假期去準備他們民俗活動,他們會舉行舉辦趕歌圩、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活動來慶祝節日。
你家鄉有哪些有意思節日和習俗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守望食安每日會您整理傳統習俗,歡迎大家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