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君主最初稱為後、帝、皇、王、天子。
皇帝稱號始創於公元前221年秦朝,秦始皇自己一統海內功績,認為自己德「三皇」、功蓋「五帝」,古往今來統治者無人能及,決意稱號以示自己身份,創號“皇帝”,自己稱“始皇帝”,規定後世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萬世。
與“皇帝”稱號應,秦始皇創立並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統治地方、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帝政治權力國家機制。
這一整套體制秦朝和戰國諸侯後裔推翻後,漢朝承襲並加以鞏固,並“皇帝”稱號流傳後世。
秦始皇創制“皇帝”稱號以來,中國後世王朝君主“皇帝”號;而秦始皇創制“皇帝”為、最權威統治者國家體制,稱為帝制。
秦始皇另外規定,皇帝命令叫做「詔」,自稱叫「朕」。
對皇帝尊稱歷代,稱呼皇帝有“陛下”、“聖上”、“皇上”、“萬歲”尊稱,私下提及皇帝需使用「聖人」、「官家」、「大家」、「天家」、「縣官」、「至尊」、「萬乘」、「御駕」、「聖駕」、「上」尊稱。
中國一統時期,公認“皇帝”君主只能有1人,這些大型王朝統治着中國大部分地區,並取得周圍地區名義或實際上臣服,如此才能認定“正統”。
“正統”政權往往稱為“某”、“某代”、“大某”,而稱為“某國”;而大分裂時期,中國本土沒有公認正統皇帝,但同時有兩個或數個中小型王朝並立(如三國時代,魏蜀吳三朝並立,並且出現了魏文帝、漢昭烈帝、吳大帝3位皇帝分治天下),取得其周邊地區臣服,這些中小型王朝實力超過了“國”,公開稱“皇帝”,並質疑對方“正統性”,沒能實現一統海內功績,因為只要這些中小型王朝統一天下,海內外,可以晉升大一統王朝。
如南北朝時五代十國時期,三國時期時,有魏、蜀、吳三大王朝峙;另外歷史上某些政權統治區域,其君主自己國內稱皇帝或王,外則臣服於某一政權,這些二十四史體系認同正統“皇帝”,相當於“國王”,如歷史上南唐國,其第三任國主李煜內稱皇帝,並北宋稱臣。
此類政權稱謂是“某國”,而不能稱“某朝代”。
中國歷史上正統朝代標誌之一是相傳夏朝大禹製作九鼎,傳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傳;秦朝開始,中國第一位皇帝贏政(始皇帝)創制了皇帝稱號,並改以傳國玉璽以及金龍作為正統皇朝標誌,然而該玉璽失傳、後世所謂發現者多是偽作,故而玉璽西晉後基本喪失了其標誌性地位。
中國帝制同其皇帝頭銜延續到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退位,中國帝制結束;中國國體轉為因辛亥革命而建立共和國,法統《清帝退位詔書》傳至中華民國。
進入民國時期,雖有袁世凱籌備自稱中華帝國皇帝、張勳推動辮軍復闢、日本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皇帝溥儀,但失敗告終。
柏楊《中國人史綱》説法,中國君主制帝國時期,中國歷史上共出現了83個王朝,黃帝到溥儀,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皇帝、162個王。
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年號崇福,在位14年提示:上一集中,胡亥敗家惹怒嬴政,踢出了羣,所以現羣裏人數是421人(想回顧上一集同學戳鏈接↗️) 一開始,劉邦羣裏拱包,然後劉姓同學響應。


在位時間皇帝是聖祖玄燁(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1];在位時間最短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30分鐘。
中國歷史上,有1位得到普遍承認女皇帝,北魏發生女嬰代替來稱帝事件,但沒有實質施政,還因此導致了譁變,而有權女皇帝,是唐朝時唐太宗宮人、唐高宗皇后、唐中宗太后,篡唐建「周」(史稱武周),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即後世謂“武則天”、稱「武皇」女人,其晚年退位將政權復歸於自己兒子,恢復了唐朝宗室,死後唐高宗皇后身份合葬於乾陵。
唐朝後雖然有多位皇太后臨朝稱制(如清朝慈禧太后),具有皇帝實權,但僅是無名,沒有尊號,所以再出現登基、擁有皇帝頭銜女皇帝政權出現。
上古三皇五帝時代夏、商時中國統治者生前稱號“後”;從商朝開始,君主生前稱“王”,死後改稱“帝”;如黃帝、后羿、后稷、帝嚳、帝堯、帝紂。
從周朝起,首領稱為“天子”,周室稱“王”作為天子尊號,如周武王、周平王。
然而西周,楚國因反周天子統治稱為王,及至戰國,周天子徹底失勢,發生了徐州相王五國相王事件,使得本應是天下主王號成為一國君號,有尊崇地位。
我國歷史上皇帝是社會統治者,是封建王朝代名詞,但是你要是問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話,這個問題確實回答,因為答案唯一。
皇帝唯一,他們事多了,你瞭解多少呢。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稱“皇帝”開始,到1912年後一個封建王朝後一位皇帝溥儀辛亥革命槍炮聲種宣佈退位止,一共經歷了2132年。
皇帝有很多,皇帝們趣事有很多。
從秦始皇開始算起,一共有408位。
秦朝有2位,漢朝有31位,三國有11位,晉朝有16位,五代十六國皇帝78位,南北朝有59位,隋朝有3位,唐朝有22位,五代十國有55位,宋朝有18位,金遼西夏有35位,元朝有18位,明朝有16位,清朝有12位,而且要算上,南明、北元,李自成、張獻忠,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
其實古代皇帝數量不止這些,歷代很多農民起義,隨拉起一些人自封王稱了帝。
比如隋末有很多,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不完全統計稱帝上百了。
不用説歷史上其他朝代有農民起義,有稱帝。
命皇帝:南越武帝趙佗,活了103年。
短命皇帝:東漢殤帝劉隆,一歲夭折。
即位時年齡:東漢殤帝劉隆,出生100天。
在位時間:清朝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跨61個年頭。
在位時間:金末帝完顏承麟,即位半天殺死。
嬪妃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娶了張皇后一個。
子女皇帝:北宋徽宗趙佶,子三十二,女三十四。
做父親皇帝: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13歲做父親。
皇帝:隋煬帝楊廣,美男子。
後一個太上皇: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四年太上皇。
登基年齡皇帝:武則天,67歲登基。
多皇后皇帝:前趙昭武帝劉聰,共有十一位皇后。
北魏殤帝(元姑娘、元氏) ,年號武泰,在位不到一年。
文佳皇帝(陳碩真)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眾起義,自稱”文佳皇帝”。
則天大聖皇帝,稱武媚、武曌、武則天,武士彠次女,唐高宗李治皇后),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聖歷、視、、長安、神龍,在位15年。
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年號崇福,在位14年提示:上一集中,胡亥敗家惹怒嬴政,踢出了羣,所以現羣裏人數是421人(想回顧上一集同學戳鏈接↗️) 一開始,劉邦羣裏拱包,然後劉姓同學響應。
上面和下面兩張截圖中,蓋樓幾位劉同學關係圖劉氏子弟人數眾多,排面帶動起來了:漢朝國祚綿長,加起來有400多年,漢族(漢人)這個名字,來於漢朝。
很多現代中國人性格特徵,有時漢朝人物中能找到痕跡,由此可見漢朝影響力。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到後一任劉嬰,共210年。
公元8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結果只有15年(現在很多公司時間😂)。
公元25年,劉秀眾多競爭者中勝出,建立東漢。
到後一任劉協,是195年。
然後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繼續回到拱紅包話題,那麼,秦皇會發一個什麼樣紅包呢?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了貨幣。
規定黃金上幣,單位“鎰”(合20兩)。
銅下幣,單位“半兩”,形狀是方孔圓錢。
然後,方孔圓錢這種貨幣形制沿用了兩千多年。
看過裝劇同學,對方孔圓錢這種貨幣肯定陌生。
一鎰於20兩黃金,漢代一兩是15.6克(秦代差不多?),小編查了一下,黃金價格是幾百一克。
所以,秦始皇紅包……………!!這樣霸氣完全符合他人設啊!所以,羣裏瞬間嗨了。
。
。
high到處曹操,忍不住想喝酒。
劉協:漢獻帝,東漢後一任皇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曹丕接管,接着位置讓了曹丕。
因為家道中落,發了一個幾分錢紅包,紅包語飽含東漢祝福。
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貨幣,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發行,到唐高祖時期,總共流通了720年。
後,唐高祖李淵開始鑄造開元通寶,是後世影響。
銖,古代一兩二十四分之一。
前面嬴政發紅包單位是鎰。
一鎰,於二十兩。
基本土豪包和一分錢紅包差別了😂。
鎰稱銖和銖稱鎰。
有個成語叫鎰稱銖,鎰(20兩)同銖(1/24兩)相比,表示力量處於優勢。
反過來成語是銖稱鎰,表示力量處於劣勢。
錙銖。
錙,古代一兩四分之一,一錙於六銖。
錙和銖是重量單位,所以我們説一個人氣,説他錙銖(這個成語是不是很)。
東晉:317–402 共104年。


延伸閱讀…
劉啓,漢景帝。
劉備,劉皇叔。
劉裕,南朝宋武帝,劉邦弟弟劉交後代。
劉協發了一個每人5銖錢紅包,自己搶了一個。
查找資料時候,編發現了一個奇葩名字——髮烏孤(複姓髮)。
髮烏孤是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建立者,他後國君是髮利鹿和髮傉檀(三任),是風格清奇名字,知道髮家族髮量怎麼😂。
羣裏發女生專屬紅包,搶是男,宇宙第一羣是如此唐代貨幣是開元通寶,漢朝人來説,是未來概念貨幣李治説完那句話後,大家他空氣了完顏亮,朱厚照(貪玩,豹房),曹操(人妻控),高緯,司馬炎,美色著稱。
完顏亮,金朝第4位皇帝,説過:無論,盡得天下美色而妻(如果他有微信簽名,應該會這句話吧)。
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包括西漢和東漢(稱前漢和後漢)。
兩漢見,有王莽、劉玄兩統治時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0、成帝驁 建始,26年。
1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l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三國:三國始於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國代魏。
但史家往往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三國上限,280年晉滅吳三國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歷五帝,建都:許昌。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為魏公,建魏國,雖是皇帝,但名義上漢臣。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吳:公元222–280共59年,孫姓,歷四帝,建都:建業。
西晉:265–316 共51年,歷四帝,洛陽,後遷長安。
東晉:317–402 共104年。
延伸閱讀…
歷十一帝,建都:金陵後趙:319–352 歷7帝,羯族人,建都:襄國(河北邢台)。
前燕:357–37O 歷三帝,鮮卑族,建都:鄴(河北臨漳)。
前秦:351–394 歷六帝,氐族,建都:長安前涼:313–376 漢族,歷7帝,建都:姑臧。
後秦:384–4l7 羌族,歷3帝,建都:長安。
後燕:384–409 鮮卑族,歷5帝,建都:中山。
南燕:398–4lO 鮮卑族,歷二帝,建都:(山東益都)。
北燕:409–436 漢族,歷二帝,建都:昌黎。
後涼:386–4O3 氐族,歷四帝,建都:姑臧。
南涼:397–4l4 鮮卑族,歷三帝,建都:。
西涼:4O0–42O 漢族,歷二帝,建都:敦煌。
北涼:397–439 匈奴,歷三帝,建都:張掖。
西秦:385–43l 鮮卑族,歷四帝,建都:金城(皋蘭)。
夏:4O7–43l 匈奴,歷三帝,建都:統葛(陝西橫山)。
齊: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陳:557–589,共33年,五個皇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個皇帝。
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
)東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北齊:55O–577,共28年,五i個皇帝。
高姓,建邱。
北周:557–58l,共25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記載二十位,武周政權不計內),統治唐朝29O年。
後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北宋 960–1127,共l68年。
趙姓,歷九帝。
建都:汴梁一、太祖匡胤,建隆。
在位16年。
二、太宗光義,太平興國,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鹹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禎,天聖,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頊,熙寧,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國,在位25年。
九、欽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
歷九帝,趙姓。
建都:臨安(杭州)。
一、高宗構,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興,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紹熙,在位 5年。
四、寧宗擴,慶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寶慶,在位4O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