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 姿勢】5步驟正確走路 |小心關節受傷 |看步態就知道 |

【走路 姿勢】5步驟正確走路 |小心關節受傷 |看步態就知道 |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迎來信:
疫情國境解封第一個盛夏,民眾「報復性」出國旅遊,有人出國自助旅行,有人朝聖,展開圓夢旅。

不管是什麼樣旅程,得仰賴「健腳」帶你去遠方。

旅遊途中若雙腳發生狀況,該如何處理?要擁有有力雙腿,走路姿勢和平日肌力訓練缺一不可。

養成正確走路姿勢,可避免步行受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蕭淳仁説,走路串動作包括抬頭挺胸、直立,腳趾朝前,膝蓋同一方向,避免腳尖過度內轉或外轉,姿勢可以避免行走時肩頸腰部產生。

行走時腳先觸地,往前推進,拖著地走。

行走時腳先觸地,腳跟滾腳尖,力量腳延伸到腳掌上足弓、腳尖,大拇趾和二腳趾施力往前推進移動,正確步態可提升行走效率;腿部出力,腿後施力推進,走路時臀部肌肉適時出力夾緊,身體核心,使力得當,能降低身體程度;雙手手臂擺動,提升行走時效能。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主任何春生表示,正確走路應以身體核心肌肉羣(背腹臀肌)軸心,想像頭到腳有一條線輕輕提起身體,雙腳腳跟觸地前進,想像腳步地面行進類似滾動方式腳跟腳趾前進,走路腿部外、腳趾會施力,跨出步伐時腳後地,並使用大腿力量帶動另一隻腳前進,切莫拖著地走。

各種NG步態,可能造成腰背疼痛、衍生疾病。

.翹屁股走路:主要是骨盆前傾造成,見臨牀症狀腰臀疼痛。

▲ 邁出第一步時,腳先落地才是正確走路姿勢,接著感受力氣腳朝向腳尖傳遞正確走路步驟3:腿部發力,大腿後側施力推動使用部位發力走路,可以幫助減少身體。

走路 姿勢 Play

.習慣內八:臀中肌無力或天生股骨前傾角度不一致,形成小腿、臀部、腰部慢性疼痛。

蕭淳仁説,走路姿勢,體態,身體部位承受過多壓力,腳踝、膝蓋、骨盆、腰椎可能出現問題。

膝蓋行走時承受重量體重12倍,走路姿勢確,加速膝關節磨損退化,時可能需要接受物理治療或手術。

從鞋底磨損,可看出走路姿勢是否有問題,糾正。

從鞋底磨損情況,可以看出走路姿勢是否正確。

蕭淳仁表示,鞋底磨損是雙腳前、後側磨損,意即受力,若有以下情形,是走路姿勢有問題。

你注意過自己走路姿勢嗎?「每天走路一萬步」是身體道。

但是什麼走著走著,反而覺得腰痠背痛、關節?那你可能是用了確走路姿勢!大多數人使用錯誤走路姿勢覺,走路姿勢錯誤、缺乏保養,不只沒辦法達到期望效益,反而可能導致膝蓋疼痛、關節磨損,走。

想要走路走到老,走路姿勢和保養觀念都不可。

檢查你走路姿勢確、學會透過補充UC2來保養膝蓋,走路爬山鬆。
走路 姿勢

正確走路姿勢可以避免關節損傷、鍛鍊核心肌羣、減少大腿肌肉痠痛以及身體;地,使用確走路姿勢會造成身體負擔,增加膝蓋受傷風險。

以下提供5個正確走路步驟,教你放鬆身體讓雙腿前進:走路前調整姿勢,保持頸部肩膀放鬆,避免聳肩或彎腰駝背。

站立時肚子縮小腹、核心肌羣用力。

身體骨盆正上方,讓脊椎呈現身體弧度,骨盆保持中立。

讓臉部視線向前直視,注意身體不要前傾或後傾,才不會造成脊椎多餘負擔。

腳趾朝向前方,膝蓋同一方向,避免腳尖內或向外。

▲ 開始走路之前,調整身體姿勢是第一步,讓身體挺直、眼睛視線向前看,手臂下垂正確走路步驟2:腳先落地,腳滾到腳尖前腳踏出時,應先後腳接觸地面,接著讓面像輪胎朝向前方滾動。

確認每一個步伐是腳先落地,紮地腳跟踩到腳掌上足弓、腳尖。

後,從大拇指和二拇指施力往前推進移動。

▲ 邁出第一步時,腳先落地才是正確走路姿勢,接著感受力氣腳朝向腳尖傳遞正確走路步驟3:腿部發力,大腿後側施力推動使用部位發力走路,可以幫助減少身體。

往前移動時,應儘量大腿後側和屁股肌肉發力。

走路時夾緊臀部肌肉,身體核心向前推進。

▲ 正確走路第三步,臀部肌肉夾緊,大腿施力往前推動正確走路步驟4:邁開步伐,腳步向前跨走路時保持腳步,前進時每一步不要跨得,避免膝蓋關節承擔過多壓力 。

此時走路感覺應是鬆,如果出現腰痠背痛,建議回到前三個走路步驟,檢查是否使用了確走路姿勢或部位施力哦!▲ 使用正確走路姿勢,走起路來應該是,如果出現腰痠背痛情況,很可能走路姿勢使用錯誤部位施力正確走路步驟5:雙手輔助,手臂擺動接續上個步驟,使用正確走路姿勢時,身體前進力量來自大腿後側施力。

與此同時,腰椎和脊椎會有旋轉動作,進而帶動胸椎旋轉,整個身體和會肩膀擺動。

因此,手臂應該會跟著地像鐘擺一樣前後擺動。

▲ 走路姿勢正確話,脊椎帶動胸椎旋轉,手臂會隨著擺動。

我們每天要走路,姿勢日積月累,肌肉施力模式會改變,身形體態和身體機能會跟著走樣1 。

想知道自己走路姿勢是否正確,以下提供使用正確走路姿勢見特徵判斷:使用正確走路姿勢,走路時會帶動身體和手臂朝向前方擺動。
走路 姿勢

如果發現自己走路時,手臂沒有擺動,該檢視走路姿勢是否正確。

有人習慣挺著肚子走路,久而久之腰部會承受過多壓力,導致經常性腰痛,小腹消下去。

利用膝關節結構來支撐身體,導致身體前移、骨盆前傾,走起路來省力讓膝關節易耗損退化。

很多久坐或下肢肌耐力人這樣走,影響到脊椎而引發慢性腰痛。

 看似婀娜多姿,實際上是臀肌造成,若臀中肌,走路時會晃動,發生久坐、運用臀肌出力民眾。

許多年長者、現代人走路腳拖地、走得,且碎步提腳前進、步伐離過,走起路來反而耗能、費力。

本身肌力,可能是臀部力量不夠。

有意識地走路,踏地時腳跟撞擊地面,腳轉到腳底、拇趾,離地時用力。

走路時想像有一條線頭頂人上拉,腰背不要蜷曲或過度前,小腹收,肩胛骨收攏。

   站立時要保持身體直立,肩膀放鬆,腹部收緊,膝蓋彎曲,走路時保持步伐,不要彎腰或搖晃身體。

走路 姿勢 Play

延伸閱讀…

骨盆歪、膝蓋卡卡,看步態就知道!5步驟正確走路

走路正確施力點在哪?一次看懂正確走路姿勢及糾正錯誤步態

雙腳呈11字型,前大腿、臀部出力,注意膝蓋不能完全打。

   走路雖然看似,其中需要注意地方其實很多,掌握步態和姿勢可以減少受傷風險,改善身體形態,能通過走路健身達到減肥塑形效果。

   我們右腿例,您可以跟着下面這些文字,自己去感受一下肌肉發力情況。

   右腳後跟觸地開始(支撐相前期),此時主要是大腿後方肌肉(膕繩肌)、臀部(臀肌)和小腿前方肌肉(脛前肌)發力。

   右腳後向前腳掌轉移(支撐相中期),此時主要是臀部(臀中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和小腿後方肌肉(腓腸肌)發力。

   全腳掌觸地,側腿抬起時(支撐相中期),此時主要是小腿後方肌肉(腓腸肌、比目魚肌)發力。

   腳後抬起,足趾後蹬並且腳尖即離地時(支撐後期),此時主要是小腿後方肌肉(腓腸肌、比目魚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和髂腰肌(小肚子裏面)發力。

   右腳完全抬起(擺動相前期),此時主要是小腿前方肌肉(脛前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和髂腰肌發力。

   右腳抬起後向前邁(擺動相中期),此時主要是小腿前方肌肉(脛前肌)發力,控制腳尖下垂。

   右腳後觸地之前(擺動後期)有一個減速過程,此時大腿後側肌肉(膕繩肌)、臀部肌肉(臀肌)、小腿前方肌肉(脛前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發力。
走路 姿勢

   這一條腿走路一個週期,兩條腿交替重複着上述動作,形成了我們行走步態。

   踮腳走路時,前腳掌要支撐整個身體壓力,造成腳踝以及腳趾關節慢性損傷,另外,這種姿勢會增加膝關節壓力,造成膝關節骨組織損傷。

   有一點,踮腳走路時小腿肌肉發力多,參與時間,導致小腿增。

   拖着走路時,腳掌全部着地“”着,沒有腳後跟到前腳掌過渡過程,人感覺。

同時,於這種姿勢不能發揮足部緩衝作用,時間會造成膝關節、踝關節以及周圍韌帶和肌肉慢性損傷。

   如果刻意使用內、外八字走路,會改變肌肉發力,以往有造成膝關節內、外翻(羅圈腿、X型腿)風險,不但,還增加了關節炎患病率。

   走路時含胸駝背,左倒右歪,雙手插兜習慣,會影響步態週期,從而影響下肢關節及肌肉,應該禁止這些姿勢動作。

   腳步落地要腳後跟着地,然後轉移至腳掌,後到腳趾,要有一個滾動過程。

   站立時要保持身體直立,肩膀放鬆,腹部收緊,膝蓋彎曲,走路時保持步伐,不要彎腰或搖晃身體。

延伸閱讀…

走路姿勢錯誤,小心關節受傷!正確姿勢讓你走路好輕鬆

正確走路走路姿勢怎樣才正確?走路好處、走路鞋推薦一次看

   走路時要控制步速和路程長度,過度或急匆匆。

我之所以開始留意自己走路姿勢,是因為某天我造型師突然問:「什麼走路看起來那麼?」我意識到,是因為我習慣拖著腳走路,加上駝背,腰、腹、臀肌肉鬆,怪不得整個人往下沉,散發出一種沉重感!後來我仔細觀察發現,走路姿勢正確人很少,大多數人不是我彎腰駝背、凸著小腹走路,要因為腳步匆忙而習慣上半身往前、臀部後走路。

很多家都説「走路是運動」,鼓勵大家「多走路沒事,沒事多走路」,但錯誤走路姿勢,讓人走不了多久感到,而且施力或錯肌肉,會讓大腿和小腿,還可能導致骨盆歪斜、屁股變寬,有些人走出讓人痛不欲生筋膜炎。

走路姿勢人,站姿坐姿可能正確,那於醒著16個時,身體姿勢是,會,導致全身痠痛。

走路姿勢是站姿基礎。

要抬頭挺胸、下巴收,雙肩展開,平均分佈左右兩腳,整個腳底板確實站。

接著可以透過幾個步驟,檢查自己有沒有走。

腳先落地,然後通過足弓到腳掌,後大拇趾用力踮起腳尖送出下一步,整個腳掌像輪胎向前滾動。

這一點,學會了,走路會鬆。

因為人類腳底有一條筋膜,透過它來回伸縮產生「絞盤機制」,能帶動身體產生向前動力。

不過想要啟動絞盤機制,透過腳往前到腳掌,到腳出力方式,這時要注意腳尖不要向內或向外,而是筆朝向前方。

如果腳尖沒有確實前,而是呈現內八或外八樣子,會膝蓋和髖關節造成負擔,引發疼痛。

而腳掌沒有確實著地向前到腳趾,筋膜會因此繃,保持這種狀態,造成筋膜炎。

穿高跟鞋或缺乏運動人養成腳尖著地習慣,我其中之一,花了好多時間矯正過來。

走路推進力量應該來自屁股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這樣可以費力抬起大腿往前走,而且可以藉著腰部和脊椎產生轉動作,帶動關節連動,分散身體壓力,走起路來鬆。

但是久坐人因為大腿前側筋,會讓屁股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使不出來,所以要練習放鬆股四頭肌和髂腰肌,走路時要用力夾緊臀部施力。

我有一天無意間這樣方式走路,發現速度變快了,累了,後來查資料發現這才是走路方法,得來不費工夫。

身體不要前傾,不要後傾,這樣能減輕脊椎壓力和下肢程度,能減少髖關節和膝關節。

這擺動是來於屁股和大腿後側推進力量,會帶動腰椎和脊椎出現旋轉,帶動胸椎和肩膀,雙臂出現擺動,所以發現自己雙臂沒有擺動時候,可以檢查前面步驟是否沒有做正確。

走路時,視線。

臉朝前,往前平視,看著前進方向走,頭頸姿勢正確。

很多人喜歡視線看著路(我習慣之一),走路盯著手機。

視線下,很帶頭、頸、腰、背下彎,臀部、腹部隨鬆弛,下移,腳變得,很,看起來暮氣。

錯誤走姿影響!步態訓練法,和慢性痠痛説掰掰有人嘗試上述走路時候,發現自己好像會走了,或者找不到施力點,這是,説瞭目前妳身體肌肉狀況和骨骼排列做到這樣走姿。

分享以下幾組訓練動作能幫助妳找到正確走路施力點,練完後會覺得“我這麼會走”!動作:坐姿,前腳掌沿著地面足弓滑動,抬高足弓,訓練時腳趾放鬆,不要捲起來不要繃,找到大拇指球(拇指下面圓圓那塊骨頭)像足滑動感覺!頻率:每組10個,每天3組這組運動1分鐘能完成,上課上班必備,時能來個兩下,迅速獲得足踝部肌肉,挽救足弓塌陷,你滿滿下肢力線。

動作:腳趾放在地上毛巾邊緣,彎曲腳趾和足弓,將毛巾拉向自己,直到整條毛巾拉過來。

做這個運動時,要保持腳後不動,如果是站著做,膝蓋繃直,保持輕柔彎曲。

動作:俯卧,雙腿伸直,雙臂交疊,保持上半身不動,臀部用力抬,大腿離開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