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流產】12種容易流產原因大揭密 |為何寶寶留不住 |原因大解密 |

【容易流產】12種容易流產原因大揭密 |為何寶寶留不住 |原因大解密 |

懷孕婦女來説,「流產」是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名詞。

不過翻開統計數據,流產並;每100名懷孕婦女,有15人有過流產經驗。

一份5萬3千名經產婦(懷孕一次以上產婦)做國外研究發現,有43%經產婦經歷過一次早期流產。

統計,流產發生機率12%~15%之間,其中妊娠13週前發生早期流產見。

何寶寶留不住?以下是幾種可能原因:胎兒染色體異是流產主要原因,有7成流產來胎兒染色體。

不過此因素母親懷孕年齡息息相關,如果年紀因為胎兒染色體反覆流產,有可能是夫妻染色體出問題,做進一步檢查。

抗磷脂抗體症候羣(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會增加血管中血栓形成,有時會合併流產。

延伸閲讀:白色、黃色、咖啡色、紅色…孕期分泌物,哪些是警訊?壓力會讓皮質醇上升、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無論是慢性或急性壓力會提高流產機率。

容易流產 Play

家説:雖然自體免疫功能失調提出可能會懷孕造成影響,但醫學界對此説法達成識,抗磷脂抗體症候羣是數認流產關系統性體免疫疾病。

延伸閲讀:胎兒子宮裡,做什麼?揭秘胎兒奇幻世界!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或低下會提高流產機率。

懷孕早期糖化血色素(HbA1c)過會增加流產風險,可能會引發胎兒發育問題。

所有早期流產原因中,感染因素佔了15%。

引發早期流產病毒包含德國麻疹(Rubella)、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細小病毒B19型(Parvovirus B19,簡稱B19病毒)以及梅毒(治療)。

當子宮缺乏足夠子宮內膜支持胎盤發育,流產風險會升高。

子宮腔沾是進行子宮手術時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切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瘜肉或人工流產手術有可能傷害子宮內膜引發子宮腔沾。

子宮頸閉鎖流產往往是因為胎盤出血、子宮過度延展或子宮內膜發炎感染導致子宮頸縮短而引發流產。
容易流產

兩次以上早期第二孕期流產沒有伴隨其他症狀,即可能是子宮頸閉鎖。

於子宮頸閉鎖提前診斷,若早期產檢發現子宮頸於2.5公分,應密切追蹤,視情況妊娠12~14週做子宮頸環紮手術防。

子宮受到骨盆腔保護,運動、跑跳會子宮造成影響。

但如果撞擊子宮導致胎盤剝離,有可能造成流產。

BMI值於25,於30。

統計指出,孕期只要BMI值於25,流產機率會增加。

孕婦不僅有流產風險,罹患妊娠併發症機率。

延伸閲讀:白色、黃色、咖啡色、紅色…孕期分泌物,哪些是警訊?壓力會讓皮質醇上升、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無論是慢性或急性壓力會提高流產機率。

國際研究顯示,20~24歲和25~29歲女性懷孕流產機率11%和10%;年34歲高齡產婦,35~39歲流產機率17%,40~44歲流產機率33%,45歲以上達57%,可見年紀,流產機率。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筱秦表示,前面提到流產見原因是胎兒染色體,而母親年齡,胎兒染色體機率,因此高齡懷孕往往會增加流產風險。

如果前一胎懷孕因為胎兒染色體、免疫功能非人為因素流產,第二胎懷孕可能因為原因流產。

 您知道嗎?有30%受孕是流產作為結束! 造成流產原因其實很多,絕大部分是因為胚胎或染色體造成,是篩選過程,避免準媽媽生下寶寶;至於媽媽本身導致流產因素,是可以提早預防或是避免。

 因此,計畫懷孕開始,準父母應該做好準備,避免於胎兒因素環境,才能預防後產生流產可能性…旅行可以增廣見聞、體驗生活,但…你讓孩子負責「玩」嗎?試著讓孩子頭到尾「參一咖」吧!從選地點、排路線,到旅途中突發狀況排除,每一個環節是引導學習契機,讓孩子開心玩樂,解鎖能力。

「什麼會流產?流產話怎麼辦?怎樣才能避免流產呢?」有些懷孕新手媽咪們看完「流產你想像見! 認識這4種流產狀況 孕期小心」後開始自己會不會流產,私訊我們關於流產問題,但過度擔心反而會造成心理壓力。

其讓內心小劇場造成心理負擔,不如認識流產原因,避免嚇自己,二來能知道該怎麼降低流產機率囉!懷孕妊娠終止即所謂流產(稱小產),情況可分成流產人工流產兩種方式。

來説流產需靠外力介入,但若停止發育/萎縮胚胎無法順利排出時,仰賴服用流產藥或是手術人工流產方式,讓胚胎離開母體。
容易流產

指有陰道出血或是血性分泌物,可能伴隨腹痛症狀,但子宮頸口打開,經治療可繼續妊娠,不過未來發生早產或胎兒出生死亡風險。

指胚胎子宮內死亡,但排出,會出血。

催產或引產方式將胚胎取出。

指先兆性流產進行到子宮頸擴張,或是羊水流出,伴隨流血增多及腹痛加劇。

指部分妊娠組織排出體外,但有部分組織殘留在子宮內,這時子宮收縮力太差話會導致血流不止情形。

子宮內組織全部排出,子宮收縮,出血會停止。

早期流產原因可以區分成母親因素或胚胎發育因素,以下是目前已知10個原因:可能原因包括卵子或精子形成過程中,細胞進行減數分裂錯誤導致染色體缺失,或是受精後,受精卵會進行細胞分裂,當分裂發生錯誤時,會影響胚胎生長發育。

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不煙不酒、維持體重(BMI=18.5~24)、養成運動習慣,有助於順利懷孕。

容易流產 Play

延伸閱讀…

為什麼留不住寶寶?9大「易流產」原因大解密

習慣性流產的原因與治療

子宮內膜是胚胎著牀地方,厚度0.8~1.0公分,若子宮內膜會影響讓胚胎無法順利著牀,就算著牀後可能不夠而流產。

(文獻1)胎盤發育之前,需透過母體黃體素來維持著牀穩定,若黃體功能,無法分泌足量黃體素時,有可能發生孕期出血。

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但母體受精卵(一半來自精子)視為外來物時,會產生排斥反應進而產生抗體攻擊受精卵,使得受精卵無法順利發育。

另一部分原因可能和「抗磷脂質症候羣(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有關,身體會產生抗磷脂質抗體造成血管栓塞,目前研究發現抗磷脂質抗體是造成女性反覆流產或是不明原因流產主因。

(文獻2)甲狀腺負責調節身體細胞陳代謝、生長、發育,研究指出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低下或是甲狀腺自身免疫女性,有機率懷孕初期流產。

(文獻3)懷孕期間應避免抽煙、飲酒或是攝取過量咖啡因,不僅會增加早期流產風險,可能致畸胎。

酒精會胎兒腦部發育,攝取過量酒精孕婦所生下寶寶患「胎兒性酒精症候羣」,症狀包含外觀、身材矮小、體重過、小頭畸形、協調、智力、行為,聽覺或視覺受損,以及認知障礙。

(文獻4)卵子品質會隨年紀而衰退,20-24歲流產率8.9%,超過45歲以上流產率可高達74.7%,同時流產機率會隨著懷孕年紀增加而上升。
容易流產

(文獻5)孕期體重過時,出現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流產、生出巨嬰機率;孕期體重於建議體,孕婦有可能處於營養狀況,其胎兒成長發育風險增加53%,且其早產風險增加70%。

(文獻6)懷孕初期感染德國麻疹、李斯特菌、微小病毒、弓形蟲會增加流產死胎風險,若是感染其他細菌、黴菌、或是病毒出現併發症有可能危及胎兒。

見像是單角子宮(只有子宮一半大小,並且只有一個輸卵管)、雙角子宮(類似心形,子宮頂端有一個凹陷)、雙子宮(兩個子宮)、子公縱膈(子宮腔內隔出兩個空間),上述子宮構造狀況若,會影響胚胎發育空間,增加流產、早產機率。

造成流產原因之中,微生物感染是可以先天性感染篩檢TORCH提早發現,TORCH是指造成先天性感染病原體,:這些病原體會透過母體垂直感染胎兒,引發先天性感染,胎兒產生影響,導致流產,因此做檢測可提早發現問題。

流產前往往會伴一些跡象,但許多人往往會去醫,因而錯過安胎時機,因此若出現以下跡象,要多加注意:隨著醫療,目前許多先天性疾病可透過孕前檢查發現,包括免疫功能、甲狀腺功能篩檢、子宮結構、子宮內膜厚度,發現問題並接受治療可降低日後發生流產機率。

若是有備孕計畫女性,應避免高齡生產,年齡卵子品質息息相關,年紀卵子品質,發生染色體變異機率,孕期併發症風,懷孕可説是降低流產最佳解法。

懷孕期間,有兩個時期導致流產,懷孕前三個月,因為這時胚胎,稍不注意會導致流產,二是懷孕第七個月,此時胎兒身體發育完全,這時候胎兒喜歡肚子裡動來動去,因此這時要注意保護自己肚子,小心不要跌倒或碰撞,這兩個時期多加小心,可降低流產機率。

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不煙不酒、維持體重(BMI=18.5~24)、養成運動習慣,有助於順利懷孕。

延伸閱讀…

為何寶寶留不住?12種容易流產原因大揭密!

造成流產的可能原因!

優德莎莉營養師團隊專為小產後調養需要知道事情,撰寫成飲食、休養、補品指南,只要前往優德莎莉LINE官方帳號,於對話框輸入【小產調養指南】,調理電子書下載。

流產、小產/引產後飲食身體恢復狀況息息關,我會建議採用調理方式為核心做法。

飲食方面可以婦產科醫生或營養師討論,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材,傳統補品流產2-3週後或惡露排乾後食用。

不管是流產、藥物流產或是人工流產,流產後食療建議遵守食補為核心,小產後子宮復及體力補,流產後熱量攝取需增加,但要避開傳統進補、米酒(水)、麻油、辛辣、冰冷、咖啡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化湯、人蔘、十全補中藥食材。

平日三餐少油鹽、飲食主,過油膩以及鹹食物於身體恢復。

可以看之前寫小產後怎麼吃這篇文章,有説喔!或是你可以點下方圖示,直接和優德莎莉團隊詢問如何調理。

這段時間,如何用對方法讓身體復原?擔心!優德莎莉專任營養師偕同醫療專家團隊,營養學中西醫學出發,撰寫一系列遵循醫囑時下知識,破除有思維,使小產調理歷程。

惡露:流產後胚胎脱離,提供胚胎生長子宮內膜失去功能,會剝落並伴隨血液、黏液分泌物排出,會稱流產後出血期間惡露期。

惡露時間會流產方式、週數大小而有所不同,停止時間人而異。

惡露期1-2週,期間可能反覆出血,減少到結束。

惡露顏色會鮮紅、暗紅、咖啡色、乳黃色到透明。

流產後第一次月大約4-6週後,主要人身體狀況、流產週數大小而。

週數多話可能會6-8週恢復月,週數少可能會3-4週來月。

重點提醒:若超過2個月月經都來臨,會建議回診檢查。

流產後要等到醫師確定胚胎妊娠組織排出,流產完全後開始補養身體。

等待胚胎排出、術後狀況期間,可以食用滴雞精、雞湯、魚湯含優質蛋白質食物幫助增加體力。

生化湯為歸、川芎、桃仁、炮薑和炙甘草五種活血中藥材組成,功效為活血化瘀、促進子宮收縮。

流產後惡露會隨子宮收縮而排出外,婦產科醫師會開立藥物幫助子宮收縮復,需要藉由其他外力幫助排惡露。

是否需要飲用生化湯或其他方法幫助惡露排出,要婦產科醫師詳細檢查評估後使用。

而使用中藥應尋求專業中醫師看診,客製適合體質及身體狀況個人化藥方,自行購買現成中藥包或中藥飲喔!📖延伸閲讀:小產/流產後,需要喝生化湯嗎?小產餐/月子餐食用否可以個人修養情況決定!若無法自理三餐,在家休息期間可以購買月子餐。

若飲食可自行打理,只要基本飲食原則!飲食之外,補充流產後營養需設計惜妳飲,讓流產後調養。

若是知道怎麼吃話,可以詢問優德莎莉營養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