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位置】成都地理位置 |

【成都 位置】成都地理位置 |

成都市(四川話國際音標:/tsʰən˨˩tu˧sɿ˨˩˧/;漢語拼音:Chéngdūshì),稱“蓉城”、“錦官城”、“錦城”,簡稱“蓉”、“錦”,位於中國四川省中部,地處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

中國西南地區物流、商貿、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部所在地[5],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6]成都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天府之國”稱,是中國開發、持續繁榮時間城市之一。

史書記載,公元前367年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都城遷往成都已有兩千餘年歷史;但現實挖掘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7]成都建城伊始到現代數千年歷史中,大部分時期保持着和發達,是全國生活較地區之一。

成都為西南重鎮,是蜀、成家、蜀漢、成漢、譙蜀、前蜀、後蜀、李蜀、大西九個政權都城,三國文化,秦漢以來,成都農業、手工業興盛和文化發達著稱,歷代是中國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城市。

漢代成都洛陽並列為五大會之一。

唐代商貿,揚州,稱為“揚一益二”[8][9]。

現今成都所在成渝經濟區是中國西部經濟領先區域。

[10]成都是十大古都之一[11],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名勝蹟,是中國旅遊城市。

常住總人口2126.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區錦悦西路2號。

作為西南重鎮,成都以來中國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春秋末期(約公元前4世紀),蜀國第五世開明王都城遷至成都。

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秦國張儀秦鹹陽建制修築成都城牆。

三國時蜀漢,五代十國時前蜀、後蜀都城,文化遺存。

秦漢以來,成都農業、手工業興盛和文化發達著稱。

漢代成都雒陽並列為五大會之一。

唐代商貿,揚州,稱為“揚一益二”[8][9]。

夏代紀年早期階段時期,地處成都平原的古蜀國形成了發達青銅文明,成為了華夏文明源頭和中華民族地之一。

記載,蜀國共有五個朝代,後於瞿上(今成都温江區)、郫邑(今郫都區)、、廣都。

春秋末期(約公元前4世紀),第五世開明王都城遷至成都[18]。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城名借用西周建都歷史,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典故[19],名成都,相沿,成都因此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自建城起改名稱城市。

有人認為成都古蜀地名音譯詞[20]。

有一種説法“廣都、、成都”合稱“古蜀三”[21]。

如今成都平原有很多古蜀國文化遺蹟,如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魚鳧古城遺址、望叢祠,地處成都市區金沙遺址是蜀文化發展一個巔峯[22]。

古蜀國是秦國統一天下過程中攻取對象,秦惠文王此準備多年,並開闢了秦入蜀石牛道(即金牛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借巴國、蜀國互攻機,派司馬錯率軍沿石牛道入蜀,數月之間攻佔蜀地[23]。

此後,秦王三廢蜀侯,終置蜀郡,郡治成都縣即設於原蜀都成都。

前311年,秦國張儀鹹陽建制修築成都城牆,築有併大城和少城;成都此成為中國有確切史料記載時間城址不變城市。

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蜀郡郡守,任內他主持修建了舉世聞名都江堰水利工程。

宋元戰爭中蒙古軍兩次攻破成都,燒殺後,確立成都統治[42][43]。

成都 位置 Play

數十年經營,成都秦末取代關中平原獲“天府之國”稱,而這一美譽延續[25]。

漢代成都,經濟,織錦業發達,成為朝廷貢賦來源。

於是朝廷成都專門設置錦官管理,並成都城西南建造“錦官城”;“錦官城”、“錦城”由此成為成都稱。

漢平帝元二年(2年)時成都人口達到7萬6千户(35.4萬人),是當時人口城市之一,長安、雒陽、邯鄲、臨淄、宛城一併成漢六大都市[26]。

漢景帝後元三年(前141年),蜀郡太守文黨成都建立了世界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

漢代成都文學藝術達到水平,成都人司馬相如、揚雄、王褒漢代文學大家[27]。

前漢時,全國十四個州刺史部監督機構,其中雒縣(今四川廣漢市)置益州刺史部,刺史部後遷駐成都。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公孫述成都自立帝,國號“成家”,改益州刺史部為司隸校尉,蜀郡成都尹。

後漢建武十二年(36年),東漢大司馬吳漢五年徵戰後攻陷成都,成家滅亡,成都設置益州刺史部。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接受劉焉建議,改各州刺史部為擁有實際招募士兵和指揮權州牧,劉焉首任益州牧,設治所於綿竹,漢獻帝初五年(194年)遷駐成都[28]。

當時益州刺史部是西域胡人興賈經營地[29]。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漢中王劉備諸葛亮人輔佐下稱帝,繼承漢統,沿定國號漢(史稱蜀漢,簡稱蜀),改蜀郡成都府並建都於此。

這一時期,形成了曹魏、蜀漢、孫吳三國割鼎立局面。

成都農業、鹽業和織錦業這一時期得到恢復發展,發展成蜀漢城市,是蜀漢政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30]。

蜀漢元年(263年),魏鄧艾、鍾會率軍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成都投降。

益州刺史部魏所佔[31]。

西晉時,益州刺史部分為益州、梁州二州,成都繼續益州治所。

西晉永安元年(304年),氐人李雄攻陷成都,後自稱成都王;光熙元年(306年),李雄成都自立帝,國號大成。

東晉鹹康四年(338年),李壽改國號“漢”,史稱成漢。

永和三年(347年),成漢東晉桓温攻滅,成都成為東晉所領益州。

寧康元年(373年),前秦攻取梁、益二州,成都併入前秦疆土。

淝水戰後,前秦瓦解,東晉領桓衝趁勢於太元十年(385年)收復益州[32]。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參軍譙縱叛亂,佔巴蜀地,建立譙蜀政權,自稱成都王,而後後秦稱藩,封為蜀王。

義熙九年(413年),東晉太尉劉裕朱齡石為帥征伐譙蜀,攻克成都,譙殺,譙蜀亡[33]。

南北朝時期,益州後受南朝宋、齊、梁和北朝西魏、北周共5個政權統治,成都該是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34]。

其間武帝蕭鑑益州刺史,主張德化,採鎮壓前朝宗室政策,成都恢復安定,成為“西方之一”[35]。

蕭梁時期,益州刺史鄧元起、蕭紀先後治益州,內修耕桑鹽鐵政,外通商賈遠方利。

侯景之後,承聖二年(553年),西魏軍攻入成都,益州併入西魏疆土。

北周其間,宇文憲曾益州刺史,得蜀人歡迎[36]。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成都地區史學家和史著多有盛名。

來敏、譙周、陳壽、、常璩、李膺著述,傳世有《三國志》和《華陽國志》。
成都 位置

這一時期,佛教成都地區得到了發展[37]。

隋開皇元年(581年),益州隋轄;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改益州劍南道,治所位於成都府。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十分發達,文化,是當時全國四大名城(長安、江都、成都、敦煌)之一,人口於長安和洛陽;於經濟,到中唐時有“揚一益二”(揚州第一,成都第二)稱。

隋唐時期成都造紙和雕版印刷術水平和工藝,朝廷規定國家圖書館書成都造麻紙來抄寫。

“蜀繡”此時成為全國三大名繡之一,“蜀錦”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

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岑參、薛濤、李商隱旅居成都。

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唐玄宗避安史逃至成都,改益州為成都府,後升成都府南京,此為“南京”一詞歷史上首次出現。

唐文宗和四年(830年),南詔傾國軍力攻入成都外城,擄掠了大量工匠去,後撤退。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唐僖宗避黃巢亂軍,逃至成都,並此停留四年[38]。

唐代成都開發了摩訶池、百花潭旅遊勝地;唐太宗貞觀年間城北建造了建元寺,唐宣宗中年間改名昭覺寺,時今日稱作“川西第一禪林”[39]。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蜀王王建自立帝,成都,國號蜀,史稱前蜀。

前蜀初年,王建勵精圖治,開拓疆土,興修水利,注重農桑,實行“民休息”政策。

沒有戰爭情況下,於擁有沃地千里、五穀成都平原,前蜀經濟、文化得到發展,成為了當時一個強國。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前蜀後唐攻滅。

後唐應順元年(934年),時任西川節度使孟知祥自立帝,建都成都,建立割據地方政權,國號蜀,史稱後蜀。

孟知祥子孟昶能勵精圖治,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維持了近三十年和平。

他成都城牆上遍種芙蓉,成都由此有了“芙蓉城”稱,簡稱“蓉城”或“蓉”,並成為如今成都官方簡稱。

後蜀“翰林圖畫院”是中國皇家畫院。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趙匡胤發兵攻後蜀,次年正月孟昶投降,後蜀亡,後宋軍成都夾城設計誘殺鎮壓了後蜀27000士兵。

前後蜀時期,成都地區捲入中原惡性爭鬥,成為當時中國地區[40]。

北宋初期,朝廷成都設立成都府,川峽四路成都府路治所。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順成都附近青城暴動,遂克成都,建立蜀政權。

當年五月,宋軍攻陷成都,起義失敗,成都府降為益州。

宋徽宗和元年(1118年),益州升格為成都府。

南宋時期是成都古代歷史中時期,其經濟佔全國比例。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成都府路人口有110萬户,549萬人,其中成都府地區人口有四十萬户以上。

當時成都絲綢業規模擴大,品種,每年成都上交絲綢商品,佔全國各地上交總數70%以上。

趙宋時期,成都城東西南北設有專門蠶市、藥市、花市。

於商業發達,成都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出現了世界上紙幣“交子”,宋仁宗時,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27]。

成都地區文化十分發達,全國有影響,蘇軾、蘇轍兄弟領袖蜀學獨樹一幟[41]。

宋元戰爭中蒙古軍兩次攻破成都,燒殺後,確立成都統治[42][43]。

元朝政府成都設置四川處行中書省,民間俗稱“四川省”。

1363年,明玉珍率軍攻佔了全部四川省諸路,成立明夏,慶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權於重慶,後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明太祖封第十一子朱椿蜀王,成都城市中心子城拆毀,新建蜀王府城,今人稱其“皇城”。

天啓元年(1621年),奢崇明趁明朝後金作戰機反明,殺巡撫徐可求[44],史稱奢安之亂。

十月進圍成都,達102天[45]。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隨後張獻忠蜀地屠蜀,而成都屠城並遭到破壞,直到滿洲八旗攻入四川[46]。

清順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張獻忠焚燬於戰火之中,隨後近十年間南明軍清軍四川一帶攻城略地,導致斷絕人煙,後來三藩造成了四川人殺害,因此當時四川布政使司治所曾遷保寧府閬中[47]。

順治十五年(1658年)後,清廷實施“湖廣填四川”,成都恢復生機,省會遷回成都。

清沿明制,設四川布政使司於成都。

皇帝另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

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領翼王石達開率兵攻入四川,攻打成都時遭到失敗,後來清軍誘俘,成都城內科甲巷其凌遲處死[48]。

光緒三年(1877年),四川總督丁寶禎創辦四川機械局,是成都城市經濟近代化因素出現標誌。

1895年五月初五,成都爆發“成都教案”,成都民眾受謠言影響洋人多有成見,焚燬外國教堂、教會醫院[49]。

宣統三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成都發起,時任四川總督趙爾豐鎮壓民眾造成“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總爆發,以致推翻滿清統治。

同年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成都宣佈四川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並擔任都督[50]。

民國元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重慶蜀軍政府合併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

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31縣;後廢道復省,成都四川省會。

1919年,五四運動消息傳到成都,掀起成都學生運動高潮。

1921年,成都、華陽兩縣合併市,成立市政籌備處。

1922年,市政籌備處改名為市政公所。

此時,四川大學、華西協合大學一些現代教育機構成都設立[51]。

1928年,正式改市政公所為市政府,國民政府置成都市省轄市並繼續四川省省會[52]。

於川軍派系,成都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間陷入了長時間軍閥爭奪時期。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川軍軍閥劉湘蔣介石支持下,劉文輝爆發爭奪統治權戰爭,劉文輝成都敗走西康雅安,劉湘任四川省主席,成為四川實力派。

1935年1937年,劉湘蔣介石爭奪四川統治權,蔣獲勝[53]。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沿海沿江各類工礦企業、高等學校和文化團體內遷四川,成都成為中國後方。

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於1937年遷成都北較場,到國民黨敗退出大陸前變校址長達11年,是該校大陸培訓學員多、校址未變時間一個時期。

如南京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山東齊魯大學、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於1938年前後遷到成都華西壩,華西壩後稱為後方之“天堂”,香港大學醫學院於抗戰時期遷於成都正府街辦學,上海光華大學遷於迤西光華村,成為現在西南財經大學前身[54]。

1944年6月15日起,轟炸日本本土美國飛機成都及其附近多個機場出發,出擊900多架次,為抗日戰爭作出貢獻,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成都是美國遠東空軍基地[55]。
成都 位置

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遷往廣州、重慶後,遷至成都[56]。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攜其子蔣經國,從成都飛往台灣,而成都當時是中華民國大陸控制後一個大城市。

同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原四川省分為東、南、西、北四個行署,成都成為川西行署區駐地[57]。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各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後,成都市為四川省省會,西南地區大區機構如成都軍區、成都鐵路局成都成立。

“一五”計劃時期,成都確定全國工業重點建設城市之一,蘇聯援建中國156項重點工程中,電子工業佔了9項,其中有4項成都[58]。

1956年,交通大學三所高校電子系內遷成都,組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

1959年9月文革中期,成都市為中共中央西南局駐地。

“文革”期間,成都幫派武鬥、動亂持續時間,是全國武鬥地區之一,社會經濟發展遭受了挫折。

1967年5月6日,國營132廠發生震驚全國大規模武鬥事件,時稱“五六事件”。

該廠造反派和保守派職工發生衝突,當場死亡數十人。

“文革”十年同時是三線建設全面鋪開時期。

1964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西南地區進行了三線建設,中共中央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辦公機構設成都。

三線建設西南地區全面展開,帶動了成都各項事業發展。

是大批工廠和科研單位內遷,極大地增強了成都科研和經濟實力[59]。

改革開放後,成都迎來了一輪發展機遇,發展成為中國西部中心城市。

城市改革方面,成都其西南中心城市地位改革開放全面發展1984年國務院批准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成為全國開始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改革試點、放權發展縣域經濟城市之一。

1981年四川洪水,成都受災,其中安順橋洪災中沖毀,數十人墜落[60][61]。

1989年2月,國務院批准成都成為計劃單列市[62]。

1993年11月,成都市確定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63]。

1994年,成都市與其他15個城市確定副省級城市[64]。

2007年6月,成都市重慶市同時獲批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65]。

2008年汶川地震中,成都部分市縣損失,全市共4388人遇,其中90%以上集中於西北部都江堰市和彭州市[66]。

2009年,中央文明辦授予成都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11年,大部分區域位於成都四川天府新區規劃獲四川省批覆[67],2014年,國務院批覆天府新區國家級新區。

2016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動工,同年,機場所在簡陽市資陽市代管劃為成都市代管[68]。

2019年3月,成都獲得第31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辦權並2023年順利舉辦[69]。

2020年,成都東部新區獲批成立[70]。

成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全市東西長192公里,南北166公里,土地總面積14,335平方公里,德陽市、眉山市、雅安市、資陽市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71]。

成都位於南北地震帶中段,境內主要分佈有龍門山斷裂帶、龍泉山斷裂帶、蒲江-新津-成都-德陽斷裂帶和邛崍-大邑-郫縣竹瓦-彭州斷裂帶,其中蒲江-新津-成都-德陽斷裂帶通過主城區。

成都國務院確定國家級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防禦城市,據多年資料統計,成都市區境內地震,有破壞性級別地震,如1967年1月14成都雙流、仁壽間5.5級地震,1970年2月24日成都市大邑縣發生6.2級地震為成都歷史上級別地震,2020年2月3日發生於成都市青白江區5.1級地震[75]為離市區最近地震。

2016年統計數據,成都市常住人口共1591.8萬人,其中城鎮居住人口1124.1萬人,佔70.62%;鄉村居住人口467.7萬人,佔29.38%。

成都 位置 Play

延伸閱讀…

成都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成都地理位置

成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有海洋性氣候部分特徵,氣候宜人,有夜雨日陽,夏涼冬暖春秋特徵。

成都降水、空氣濕潤,秋、冬季外,陽光[78]。

成都年氣温15.2℃16.6℃左右。

於四川盆地北部秦嶺、大巴山起到了屏障作用,冬季來自北方空氣進入盆地,從而使成都冬季温暖,一月氣温5℃以上,霜雪見。

成都七月氣温25.2℃,同緯度上海、南京、杭州、重慶、武漢城市偏低,但會出現超過上述城市持續性極端高温天氣[79]。

成都境內生物資源,主要集中西部山區,境內植物有銀杏、珙桐;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78]。

成都礦產資源且種類。

查明礦種有60餘種、礦區400餘處,分佈集中。

煤炭探明儲量1.46億噸,主要集中西部邊沿山區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和大邑縣;天然氣探明儲量16.77億立方米,遠景儲量42.21億立方米,主要集中於蒲江、邛崍、大邑、都江堰和金堂一帶;鈣芒硝儲量達98.62億噸,居全國第一,主要集中於新津縣和雙流縣;多種金屬礦產資源集中於彭州市[78]。

2015年,成都全市森林覆蓋率38.4%。

成都目前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級保護區2處、省級保護區2處。

成都城區建成公園數量達到93座,而中心城區桂溪生態公園、北湖公園、金沙遺址公園11座大型城市森林公園建成。

2007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授予成都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是中國第四座獲此稱號城市[80]。

2015年,成都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7%;地率35.5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59平方米,居中國前列[81]。

成都位於長江流域上游,河道主要高山峽谷流入成都平原,河水來源於大氣降水、地下潛流和冰雪融水,人污染,因而水質優良,絕大部分指標達到國家地面水Ⅲ類標準[78]。

近年來四川省大力發展水電產業,使成都境內多條河流生態遭到破壞,比如位於岷江上游多個水電站使岷江成為一條人工河流。

有人指出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會重影響都江堰效用[82][83]。

但和綠化水體形成對比是,於汽車保有量,工業化程度高等原因,加上位於四川盆地封閉地形,成都市是全國空氣質量城市之一,空氣質量處於達標狀態[84]。

自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衞戰施方案(2018-2020年)》文件實施以來,2019年成都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87天,優良率達到78.6%,達到13年水平[8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成都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CO2、CO、PM10、臭氧四項指標達標,其中,PM10首次達標;下轄縣區市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85]。

成都市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下轄1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

成都市城區規劃分為中心城區和主城區兩個層次,中心城區和主城區兩個概念。

2017年7月2日,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成都市將中心城區範圍規劃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青白江、、温江、雙流、郫都11區,加上成都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剩餘的縣(市)組成“郊區新城”。

[91]在此之前,《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成都中心城區範圍劃定為繞城以內(含道路外側500米綠化帶),以及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繞城以外行政轄區和南區大源組團,面積630平方公里[92];《四川省城鎮體系規劃》,成都主城區範圍成都市所有市轄區[93];此外,成都市城市規劃區範圍劃定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青白江、、温江、雙流、郫都11區,以及新津縣、金華兩鎮行政轄區範圍,面積3753平方公里[92]。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市,為川西行署區駐地。

1952年,川西行署撤銷,恢復四川省建制,成都市、温江專區改由四川省直轄,成都市為四川省人民政府駐地。

1977年,温江地區金堂、雙流兩縣劃歸成都市管轄。

1983年,撤銷温江地區,所屬温江、郫、灌、彭、、新津、崇慶、邛崍、蒲江、大邑10縣劃歸成都市管轄,什邡、廣漢劃歸成立德陽市管轄。

2016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覆將資陽市代管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94]2016年11月24日,撤銷郫縣,設立成都市郫都區[95]。

2020年6月19日,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
成都 位置

[96]
成都是中國西部國家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羣中心城市之一,以來中國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成都成為了中國西南地區物流和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樞紐、通信樞紐,是中國技術產業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101]。

成都是內陸開放城市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

1992年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委員會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第十一位,投資環境進入全國40[102],副省級城市中第一個榮獲國家衞生城市[103]。

2019年,成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12.6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3.6∶30.8∶6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7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7元[104],位居全國第7位[105]。

成都是中國西部吸引外資城市,2014年實際利用外資100.16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實際到位87.6億美元。

成都2014年實現進出口總額558.4億美元,其中出口338.2億美元,副省級城市中居第7位,出口額佔四川省出口總額75.4%[106]。

成都是外資公司投資西部首選地,眾多跨國公司落户成都,截至2013年底共有245家世界500公司蓉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其中境外世界500企業190餘家,中國內地世界500企業40餘家,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107]
成都目標是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業環境、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現代中心城市、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並致力於構建中國中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目前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傢俱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旅遊業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成都作為中國十大城市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地位。

[108]
川西平原土地,氣候、雨量,是秦國時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後,成都成為了中國農業發達地區之一,直至近代之前,是發達農業造就了成都經濟。

都江堰灌區規模居全國首,於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37縣(市、區)農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和影響[110]。

成都下轄温江郫縣於土地十分,處於都江堰直接下游,是糧倉中糧倉,有“金温江、銀郫縣”稱[111]。

目前,成都是全國商品糧油、蔬菜水果和中藥材基地之一,龍泉驛區、彭州市和金堂縣是全國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温江區和錦江區三聖鄉地花卉種植成規模[112],2005年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温江區舉辦。

但近年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使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下降,2016年成都農業產值佔GDP比重3.9%,是中國農業比重特大城市之一。

2016年,成都市糧食總產量達到290.4萬噸,下降2%;油料總產量達33.5萬噸,增長0.2%[113]。

1950年代初,成都成為全國重點建設三個電子工業基地之一,城市東郊興建了一批軍工企業,這是成都現代工業。

1964年開始三線建設,成都興建了一大批大型國有企業,徹底改變了成都農業和第三產業主經濟結構,奠定了成都第二產業基礎。

同時三線建設時期,正式確立了西南地區成都電子工業、航空航天、通信、交通工業中心,重慶重工業、軍工、機械工業中心分工,這樣分工影響[114]。

如今,電子信息製造領域,成都集聚英特爾、德州儀器、通用電氣、愛立信、思科、西門子、SAP、聯想、華、中興、京東方國內外知名公司。

富士康、仁寶電子產品代工商,以及戴爾、聯想計算機生產廠商成都建設有產業基地[115]。

成都商貿活動十分活躍,輻射範圍。

2009年3月,國務院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成都確定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之一。

2010年10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成都綜合保税區[116]。

會展業是成都經濟產業之一。

2016年,成都第三產業產值佔GDP比重5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47.4億元,擁有年成交額上億元商品交易市場43個,超10億元市場26個[117]。

成都市區核心商圈有春熙路商圈、太古裏商圈、鹽市口商圈、建設路商圈、華潤萬象城商圈、來福士廣場商圈,此外有新南天地(凱丹廣場、IKEA、迪卡儂、蘇寧廣場)、奧克斯廣場、九方廣場、紅牌樓、雙楠、老會展中心、西大街、光華商圈、錦華萬達、人北萬達和富力天匯商業區或商業綜合體。

另外,成都有巷子、琴台路、錦裏、文殊坊民俗文化風情街,科華北路、一品天下、人民北路萬達廣場、光華村、建設路、钂鈀街美食聚集區,以及送仙橋古玩市場、跳傘塔-磨子橋電子產品市場、城隍廟電子市場、太升南路通信一條街專業性商圈[118]。

2016年統計數據,成都市常住人口共1591.8萬人,其中城鎮居住人口1124.1萬人,佔70.62%;鄉村居住人口467.7萬人,佔29.38%。

延伸閱讀…

成都市_百度百科

成都概況

[119]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2093.78萬人[120],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21],十年增加581.89萬人,增長38.49%,年增長3.31%。

其中,男性人口1052.26萬人,佔50.26%;女性人口1041.51萬人,佔49.74%。

總人口性別101.03[122]。

0-14歲人口278.08萬,佔13.28%;15-59歲人口1439.29萬人,佔68.74%;60歲及以上人口376.41萬人,佔17.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85.12萬人,佔13.62%[123]。

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達2119.2萬。

[124]
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2126.8萬人[125],2021年增加7.6萬人,增長0.4%。

成都市常住人口中,城鎮常住人口1699.1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27.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9.89%,2021年提高0.41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市户籍人口1571.6萬人。

成都市民族漢族巴蜀民係主體,佔全市總人口99.1%[121]。

成都市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人口上千民族有:回、藏、滿、羌、蒙古、土家、彝、苗、壯、朝鮮十個民族,其中回族和藏族人口達萬人以上[126]。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20,548,248人,佔98.14%;各少數民族人口389,509人,佔1.86%。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5,557,139人,增長37.0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0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61,779人,增長204.9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02個百分點。

成都是一個典型移民城市,歷史上接受了多次移民,其中規模、影響有五次。

第一次移民,是秦滅巴蜀、統一六國後,秦王徙六國貴族、商賈大户和囚犯於蜀地,持續百年。

第二次是三國時期劉備入蜀後大移民,第三次移民是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兩次“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

據清末《成都通覽》當時成都人口構成所作統計:“現今之成都人,原籍外省人”。

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128]。

第四次移民,是抗戰時期大量人員隨國民政府遷到後方四川,成都是安置節點之一。

第五次移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三線建設”,有大量工人、技術專家、學者和黨政幹部東部地區遷來成都,包括二野西南服務團和軍眷、18兵團大量山西籍軍眷和上海、遼寧數十萬計幹部、工程師、技術工人及其家眷,現在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區及區户籍人口中上海籍和東北籍比重佔一半以上,構成了現成都市中心城區人口主體,直接影響了成都中心城區方言變化。

原成都市“東郊”工業區基本上是上海人和東北人天下[129]。

改革開放後,成都工業化、城鎮化引領大量農村人口進城[128]。

成都城市精神中“和諧包容”移民文化充分體現[130]。

目前成都市已有全市性宗教團體5個,縣級宗教團體31個,批准開放宗教活動場187處,登記冊宗教教職人員1386人,信教羣眾逾百萬人。

[131]
成都民間傳統信仰揉合了儒、釋、道三教信仰,其中民間信仰川主信仰。

川主修築都江堰惠澤蜀地數千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神化而成,是巴蜀地區本土鄉神。

都江堰每年舉行放水節繼承了始於北宋官祭川主傳統,砍榪槎放水入內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同時祭祀李冰父子。

成都知名川主廟有二王廟、伏龍觀和新場川王宮[132]。

成都知名佛教寺廟有寶光寺、文殊院、慈寺、石經寺和昭覺寺。

成都是道教發源地,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成都鶴鳴山創建五斗米道。

知名道教場所有道教名山鶴鳴山、青城山和青羊宮[133]。

基督教傳入成都有歷史。

唐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東方教會(歷來被誤稱作聶斯脱利派)傳入中國,稱為“景教”,成都有數量教徒。

後天主教明末,新教清末傳入成都。

天主教、新教成都地區傳播,各地建立教堂。

知名基督教新教教堂是四聖祠禮拜堂(原屬衞理公會)、上翔堂(原聖公會西川教區主教座堂),春熙路錦華館基督教青年會,知名天主教堂是位於西華門街橋主教座堂(聖母無染原罪堂)、張家巷天主教堂、彭州白鹿鎮領報修院,其中橋主教座堂同時是天主教成都教區主教座堂[134]。

成都市擁有2座政府承認神學院,是基督教四川神學院和天主教四川天主教神哲學院[135]。

政府承認團體之外,成都基督宗教地下教會活躍。

認為是中國大陸基督新教家庭教會之一秋雨聖約教會即位於該市[136]。

成都伊斯蘭教已有近千年傳播歷史,知名清真寺是皇城清真寺(始建於十六世紀)、鼓樓清真寺(始建於十四世紀)[137]。

成都是中國汽車消費熱點一線城市。

截至2017年7月底,成都小型汽車保有量達432萬輛,居全國第二,小型汽車號牌啓用率和使用率達到啓發牌機關代號要求。

[138]
成都,稱“蓉城”、“錦官城”,簡稱“蓉”,是中國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地處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靠近北緯30°。

成都號稱“來了不想離開城市”。

它地處四川中心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國”美稱。

代表性是川菜。

成都字面意思是“成為了一個都城”,並且這一城市稱呼沒有發生改變,雖然古代有一段時間成都稱作益州(如宋朝)。

成都有許多稱如“錦官城”(錦城)、“蓉城”(五代十國時期,城市稱上有使用,如“滬漢蓉鐵”“蓉遵”)。

周朝末年蜀王國開明九世將都城遷移到今成都市境內後,成都城址未有改變。

成都古代商貿業,北宋年間成都出現了世界紙幣“交子”,官府成都設立了世界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這些表明成都當時商業程度。

時今日,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成都市稱為天府之國,但汽車保有量,工業化程度高等原因,加上位於四川盆地地形空氣污染是冬天霧霾是,空氣質量時,可以高處感受到“窗含西嶺千秋雪”。

堵車是一個大城市不可避免遇到問題,成都歷史四川文化中心,但中國大多數大城市一樣是一個十分現代化城市,或者説是一個龐鋼筋水泥城市,雖然如此但成都文化底藴、飲食文化依舊具有吸引力。

成都市是中國開發、持續繁榮時間城市之一,夏代紀年早期階段時期,地處成都平原的古蜀國形成了高度發達青銅文明,成為了華夏文明源頭和中華民族地之一。

第五世(或第九世)開明王都城遷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典故,名成都,相沿,成都因此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自建城起改名稱城市。

如今成都平原有很多古蜀國文化遺蹟,如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魚鳧古城遺址、望叢祠,地處成都市區金沙遺址是蜀文化發展一個巔峯。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蜀郡郡守,任內他主持修建了舉世聞名都江堰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從此沃野千里,“水旱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天府”。

數十年經營,成都秦末取代關中平原獲“天府之國”稱,而這一美譽延續。

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今成為旅遊地點。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唐僖宗為避黃巢起義軍,逃至成都,並此停留四年。

唐代成都開發了摩訶池、百花潭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城北修建了建元寺,中年間改名昭覺寺,時今日稱作“川西第一叢林”
成都地處中國西南部,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上。

全市東西長192公里,南北166公里,土地總面積14,335平方公里,德陽市、眉山市、雅安市、資陽市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

成都位於南北地震帶中段,境內主要分佈有龍門山斷裂帶、龍泉山斷裂帶、蒲江-新津-成都-德陽斷裂帶和邛崍-大邑-郫縣竹瓦-彭州斷裂帶,其中蒲江-新津-成都-德陽斷裂帶通過主城區。

成都國務院確定國家級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防禦城市,據多年資料統計,成都市區境內地震,有破壞性級別地震,如1967年1月14成都雙流、仁壽間5.5級地震,1970年2月24日成都市大邑縣發生6.2級地震為成都歷史上級別地震,2020年2月3日發生於成都市青白江區5.1級地震為離市區最近地震。

同時,鄰區一些強震(如2008年汶川地震震中離成都市區不到100公里)波及到成都地區,並造成影響。

成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有海洋性氣候部分特徵,氣候宜人,有夜雨日陽,夏涼冬暖春秋特徵。

成都降水、空氣濕潤,秋、冬季外,陽光。

成都年氣温15.2℃16.6℃左右。

於四川盆地北部秦嶺、大巴山起到了屏障作用,冬季來自北方空氣進入盆地,從而使成都冬季温暖,一月氣温5℃以上,霜雪見。

成都七月氣温25.2℃,同緯度上海、南京、杭州、重慶、武漢城市偏低,且很少出現上述城市持續性極端高温天氣。

成都公交車主要分為常規公交、公交、社區巴士、專線公交、區縣公交幾類。

運行於中心城區常規公交線路編號主要1-300區段,穿梭各社區小巷並社區到主要道路換乘乘坐常規公交及地鐵站社區公交線路編碼1000以上,運行二環高架路公交(BRT)及道路峯線線路編碼均分有“K”和“G”前綴加以區分。

接中心城區線路和區縣互通線路線路編碼區段: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550-599、650-699、郫縣700-749、温江750-799、雙流800-849、龍泉驛850-899。

其它區縣公交前綴:L-龍泉驛、P-郫縣、Q-青白江、S-雙流、T-天府新區、W-温江、X-。

成都公交車計價方式有兩種:單一票價和分段計價。

來説市區內公交單一票價,票價2元;專線公交、區縣公交為分段計價,大部分起價2元。

使用天府通乘坐成都公共交通集團公司無人售票公交車有5折(次卡)或9折(電子錢包)優惠。

市區,出租車分為兩種但塗裝綠色,其中捷達價(兩公里內)8元,速騰價為9元,這兩種車公里租價1.9元,單程10公里後,會加收回空里程費用。

夜間(23:00-次日6:00)每公里租價會上漲。

郊縣出租車大多捷達,塗裝(大多藍色),價格偏低。

郊縣出租車司機傍晚交班時,或路程時有可能會拒絕搭載您,此時你一輛(這些車會拒絕),或採用其他方式(如滴滴出行)出行。

成都擁有高等院校60餘所,下面列出部分知名院校:
成都擁有世界上古老地方官辦學校:30.654722104.0555568 石室中學(成都四中),地址 文廟前街93號(文廟校區);龍潭立交西內側(北湖校區)。

 
成都是一座發展城市,就業機會多。

國際上很多公司成都設有分公司,如英特爾類。

成都工作,普遍收入不如北上一類一線城市,並且先前有收入和支出掛鈎象。

但是成都工作,地安逸。

生活節奏,工作節奏應。

並且近年來成都市區孵化園出台了創業政策。

如其成都口號:“財富城,。

”來成都發家創業是一個選擇。

成都還是中國西南經濟政治中心,舉辦過亞洲財富論壇和G20峯會……可見其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