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出自《論語》子路篇。
魯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回答:「人們説:『做國君,做臣下。
但是卻恃才矜己,,聽人勸諫,短短十四年送了隋文帝克勤克儉、勵精圖治開創經濟、政治統一河山基業。


』如果説話而有人違抗,嗎?如果説話而沒有人違抗,於一言而喪邦了嗎?」這裏孔子認為,如果君主知道「君」,出言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知道「臣」,會禮遇臣下,廣開言路,懷納諫,而會恣睢。
這樣,君臣同心,國家有治,於「一言興邦」。
反之,如果君主剛愎自用,獨裁專制,如果這個君主説得倒罷了;如果説得,沒人敢提出意見,臣子投其所好,阿諛奉迎,直臣進諫忠言逆耳聽,自食惡果。
這樣,於「一言喪邦」,決策者言行關係到國家興亡,不可。
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亡國暴君之一,他天資過人,之輩。
但是卻恃才矜己,,聽人勸諫,短短十四年送了隋文帝克勤克儉、勵精圖治開創經濟、政治統一河山基業。
他公開虞世南説:「我生性喜人勸諫。
如果是達官,想進諫以求官,我不能饒他。
如果士人,我可以饒他,但讓他出人頭地。
你記住吧!」説:「有諫我者,當時殺,後殺。
」隋煬帝即位,大興土木,賞賜,追求享樂,四處遊玩。
大業十二年,隋煬帝暴政激起天怒人怨,農民大起義烈火四處燃燒,可是無人敢向煬帝講真話。


延伸閱讀…
大業三年,煬帝下詔收集北齊、北周故樂人及天下散樂,太常卿高穎勸諫説:「此廢,現在要徵集,那些沒有見識人會放棄正宗而追逐這些末流,教習傳播開來。
」煬帝聽了。
突厥啟民可汗炫耀富有,煬帝令人製造帳,可容納數千人,帳內設宴款待啟民可汗及其部落人眾,賞賜啟民帛二十萬段。
煬帝下詔徵發丁男百餘萬修築長城,宰相蘇威直言勸諫,煬帝聽。
高穎、賀若弼、宇文弼人勸諫,隋煬帝扣上誹謗朝政罪名,他們全部處死。
大業十二年,隋煬帝暴政激起天怒人怨,農民大起義烈火四處燃燒,可是無人敢向煬帝講真話。
延伸閱讀…
而此時煬帝打算洛陽到江都去遊玩,右侯衞軍趙勸諫説:「如今百姓,府藏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回京城,安定黎民百姓。
」煬帝勃然大怒,趙才逮捕下獄。
建節尉任宗是個小官,上書諫,當天他朝堂上杖殺。
煬帝一行走到汜水,奉信郎王愛仁上表請示京城長安,煬帝殺掉他後繼續前走。
到了梁郡,郡上有人攔住車駕上書説:「陛下若是去了江都,天下是陛下所有了!」煬帝來人殺掉。
當時大官勸諫,小官殺,讓無官百姓來諫,隋煬帝是來一個殺一個,手。
,宇文化及人發動政變,隋煬帝勒死江都宮中,隋朝滅亡。
但煬帝沒有反思己過,當反叛他親信馬文舉要殺他時,他問:「我有何罪,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