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德”就是指一個人暗地裏做好事,而人所知。
與“陰德”應是“陽善”,陽善指雖然做了好事,但是帶有功利心,想讓別人知道,想要受到別人稱讚。
與“陽善”相比,“陰德”有功德,福報利益。
民間説法,“陰德”人,自有天佑。
它能庇佑自己,能利益子孫後代。
《了凡四訓》讀物裏講到:陰德天報,陽善享世名。
名亦福。
錢財名利乃身外之物,誰留不住,其子女後代留錢財,不如他們留陰德,一個陰德家庭,能、福澤綿。


世享盛名而副者,多有奇禍。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陰德是指人知道,不是自己而做善事,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知道,叫陰德,這樣得福報。
因此,陰德是隱藏德行,陽善公開行善是相反。
《了凡四訓》解説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善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羣眾稱讚而享有盛名。
於陰德,民間稱“陰騭”,勸善書中有《文昌帝君陰騭文》。
無論我們做好事或事,會報應自己和親屬身上,“己身,兒孫。
”《經》告訴我們“積善之家,有餘慶;積不善家,有餘殃”、“善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這表明了“善得福,造惡得禍”原理。
多做好事,而沽名釣譽才是陰德。
陰德闡述中,佛教因果業力解釋,而道教承負解説,二者之間雖有差異,但勸人向善動機總是。
《太上感應篇》説:“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福。
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三年天必降禍”是其道理。
試想想做好事多交好朋友,而造惡非會樹立冤家敵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錢財名利乃身外之物,誰留不住,其子女後代留錢財,不如他們留陰德,一個陰德家庭,能、福澤綿。
正如《經》裏講:積善之家,有餘慶;積不善家,有餘殃。
“善”是一個人身上“風水”,以下這積“陰德”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要了!一、戒,修清淨心戒淫先戒心,戒心先戒目。
眼睛看美色,看為淨。
嘴巴不談淫色,談為淨。
讓心口目遠離誘因,。
常念生命,人生,有如朝露,有如閃電,一瞬即逝。
美色,轉眼老死,只剩臭骨一堆。
美色人生,其實只是夢幻泡影假相,絕不可執著,不能認假。
淫念人,常會感到戒淫,如果您覺得您戒除效果上無法徹底戒斷,萬不可自暴自棄,請常念聖號。
佛經上説:“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觀世音菩薩,得離欲。
”聖號若能每念,效果定會彰顯。
此外力行善事,廣積陰德。
相信只要您努力,日積月累,戒淫功效,內心。
後,能完全徹底戒除惡習。
三、持戒殺,心有慈悲心是學善知識,字面意思是“濟喜拔苦”,在生活中,有惻隱之心,不忍眾生。


延伸閱讀…
佛家講“萬惡淫為首”,是墮入惡道因,曰:若,必落魔道。
“色字頭上一把刀”,這不是危言聳聽,所帶人損失往往是致命,人,福報損失。
一系列連鎖反應,使得人所得盡失。
財富流失、家庭破裂、諸事不順,是其果報。
什麼是“風水”?人狀態“風水”。
你心、德行,能量太差,人生開始走下坡路了。
是損陰德,而斷淫積陰德,身業、百事。
二、口業,不生妄語“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身口意”我們修學善知識通過戒定慧來熄滅內心貪嗔痴,身口意惡行、惡口、噁心,修正思維裏知見見,轉為。
嘴巴是福禍門,嘴上積德是一種陰德。
我們説“病口入、禍口出,言有失”,很多時候,福報是嘴上流失,如妄語、扯是非嚼舌根、説話毒,這些是口業表現。
佛家講:言談悦人心,是吉祥。
説出去話要讓人感到,這是佈施積德,若刺耳聽,傷到他人,是損了自己德。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嘴下留德,是自己修福。
三、持戒殺,心有慈悲心是學善知識,字面意思是“濟喜拔苦”,在生活中,有惻隱之心,不忍眾生。
延伸閱讀…
《大智度論》有言:“諸餘罪中,殺業。
”普勸世人隨所見生命發慈悲心,是捐舍世財,作斯。
若無財者,發慈悲心,是福德,或勸他人放生,或見人放生,讚歎隨喜,增其善念,是福德。
《金剛經》中所謂“胎卵濕化”是指四生屬。
《十善業道經》中説,殺,可以得到斷嗔恚,身無病十種利益。
有人會説,持戒殺,那敵國來犯,要引頸就戮嗎?其實不然,佛家説戒殺,指一己私慾而殺生。
《大法鼓經》中記載,敵國決戰,勇者不可稱為大丈夫。
説,戰爭目的於止戰,而不是殺戮,持戒不殺並不妨礙保衞國家。
世間終有因果,放生其實救助自己,殺生自己。
勸大家殺生業,茹素殺,懺悔惡業,消業積福。
四、貪不嗔,隨緣包容貪、嗔、稱作三毒,是眾生無始劫以來業習,毒害眾生法身慧命。
貪、嗔、,通過修行斷除這三毒,得到解脱。
貪,斷除一切法相執着心;嗔,斷除一切顛倒妄想心;,斷除一切知迷惑心。
這貪、嗔、義。
陰德天報,陽善享世名。
名亦福。
名者造物所忌。
世享盛名而副者,多有奇禍。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陰德是人知道,不是自己而做善事,做了善事好事別人知道,叫陰德,這樣得福報。
有説是:陰德指人世間做而陰間可以記功好事,指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