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信公眾號:經觀書評 (ID:jingguanshuping),作者:陳嘉禾(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頭圖來自:視覺中國如果説格雷厄姆是“寧可買公司、買公司”,巴菲特是“要”,芒格是“公司要,價格可以一點(但可以太離譜)。
”全球投資界和商業界,沃倫·巴菲特和他一輩子搭檔查理·芒格,是神話存在。
這兩位加在一起年齡有200歲老先生,依靠自己資本市場深刻理解,賺取了財富。
是,這兩位老先生財富歷史,許多商人完全。
來説,絕大多數商人發家,是需要某個行業一段時間發展東風。
比如,沒有美國計算機行業1980年前後發展,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會變得如此。
如果沒有中國電商行業2010年前後發展,馬雲和劉強東會成為富甲天下商人。
遠點説,要不是左宗棠攀上關係,胡雪巖法成一代名商。
而且,他們投資標的侷限於美國市場:中國、韓國、日本、歐洲市場,巴菲特和芒格有所斬獲,不過投資比例不如老家美國市場那麼而已。
這樣投資方法,是不是人人想學呢?奇怪的是,雖然巴菲特和芒格不藏着掖着,兒自己價值投資方法傳授世人,但是能聽得進去人少之又少。
不過,那些追隨巴菲特和芒格腳步投資者,能領略到價值投資。
這“懂懂”“箇中滋味為外人道”。
説到授業解惑,巴菲特説,他是價值投資界大嘴巴,不但喜歡寫股東信、參加各種講座和電視節目,每年奧馬哈舉辦一個盛大股東大會,邀請全世界投資者來聽他講投資理念。
相比之下,芒格得多。
雖然每次股東大會,他總是和巴菲特並列而坐,但是芒格説多一句話是“我沒有什麼要補充”。
那麼,芒格是怎樣審視生意呢?來説,芒格衡量一門生意是否值得投資,主要看三個方面:價錢、質量、管理者。


這,《芒格道》芒格一輩子西科金融公司和每日期刊公司股東會上講話,一五一十地整理了出來。
拿到這本書時候,我驚歎於這本書厚度和它翻譯質量。
我量了一下,全書足有4.3釐米,而翻譯語句感覺像讀一本中國人寫書那樣,完全做到了“信、達、雅”。
抱着這本價值投資盛宴,我猝讀。
於是,我每天泡上一杯茶,沙發上,鬆鬆、但是認真仔細地讀上幾十頁,讓芒格思想我腦袋裏流過,取代我自己胡思想。
於一個職業投資者來説,這種、鬆的閲讀,是投資能力培訓。
那麼,《芒格道》説了那些投資大道呢?這裏,讓我來你做一些總結。
一、別管價格,專心做生意通讀全書,芒格價值投資道一點。
總結來説,他投資方法只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做生意方法做投資。
許多投資者理解中,股票市場一個天天開門、合法賭場而已。
人們下場買賣,看着每天上躥下跳價格興奮,每天收盤要數一下自己今天賺了是賠了。
這種喧囂股票市場,正如諸葛亮唱那首《隆中歌》所述:“蒼天如圓蓋,陸地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
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陽有隱居,眠卧。
”而如果説每天價格漲跌而心神盪漾投資者,“往來爭榮辱”世人,那麼芒格那位“眠卧”隱士。
查理·芒格眼裏,股票市場報價是毫無實際意義。
買入一隻股票後,於投資者來説,他自己企業集團裏,加入了一門生意。
別人這門生意每天報價,不會影響生意。
想想看你家樓下地產中介報價,你實際居住體驗毫無影響,你會明白這個道理。
不過,芒格雖然不管價格波動、只是從生意眼光來審視自己投資組合,但並意味着他會利用市場價格。
市場價格時候,芒格能價錢買到一門好生意。
反之,他能於內價值價格,生意賣別人。
一進一出,財富由是而生焉。
通讀《芒格道》,裏面充了大量芒格公司質地、估值分析細節。
這讓人感嘆:是“九層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如此伯克希爾·哈撒韋帝國,這一次次緻商業分析構成。
“股票看作交易籌碼,股票看作自己生意。
”理解了這句話,理解了芒格投資道。
那麼,芒格是怎樣審視生意呢?來説,芒格衡量一門生意是否值得投資,主要看三個方面:價錢、質量、管理者。
,不管是怎樣公司或者資產,要有一個合理價格。
即使是如黃金,如果標價到幾千美金一克,是一樁賠錢買賣。
而即使是沒人要廢紙,如果一美分一噸,能讓人大賺其錢。
不過,雖然購買一樁生意價錢,但芒格描述自己投資方法時,此着墨多。
其中主要原因,不是芒格看重出價,而是芒格覺得這事情了,得多講而已。
,買菜買了,這麼道理應該誰懂才是啊?過你別説,到了資本市場,有許多人明白這個道理。
大家只看股價漲跌行事,至於估值之類,有幾個人願意算那麼多?其次,芒格看重企業質量。
可以説,企業質量追求這個角度來講,芒格巴菲特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看重企業質量。
如果説格雷厄姆是“寧可買公司、買公司”,巴菲特是“要”,芒格是“公司要,價格可以一點(但可以太離譜)。
”這種公司質量高度追求,是芒格投資方法和其他價值投資者區別所在。
不過,芒格之所以能夠追求公司品質,和他愛閲讀、愛思考、愛自己動手打造公司特性是密不可分。
芒格是一個專注人,看書多無倫比,因此得到一個外號“了兩個腳會走路書櫃”。
他自己會設計房子、設計遊艇,加上律師、地產商職業生涯,導致芒格企業理解,可以説是入木三分。
於投資者來説,如果沒有芒格企業洞若觀火金剛鑽,萬萬可以去攬瓷器活。
要知道,如果不價格,買了一家看似、實際上不行公司,那麼會帶來結果:所謂“戴維斯雙殺”説這種情況。
後,芒格觀察企業時,注意觀察企業領導者人品。
整個伯克希爾﹒哈撒韋企業集團中,巴菲特和芒格創造了一種“、”選人、用人標準。
是,這種選人用人標準,和清代名臣曾國藩標準有相似之處。
這樣用人氛圍之下,巴菲特和芒格企業帝國因而變得堅不可摧。
理解了做生意三個步驟後,我們要理解芒格投資方法下一個核心:資本配置帶來魔力。
巴菲特歷年演説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一生投資來兩個因素:生經濟增長美國(所謂“子宮彩票”),以及資本配置帶來複利效應。
於他搭檔、芒格投資理念來説,這個概念。
所謂資本配置,指資本投資標之間重新配置,追求資本增值效率最大化。
來説,要麼賣出、買入,要麼賣出差、買入。
,理想狀態,是賣出、買入。
縱觀整個投資界,那些投資者,不論是價值投資、成長投資是趨勢投資,他們是相似,這些偉人們無不例外擁有:宏觀行業分析能力(好生意),微觀企業剖析能力(企業),對自我人性控制能力、市場情緒理解能力、資金分析能力(價格)。
所以,我看來投資並複雜,來來去去過三個字:好生意、公司、價格。
其中,價格是投資者和投資者區別(即人性、市場、資金分析,第二章展開)。
投資本質是尋找好生意、公司、價格,所以想要做一筆投資,“三”準則缺一不可,只要滿足“三”條件,一個公司不論它什麼市場、什麼板塊、什麼時間、不是上市公司沒有關係。
此投資者不能抱有偏見,我們要尋找投資本質,不能迷失市場中,要明白雖然市場鐘擺擺動,但不論鐘擺如何擺動,不會影響那些“三”公司,於投資者來説,只有宏觀行業、微觀公司、估值分。
如果公司未來經營是毀滅價值,那麼不是買入理由。


延伸閱讀…
中國這個市場做投資,需要意志來堅持“三”投資體系,因為現在大部分觀點認為:不管什麼方法,只要賺錢,這是典型賺錢論,唯業績論,抱着這樣價值觀,理解什麼市場那麼,散户大部分偽投資,而基金唯淨值論,所以抱團、追高、賭博。
但顯然這是錯誤思維,看市場迴歸,錯誤方式賺錢不如方式虧錢,投資不是平路短跑,而是垂直攀巖馬拉松賽。
小盤股大漲並意味着合理,藍籌股大跌意味着垃圾,雖然市場時間內,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改變自己價值觀。
市場中充斥着多偽投資者,他們分析是流於表面,往往出於某個題材或者概念看好一個公司,沒有公司做詳細研究,連公司主營知道,但是幾年中國這個不合理市場洗腦(過去幾年時間裏,小盤股估值但繼續上漲,而藍籌股估值但繼續下跌),這些“賺了市場錢”人眼中,價值投資淪為虧損代名詞。
但事實上,過去幾年裏那些投資者是站着錢賺了,比如13年6月錢荒時候,大盤探到1850點下方,雖然一些低估優質股殺,但這是機會,印了一句話:時候,是時候,整個市場追逐熱門時候,一些前景估值冷門股和優質低價藍籌股,因為人關注獲得了比例折價。
明白投資是“賺企業錢”,這點。
二、判斷好生意,找到公司,發現價格(炒股手訓練軟件,訓練,養成自己操盤體系)要搞懂這兩個問題説,主要是綜合分析一個行業價值和成長,比如醫藥行業作為典型好生意,是因為醫藥公司能研發新藥、申請專利,這是護城河,而市場是未來成長性。
未來好生意還是主要集中:醫藥、消費股、TMT三個行業中。
什麼?無論你,經濟危機是戰爭,人類會生老病死、需要吃喝拉撒。
所以只有醫藥和消費能成百年企業,牛股票。
而醫藥消費讓人類活下來,科技讓人活得。
但於醫藥消費投資理念,科技行業是不進亡,20年前科技巨頭今天破產,Google、蘋果、騰訊創新未來要淘汰。
所以投資科技股核心要素是抓住時代潮流,活當下。
確定行業後,細分下去,醫藥、消費、TMT三個行業可以細分比如牙醫、眼科、體外診斷(中國市場)、屬性消費品、TMT細分行業多。
,好生意侷限於醫藥消費TMT,不論什麼細分行業,只要能有自己護城河,能有成長前景,一樣能定義好生意。
總來説,好生意未來宏觀行業變化判斷(包括宏觀政策上變化)。
如果能預見行業變化後出現結果,那麼我們在乎發展過程曲,無懼任何短期變化。
1.量化指標判斷需要一家企業跟蹤才能得出結論,實地調研感受企業文化,瞭解公司管理層,通過時間企業運作跟蹤瞭解管理層管理能力。
2.量化財務指標判斷需要有紮財務基礎,讀財報不僅是看收入、利潤,是理解深層次東西,要通過分析財務數據得出企業經營質量,是否存在作假陷阱,是否有發展潛力。
3.判斷公司核心是判斷一個公司創造價值能力,指標是ROE(淨資產收益率)和ROIC(投資回報率)。
什麼是ROE和ROIC兩個指標呢?因為EPS、PEG估值方法完全可能是個偽命題,比如,A公司去年賺了1萬,今年賺了10萬,十倍;B公司去年賺了1億,今年賺了2億,兩倍。
哪一個?現實生活中,誰知道B公司。
但資本市場上不是,因為人們總是短視,只看增速(中國市場)。
而ROIC和ROE直接反映了公司投入產出的效果,他告訴我們一個公司是創造價值是毀滅價值。
有沒有競爭優勢,業績是不是曇花一現式驚豔,成長質量如何。
ROIC角度看,中國股市大部分股票正在進行價值毀滅。
相當多公司長期以來ROIC值只能維持6%以下,盈利跑不過基本利率,更別説通。
這類公司利潤基數,就算是利潤突增幾倍,沒有意義。
產生利潤,是紙上,或是依靠圈錢,或是地使用了財務槓桿,表面的收益應了經營風險。
如果公司未來經營是毀滅價值,那麼不是買入理由。
延伸閱讀…
所以公司角度上,是分派別的,不論是成長股是價值股,企業是投入高產出的,同時擁有管理層(至於產生ROIC但ROE結果),並且經營目的。
於投資者來説,往往有一個誤區,即發現公司後,其買入價格會估值模型來決定,這是錯誤。
因為估值模型決定長期安全邊際(有部分投資者是採用技術圖形和指標,這了,因為任何指標只是歷史總結和推斷),而現時買賣價格是需要通過分析人性和市場來決定。
這理解,因為市場看,所以需要估值模型是用來估算長期安全邊際;但買賣發生當下,而短期看,市場,股價短期上漲和下跌不是基本面推動,而僅是人類情緒和資金變化推動估值變化,因為這種存在,所以即便是你通過各種估值模型計算“安全邊際”,可能市場打一文不值(雖然極端情況下任何估值體系會土崩瓦解,但並意味。
另外ROE、ROIC這些指標多是評價企業而非價格,注意區分)。
所以大師們告誡我們:投資是一門藝,而科學,正確,不要錯誤。
所以是什麼投資者即使足夠努力學習、累積經驗,只能成為一個投資者,但想要成為一個投資者是可能。
世界上投資者是數,因為投資者,他們具備價格和價值發現能力,這並不是能通過後天學習和累積產生,發現價格能力是天生,對人性和市場理解是無法複製。
①.判斷市場情緒,即判斷人性變化:是指我們要做到逆向投資(反人性投資),巴説人懼我貪婪,很多時候公司基本面是沒有變化,變化只是市場情緒,判斷出大熊市、黑天鵝、業績拐點機會後,要頂住市場恐慌壓力,逆向投資抓住機會。
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情緒,那你會影響。
恐懼是我們失敗主要原因,總想着買要一些,賣要一些,心態才是很多基本面高手炒股失敗原因,殺死你是心魔。
投資地方並不是瞭解公司基本面,而是瞭解市場人性並戰勝自己。
那麼這種逆向投資如何量化?,無法量化,無法學習。
馬克·塞勒爾曾哈佛演講中説到為什麼我們不能成為下一個巴菲特,他認為一個投資者決定因素並不是智商有多、擁有或者今後職業中擁有多少經驗。
知識是可以學習,但人性是無法複製,投資者人性判斷和自我人性控制是天生,而大多數普通人縱然努力,可能成為巴菲特這樣大師,沒有人能整個職業生涯中達到25%複合收益率。
天才從出生一刻註定了是天才,只有數人會取得,這一點不光是股市,不論任何行業,是(任何行業基本符合7虧2平1贏定律)。
短期看,普通人能做到超出均值勝率,但看均值迴歸。
無數事實告訴我,科學家、商業成功人士、藝術天才、投資大師,這些超凡成就偉人,具有異於普通人人格,自負、,完全不在乎他人看法,世隔、無情,觀察問題角度與常人。
即使成為一個投資者,但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
我們應該價格關注,而價值漠視。
股價下跌了,並意味公司做得,同樣,股價上升了,並意味公司做得。
事實是,如果你視股票企業,你情緒會股價上升或下跌而波動了。
因此要記住價值,價值,還是價值,而不僅是價格,只有心中具有價值感,才能抵抗恐懼情緒。
人性這玩意,千百年從未改變,未來會改變(除非我們成了機器人)。
②.判斷資金,即市場資金流動方向:這是可以學習,是可以量化。
表現趨勢和量價變化。
股價波動是因為市場資金變動,趨勢形成是因為市場資金形成了一致性預期,表現出方向一致性,即股價短期或向下。
此時抓住“價格”核心思想:判斷市場資金一致性預期,抓住資金轉向瞬間。
可以通過看量價變化,因為資金進入或離開會留下蛛絲馬跡,然後,長期資金行為形成長期趨勢,短期資金行為形成短期趨勢。
判斷短期市場資金,可以讓我們得到地找到價格,這一點是,不論是什麼風格投資者千萬不能忽視,是自詡價值投資需要技術分析人,千萬不要因為一個公司出現了價值低估情況買入,因為市場先生會你搞破產!計算安全邊際時候什麼要打折?打折考慮市場先生脾氣,但這個打折打多少?價值投資理論會告訴你,只有盤面信息會告訴你。
盤面感覺,資金流向是需要長年累月經驗積累,盤感養成一朝一夕。
4、總結(炒股手訓練軟件,訓練,養成自己操盤體系)好生意、公司、價格三理念總結分析宏觀行業,分析微觀企業,分析市場和人性,我來説,宏觀經濟運行方向和股票市場運行方向一點,預測是沒有任何意義,是細分行業發展前景、微觀企業發展前景和一個買點。
所以尋找三公司時候,要問自己10個問題:1、公司產品定位如何,所處行業未來發展如何;2、公司細分行業是否具有競爭力,護城河在哪裏;4、歷史財務報表是否,排除造假粉飾可能;5、公司股東治理怎麼樣,是欺詐小股東或者小股東重視;6、橫向縱向,找到公司天花板哪裏;8、整個市場情緒如何,短期資金是什麼;10、提升自我內心修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後多説一句,於追求三公司這一點千萬不能教條主義。
能追求“三”公司是不過,但很多時候,“三”全,退而求其次是無奈之舉,所以有時候不是那麼生意,但價格足夠具備吸引力,有時候不是那麼價格,但公司行業積極,值得買入,巴菲特老先生強調過,價格買入公司要比用低估價格買入公司來得。
通過前文明白“好生意、公司、價格”是投資者尋找牛股指標,那麼什麼領域能大量找到滿足“三”條件公司呢?於大多數人而言,想到牛股,會去熱門行業和企業裏尋找,但縱觀整個資本市場,公認白馬股雖然是滿足好生意和公司條件,但價格條件。
所以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全球牛股歷史,會發現牛股出現頻率地方是無人關注冷門股,他們多是隱形冠軍或拐點公司。
邏輯,這些優質細分行業冷門股具有足夠價格,有足夠漲幅空間,同時基本面。
所以我認為:三公司誕生温牀優質冷門股,優質冷門股主要是拐點公司和隱形冠軍(冷門股投資是彼得林奇投資神髓)。
1.表面一看一大堆問題,很多缺點,但同時有一個優點,資源稟賦;2.財務指標,毛利率但是淨利潤;尋找拐點公司是:1.判斷企業是否具有資源稟賦;2.是否某種原因沒能資源稟賦發揮出來;3.是否市場出了一個價格;4.是否未來能有出現拐點契機(於拐點公司要辯證看,因為有缺點,股價會,關鍵要能把握缺點是不是致命,會會改進)。
如何判斷資源稟賦,舉個例子:我們聽到説某上市公司擁有一塊土地,如果這個土地賣掉,它收回現金於公司市值,但這不是資源稟賦,投資這種公司往往不是機會反而是陷阱。
資源稟賦是要能夠公司持續帶來現金流,持續帶來盈利,這個資源稟賦有意義。
這裏分兩類,1、無形資源,包括商譽(品牌)、渠道;2、有形資源稟賦,比如百貨公司物業是能夠持續帶來現金流和利潤,比如資源類公司資源。
温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書籍,建議其他商品分開下,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