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氣、經痛、扭傷、腰痠背痛……面疼痛當下,你會吃止痛藥或忍耐嗎?針灸科醫師歸納六大治痛要穴,要你記住口訣,忍痛。
事情做完,行事曆上總排著待辦事項,但頭痛、肩頸痛、胃痛、經痛、腰痠背痛……像個冒失鬼,是霸道地打亂行程,過分點照三餐折磨人,有時像關不掉人鬧鐘,掉響、掉響……面疼痛,吃止痛藥,有什麼方法?感慨抵達病院前急救過程無法傷患緩解疼痛,於是維也納大學附設醫院麻醉與重症治療科醫學博士賀拉夫(Klaus Hoerauf)做了一個研究,他中醫裡找出五個止痛穴位點,救護車運送外傷患者過程壓,測試能否藥物介入前透過穴位按摩傷者止痛。
它是手陽腸經上穴道,主要治療頭面五官痛症:頭痛、眼睛、牙痛、喉嚨腫痛,所以口訣叫「面口合谷收」。


結果發現,抵達醫院前,壓穴位那組不僅疼痛降低,而且傷患減輕、心跳趨於,意度。
《康健》找來穴位、人稱「陳兩針」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針灸科主任鄭鴻強,請他們歸納出臨牀驗裡六大止痛穴位,讓深受疼痛折磨你我可以關鍵時刻懂得自救。
六大口訣,離疼痛所過,病所治。
鄭鴻強提到,中醫發展這麼多年,各經絡通過位置找出十個關鍵大穴,稱為十總穴,而這十總穴易記且療效,常用程度堪稱中醫吃飯穴。
合谷是所有穴道首選,陳玉昇劈頭點名,合谷穴不僅是臨牀常用穴,治痛要穴。
它是手陽腸經上穴道,主要治療頭面五官痛症:頭痛、眼睛、牙痛、喉嚨腫痛,所以口訣叫「面口合谷收」。
陳玉昇説,頭痛合谷穴是見,臨牀上遇到牙痛患者,針刺合谷上方效果,所以拔牙時話可以自己。
有學者進一步統計古書文獻中合谷穴適應症,發現合谷不僅能緩解頭面部症,能治療身體許多部位疼痛,像是上肢、腰痛、肚子痛。
有研究發現,針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體疼痛耐受力,降低敏感性,所以臨牀上遇到患者,可以針合谷穴抑制疼痛。
陳玉昇解釋,合谷穴附近有二間、三間、陽溪、偏歷穴,旁邊第二掌骨側喻人體縮影,可以倒映全身頭到腳問題,是個穴區。
所以忘記穴位時,只要記得,不管哪裡可以虎口附近,靠近頭部疼痛上方、靠近下肢下方,左側左手、右側右手。
鄭鴻強提到,足三里能緩解膝腿疼痛,於下肢、沒辦法走路人,壓後可以讓雙腿變得有力。


延伸閱讀…
鄭鴻強示範,找法手指併攏平放在桌上,往點壓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若痠麻感覺顯,代表壓位置正確。
日本人稱它保健穴,堪稱世界上常用到養生穴位之一,鄭鴻強這麼介紹足三里。
它位於足陽經,是調理腸胃功能保健要穴,舉所有腸胃問題,胃痛、胃痙攣、氣、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肚子痛症狀可以,所以有「肚腹三里留」這樣口訣。
足三里有另一個意思,按了後一天可以走三里路。
鄭鴻強提到,足三里能緩解膝腿疼痛,於下肢、沒辦法走路人,壓後可以讓雙腿變得有力。
延伸閱讀…
▲足三里哪裡:膝蓋外側有個有個凹陷處叫外膝眼,足三里就位在外膝眼下方三吋(四指幅)位置。
一篇發表《疼痛治療護理(Pain Management Nursing)》期刊文章,回顧了1996~2011年以「指壓」(acupressure)和「疼痛」(pain)做為關鍵字文獻,其中提到經痛產痛文章是壓三交,作者歸納其他症,看見如此交集,可見「婦科三交」口訣確實名不虛傳。
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葉柏巖説,三陰交指是三條陰經:脾經、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處,它主要調理下焦,肚臍以下部位,其中對治療婦科疾病,所以經痛、產痛、更年期綜合症……可壓。
不過鄭鴻強提醒,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效果,懷孕期間避免壓。
搬重物、坐姿導致腰痠背痛,所以無論勞力工作者或辦公室內靜態工作者多少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 椎間關節、關節囊部位扭挫損傷。
太陽膀胱委中穴,口訣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療腰、脊、背痛、坐骨神經痛及背側下肢活動不便症狀。
▲委中穴哪裡:位大腿後側,膝窩中央兩條筋之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