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1:“台灣民主形式完備,民眾閒來無事,可以叩應到電視節目去「訐譙」總統,駡敵政黨、政客。
”(2001.10.18.時報2頁) 例句4:“江XX緊急煞車,導致洪某差點撞上,洪某於是下車江某「訐譙」,發洩完怒氣後,開車離去。
”(2005.8.8.時報B3頁) 例句5:“名嘴黃XX説,鄭XX只是「譙」得而已。
”(2010.11.10.時報A4頁) 例句6:“一名人士形容,於趙XX這般,他氣到,「譙到」。
”(2006.5.25.時報A2頁) 例句1到4裡面“訐譙”是一個台灣話語詞,讀做 kanʟ-kiau⊦,指用不堪話駡人,是動詞。
例如 kanʟ(幹)-lin`(恁)-lau⊦()-bu`(母)、kanʟ(幹)-lin`(恁)-nia´(娘)、sai`(使)-lin`(恁)-nia´(娘)使用和有關詞語辱駡人, kanʟ-kiau⊦。
kiau⊦ 可以單用,如例句5和6“譙(kiau⊦)”。
例句6“譙到(kiau⊦-kaʔ-bo´-lat⊦)”,很多人説“譙到無卵(kiau⊦-kaʔ-bo´-lan⊦)”,這裡“卵(lan⊦)”指男子陽物。
台語辱駡義 kanʟ-kiau⊦ 報刊“訐譙”兩個字來書寫,但它們不是 kanʟ-kiau⊦ 本字。
“訐”字,《廣韻》收錄“居例切”(去聲、祭韻)、“居竭切”(入聲、月韻)、及“居列切”(入聲、薛韻)三個,這三個下字(表示韻母)跟台語 kanʟ 韻母 -an 無關。
”可見閩南語 kanʟ 可以單用,意義和 kanʟ-kiau⊦ 。


而“訐”字意義是揭發別人隱私短處,和台語 kanʟ-kiau⊦ 。
報刊所以採用“訐”字做 kanʟ-kiau⊦ kanʟ,可能是因為“訐”字聲符是“幹”,以及“訐”有攻訐意義所致。
其實,從字音、字義,“訐”並不是台語 kanʟ-kiau⊦ kanʟ 本字。
説“譙”字。
“譙”,《廣韻》昨(平聲、宵韻),國音ㄑㄧㄠˊ,台音 tsiau´,複音詞“譙樓”是古代城門上建築樓,可供瞭望。
但是“譙”字“誚”字通用,此時“譙”字讀做ㄑㄧㄠˋ(《廣韻》笑切,去聲、笑韻),台音 tsiau⊦,是責備意思。
拿“譙”字台音 tsiau⊦ 和 kanʟ-kiau⊦ kiau⊦ ,韻母和聲調是相符,但聲母相符,一個是 ts-,一個是 k-。
“譙”不是台語 kanʟ-kiau⊦ kiau⊦ 本字。
總之,“訐譙”二字台語 kanʟ-kiau⊦ ,字義上好像有一點關係,但字音與 kanʟ-kiau⊦ 語音並相符,kanʟ-kiau⊦ 應該另有本字。
閩南語辱駡義 kanʟ-kiau⊦ 這個詞,早在1873年出版《廈英》有收錄了。
《廈英》(217頁):“kanʟ-kiau⊦:to scold with vile language, calling abominable names & c.(語言怒駡,叫喊侮辱性名字。
)ts‘oʔ-kanʟ-kiau⊦:id.()。
kiau⊦(漳州話):id.()。
” 《台日》收錄 kanʟ-kiau⊦ 一詞,用字是“撟”。
同時收錄 ts‘oʔ-kanʟ-kiau⊦(駡姦撟)及 ts‘oʔ-kanʟ-lak⊦-kiau⊦(駡姦搙撟),但沒有收 kiau⊦。
《台話》、《台閩》有收錄 kanʟ-kiau⊦,用字是“訐譙”及“撟”。
《閩方大》“幹撬”二字書寫 kanʟ-kiau⊦,意義是“話駡”。
而於“kanʟ(幹)”解釋是:“(1)語。
肏,操,性交。
(2)話駡。
”可見閩南語 kanʟ 可以單用,意義和 kanʟ-kiau⊦ 。
在台語類似用法,如:“kanʟ(幹)-kaʔ(到)-beʔ()-si`(死)”。
其構詞法和 iau(枵)-kaʔ-beʔ-si`=餓死了,餓得;kiã(驚)-kaʔ-beʔ-si`=怕得要死,嚇死了;kuã´(寒)-kaʔ-beʔ-si`=得要命,死了;,意思是“駡到頭了”,表示。
有人它譯做國語:“幹得要死”。
閩南語 kiau⊦ 單用,義和 kanʟ-kiau⊦ (台語)。
《閩方大》(306頁):“撟(kiau⊦):(1)撬:撟石頭(kiau⊦-tsioʔ⊦-t‘au´)│撟鎖(kiau⊦-so`)│撟門(kiau⊦-mŋ´)。
(2)話駡,禮貌地伸出中指指戳或指向人:……會曉用撟(tsi`-e⊦-hiau`-iɔŋ⊦-kiau⊦ ・e)(見到不平駡娘)。
”另外收錄“撟(kanʟ-ts‘oʔ-kiau⊦)”、“撟中指(kiau⊦-tiɔŋ-tsai`)”,前者台灣説 ts‘oʔ-kanʟ– kiau⊦,後者台灣沒有這個説法,但有這個動作。
“撟中指”是“一種禮貌行為。
收縮四指伸出中指,於駡人,表示。
”(《閩方大》306頁)。
在台灣話裡,kanʟ-kiau⊦ kanʟ,閩南語,指男女交合行為,是指男對女交合,是動詞。
而 kanʟ 意義,kanʟ 本字應該是“幹”。
“幹”有“做”意思,如埋頭苦幹;幹會計工作;幹修理行業。
台語 kanʟ(幹)“做那件事”意思,“那件事”不便明言男女交合行為。
因此,台語“kanʟ(幹)”可以説本來指男女交合行為“隱語”,但後來“kanʟ(幹)”本身變成而語詞,需要隱諱了。
棍棒或刀、錐一頭插入縫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壓)另一頭動作叫做“撬”(國音ㄑㄧㄠˋ,見《現漢》)。
這個普通話ㄑㄧㄠˋ,台灣話叫做 kiau⊦。
例如 kiau⊦-tsioʔ⊦-t‘au´(撬石頭);kiau⊦-k‘ui(撬開)。
在台灣話裡,kiau⊦ 拿來做男女交合隱語,因為兩者動作有相似之處,男子陽物比擬棍棒。
“撬”字,《説文》及《廣韻》沒有收載,但《集韻》有。
“撟”(台語 kiau⊦) 意義是舉起,例如要打開蓋得奶粉罐蓋子時,是螺絲起子之類東西插入蓋子縫隙,用力一,可以蓋子“舉”起來,蓋子打開了。


延伸閱讀…
”《集韻》,撬字應該讀做ㄑㄧㄠ(國音),但現代漢語讀做ㄑㄧㄠˋ。
撬字讀做ㄑㄧㄠˋ,做撬開意義使用,文獻應當是明清後事了。
如《西遊記》第二十五回:“眾仙撬開門板,著手扯下牀來,只是醒。
” “撬”字是不是台語撬開義 kiau⊦ 本字,很值得探討。
台語韻書《彙音寶鑑》“撬”字收錄、上平聲、去母下,音 k‘iau,這是和《集韻》“牽幺切”相符,所注字義是“舉,起。
”字義和 kiau⊦ 相通,但字音 k‘iau 和 kiau⊦ 不符。
而、下去聲、求母(即 kiau⊦)下,收有“撠(白讀),舉。
”。
但是,“撠”字,《廣韻》:“切,持。
”(入聲、),台音 kiek。
無論字音、字義,“撠”和台語 kiau⊦ 無關。
台語撬開義 kiau⊦ 本字可能是《台日》所使用“撟”字。
《説文》:“撟,舉手。
手,喬聲。
”段玉裁注説:“引申,皆曰撟。
”而字音方面,“撟”字《廣韻》記錄兩個,一個是“舉喬切”(平聲、宵韻),台音 kiau;另一個是“居夭切”(上聲、小韻),台音 kiau`。
而《集韻》收錄有九個,其中有一個是“渠廟切”(去聲、笑韻)。
因為上字“渠”是濁聲母,在台語演變成陽去聲,“渠廟切”在台語應該讀做 kiau⊦,和 kanʟ-kiau⊦ kiau⊦ 語音相符。
可以説,台語 kiau⊦ 本字是“撟”,台音 kiau⊦ 源自《集韻》“渠廟切”。
“撟”(台語 kiau⊦) 意義是舉起,例如要打開蓋得奶粉罐蓋子時,是螺絲起子之類東西插入蓋子縫隙,用力一,可以蓋子“舉”起來,蓋子打開了。
延伸閱讀…
因此説,台語 kiau⊦(=國語撬)本字是“撟”。
如上面説,台語 kanʟ 和 kiau⊦ 是指男女交合動作,是話(雖然本來是隱語),而下層社會人“幹XX”三字經(其實有時四字)辱駡人,於是 kanʟ-kiau⊦ 聯用合成詞變成“使用和有關話辱駡人”意思了。
而單用 kanʟ(幹)或 kiau⊦(撟)有辱駡(kanʟ-kiau⊦)意義,如 kanʟ(幹)-kaʔ(到)-beʔ()-si`(死);kiau⊦(撟)-kaʔ(到)-bo´(無)-lan⊦(卵)。
台語辱駡義 kanʟ-kiau⊦ 本字,從前面有關字義、字音探討,kanʟ-kiau⊦ 本字應該是“幹撟”或“幹撬”。
ts‘oʔ-kanʟ– kiau⊦(幹撬──《閩方大》):指辱駡人一些話,和 kanʟ-kiau⊦ 。
ts‘oʔ 可能是“肏”(普通話ㄘㄠˋ。
台語 ts‘oʟ。
)音轉。
“肏”是“駡人下流話,指男子性交動作。
”(《現漢》五版,136頁)。
《集韻•入聲•鐸韻》:“,詈。
疾各切。
”應當讀做 tsɔk⊦/tsoʔ⊦。
beʔ⊦(麥)-ɡe´(芽)-ko(膏)-kuanʟ(罐)-na`(仔)──aiʟ(愛)-laŋ´(人)-kiau⊦(撬):歇後語。
裝麥芽糖罐子有蓋子蓋得,要吃麥芽糖時需撬開(台語 kiau⊦)蓋子,用以比喻不識相人是人駡。
sai`(使):指男女交合。
如 sai`(使)-lin`(恁)-nia´(娘),是罵人話。
suan⊦(鏇):lak-suan⊦(轆鏇)叫 lak-tsŋʟ(轆鑽),是一種利用轆轤原理鑽孔工具,台灣粗話它比擬男子陽物。
lak-suan⊦ 引伸,suan⊦(鏇)有鑽孔(動詞)意義,話以此擬男對女交合,用來辱駡人,和 kiau⊦ 同義。
單用,例如:i(伊)-an`-ni luan⊦(亂)-lai´(來),ɡua`(我)toʔ⊦-ka⊦ suan⊦ ・a(啊)=他這樣搞,我開駡了。
ka⊦()-i(伊)-suan⊦=駡他。
(1) 鳥羽殘破樣子。
《詩經.豳風.鴟鴞》:「予羽譙譙,予尾翛翛。
」漢.毛亨.傳:「翛翛,蔽。
」後泛指破敗。
宋.王安石〈外廚遺火示公佐〉詩:「翛翛褐方圍火,冉冉青煙宸。
」(2) 相混樣子。
唐.柳宗元〈謫龍説〉:「及期,進取杯水飲,噓成雲氣,五色翛翛。
」.李昌祺〈陳上舍藏蔡主事墨竹〉詩:「露梢風葉圖裏,藂色翛翛鸞尾。
」(3) 長、樣子。
唐.項斯〈和李用夫栽小松〉詩:「即聳凌空幹,翛翛攀?」宋.王安石〈寄楊德逢〉詩:「翛翛兩龍骨,得長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