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離卦】周易第13卦 |周易第13卦 |天火同人 |

【乾離卦】周易第13卦 |周易第13卦 |天火同人 |

同人於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六二,同人於宗,。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圖:配)「同人」卦傳統解釋人和同、人意思,並以「」、大公無私等觀念來會通卦義。

但同人卦典故原義指周天子會見諸侯,表和同、意。

這《周禮》記載「朝覲會同」,周王會見諸侯禮。

「會」是周王會見諸侯商討如何討伐服者,是四季「朝宗覲遇」(即覲見)後國外設壇,會見諸侯並分配任務,但有於國內會見者。

「會」是會見,「有事會,不協而盟」,只要有事會見,有協調事就盟會。

「有事」指是「徵討事」。

而「」是定期會見。

會目的是要拉攏服從諸侯以徵討不服於周王者,這是《象傳》説「君子類族辨物」。

「會」往往是因為征伐軍事理由,這是為何同人卦爻辭中多次出現征伐情節原因。

「同人」卦象傳統上有兩種看法,一是天與火之卦象。

火性炎上,離火下炎上而天同。

或者離為日,天同光。

二是九五和六二兩爻中正相應而言,如來知德:「二五居正位,中正,同人義。

」實則同人卦取象是離為公為諸侯,乾天子,同人諸侯覲見天子象,即《周禮》説「春見曰,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時見曰會,殷見曰」朝覲會同之禮。

卦序上,《經》走到泰否已成一個興衰循環,泰是一個太平盛世,否卦是盛轉衰,世局,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天下閉塞,臣弒其君。

從否轉至同人卦是上下會,天子見諸侯解決動亂。

會同則事可通,《序卦》傳説:「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與同人旁通師卦興師動眾,討伐不義,和同人有相通之處。

一是聚眾(師卦),一是會見諸侯。

得同人卦者,凡事必需認清敵友,並以外求他人相助宜。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

文明,中正而應,君子,唯君子能通天下志。

《象》曰:天火,同人。

君子類族辨物。

人會見於野外,亨通。

利於涉水過大河,可以涉險。

利於君子。

此指周王設壇於城外諸侯行會同之禮,即見面商討如何征伐諸侯。

同人講是會同之禮,即周王會見諸侯商討如何討伐服者。

諸侯來覲後,周王設壇於國外合會諸侯,分配任務。

即是國外。

  運勢:得此卦諸事開通、、吉祥、如意象,有同情心,互愛、亨通象,故宜掌握時機,維持盛泰。

乾離卦 Play

所以野是郊外離城地方。

傳統解釋人和同於曠野,比喻心胸,大公無私。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誰咎。

人會面於門外,沒有罪咎。

同人於門字面意思人會面於門外,此指周王諸侯會見於旌門事。

《司常》雲:「會賓客,置旌門。

」古時周王會諸侯有如軍禮,天子設壇於國外,駐點休息時「張帷宮,樹旌以表門」。

旌門下會見,此或指事情倉促,或有突發狀況。

傳統解釋出門人和同。

初九動,下卦成艮,艮門闕,初處門之下位,故曰「同人於門」。

六二,同人於宗,。

《象》曰:同人於宗,吝道。

二三子:[卦曰]:「同人於宗,貞藺。

」孔子曰:「此言亓同唯亓室人,而…故曰貞藺。

」夏宗禮上行會同禮,有悔恨。

傳統解釋自己宗族人和同,這是道。

此指六二九五相應,用心狹而自己同宗人(九五)和同。

六二原本為同人卦卦主,但九五和同,因此而中間九三、九四兵戎相見(見九三九四爻辭)。

反之,若能放大視野,而能眾人和同,可亨通。

六二離卦主,離為夏,六二應九五見,夏見象。

夏見曰宗,故曰「同人於宗」。

《周禮》:「夏見曰宗。

」宗為夏見禮。

諸侯若有服者,周王會其他順服諸侯行會同之禮,商討征伐事。

諸侯周王會之前,會先行「覲」禮,覲後設壇於國外行會同禮。

而言,「春見曰,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覲」是取「春秋」而言一年四季,實則包括了夏之宗冬遇。

同人於宗,或指於宗禮上即進行會之事,為不依禮而行,故。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

《象》曰:伏戎於莽,敵;三歲,安行。

埋伏於草木叢裡,登到地上。

三年無法興兵動武。

此段言敵人,因此伏兵於草叢間觀其實,等待時機。

後爬到地上,希望對全局有掌控,一無所獲。

後三年時間無法興兵攻敵。

「會」本是周天子找來諸侯征伐服者。

九三爻居離之上,離為戈兵,因此為動武之象。

三多憂多之位,動而成互體艮之中,巽之下。

艮為止,巽不果,因此三歲。

三年喻多年,很。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

吉。
乾離卦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

其吉,困而反。

築高城牆,讓敵人攻打不下。

吉。

乘,增、倍,加高。

墉,牆,城牆。

乘其墉,加高城牆,加強防護義。

加強防護而讓敵人攻打不下,因此吉。

承上爻,九三明言敵強我,因此伏戎於莽,三年。

此言加強防護可得而吉。

傳統「乘其墉」解釋敵人登上城牆,於文義不甚通順,敵人既登上城牆,理論上應該攻下,説「弗克攻」,攻打不下,奇怪。

因此解釋者多以《象傳》「乘其墉,義弗克」、「其吉,困而反」解釋道義上讓他無法攻下,或意指攻擊者後一刻發現。

九五,同人,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先,中直;大師相遇,言相剋。

《繫辭》:同人「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道,或出或處,或語。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言,其如蘭。

」人會同,而痛哭,後來因有轉機而大笑。

大軍敵人打敗,終於雙方相遇。

會同原因原本要征伐諸侯,因此會同之「號咷」,因遇諸侯反叛。

而後笑者,會同是拉攏諸侯,諸侯出兵相助,有多武力徵討諸侯。

  《象辭》説:同人卦,上卦乾為天君王,下卦離為火臣民,上乾下離象徵君王上情下達,臣民下情上達君臣意志和同,這是同人卦象。

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火,明燭天地,照亮幽隱,從而去分析物類,辨明情狀。

  人類相親,人和同;所求得,稱心。

  吉:得此卦者,吉祥如意,人合作共事更佳,上下同心,謀事有成。

  時運:朋友支持,升遷順利。

  財運:合資,可以進取。

  身體:燥之症,另求良醫。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乾)相疊,乾天,君;離為火,為臣民百姓,上天下火,火性上升,於天,上下和同,同舟共濟,人際關係和諧,天下大同。

  大象: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君子心誠意,人和同象。

  運勢:如意吉祥,人共事,上下和,得輩提拔。

  事業:順利、,是他人合作方面會十分,宜開展人際活動,建立廣泛的聯繫,克服門户見,照顧各方面利益,求大同,存小異,堅持正原則,能成就大事業。

  經商:合作、態度同行共事,公平競爭,獲得自己應得利益。

  求名:自己刻苦努力,取行師長和志同道朋友指教、幫助,自己虛心進取,完全能夠達到目的。

  婚戀:多情、善交際,認識異性朋友多,故需選擇,注意維護雙方關係和家庭和睦。

  決策:性格開朗、,人熱情,人際關係,社交能力強,要善於他人合作,要協調多方面關係,要有原則性,與風氣鬥爭,有魄力,敢作敢,富有自我奉獻精神,並具有統御能力,適於擔任負責。

  同人:表示有志一同,而成。

主吉象。

理念。

事業投資、感情是和睦融洽。

適合找人合夥事業或尋求認同自己理念吉卦。

  特性:喜團體生活户外活動,有領導才能,善交際,人際關係。

有幽默感。

  運勢:得此卦諸事開通、、吉祥、如意象,有同情心,互愛、亨通象,故宜掌握時機,維持盛泰。

若有涉偏私或為私情愛有破兆,應以事業。

  家運:上下和樂,運勢亨通,可得財,宜把握良機,努力求取。

  疾病:病輕,可愈,注意心臟,頭肺疾。

  胎孕:無礙。

六親和睦,得緣吉卦。

  周轉:順利,並可進取大業,利。

  買賣:利益,人共事吉。

  人:會來,且會帶來好訊息。

  尋人:此人非故意出走,自己會回來。

  失物:遺失似檔案眼鏡物,可能壓底層,儘找尋,可取回。

  外出:很、順利,並可以結交朋友,獲得幫助。

  初九。

同人於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誰咎?  初九:聚集眾於王門,行大事,沒有災禍。

  《象辭》説:君王走出王門國人打成一片,誰會遭受災禍呢?  平:得此爻者,能人合夥經營獲利,或出家遠行,或修造門户,或他處學習。

做官或會受到重用,或有升遷機。

  時運:眼前平順,外出經營。

  財運:開店,可以行商。

  身體:避地調養,可以無礙。

  初九爻動變得周易第33卦:天山遁。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乾)相疊。

乾天,艮山。

天下有山,山高天退。

陰長陽消,小人得勢,君子退隱,明哲保身,救天下。

  六二。

同人於宗,。

  象曰:同人於宗,吝道。

  六二:聚同族於宗廟,卜禱吉,因為面臨。

  《象辭》説:聚同族於宗廟,這是宗法原則。

  兇:得此爻者,事多,宗人朋友多和,多猜忌,面和心不合,起是非。

做官沒有升遷機,需等待。

  時運:相忌者多,未能。

  財運:大宗買賣,留心出納。

  家宅:長子力,起家。

  身體:魂歸宗廟,可多言。

  六二爻動變得周易第1卦:乾天。

這個卦是卦(下乾上乾)相疊。

象徵天,喻龍(德才君子),又象徵陽和健,表明。

乾卦是萬物變通道理,“元、亨、利、貞”卦辭,表示吉祥如意,教導人遵守天道德行。

  九三。

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

  象曰:伏戎於莽,敵,三歲,安行。

  九三:軍隊深山密林,並且佔領了制高點,但時期不能取勝。
乾離卦

  《象辭》説:軍隊深山密林,因為敵人。

時期不能取勝,怎能有所作為呢?  兇:得此爻者,或有喪親,或有訴訟打官司患。

做官防免職憂。

  時運:潛心三年,謀其事。

  財運:可開山林,三年獲利。

  九三爻動變得周易第25卦:天雷無妄。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乾)相疊。

乾為天;震為雷為剛動。

動而,剛陽盛,人心振奮,有所得,但唯循,不可妄行。

無妄必有獲,可致福。

  九四。

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其吉,困而反。

同人於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六二,同人於宗,。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同人」「」原本人相見、合會義,現今多引申作、和同。

傳統「同人」為「和同於人」,或「人」,如王弼説、大通,孔穎達疏:「同人,謂和同於人。

」鄭玄:「猶人君上施政教,使天下人和同而事。

以是人和同者。

」宋明儒則人解釋同人,並加入了「」概念。

如程頤:「世之方否,人同,力乃能濟。

」「夫同人者,天下大同道,聖賢大公心。

」朱熹:「通天下志,乃為;不然,是私情合而已。

」《説文》:「,合會。

」「同人」即「人合會」,人見面意思。

例如「同人於門」即是於門口或門外合會,「同人於郊」即人於郊外見面。

《筮法》中可見「相見」象,如「妻夫相見」、「相見上」,左上和右上「坤-乾」或「兑-艮」、「離-坎」、「巽-震」。

另有「金木相見」、「水火相見」象。

《筮法‧得》有「妻夫同人,乃得」,卦象左上為坤右上乾,這是「妻夫相見」象,由此可見,「同人」即「相見」另一説法。

(參考左圖)來説,「同人」卦講應該《周禮》「朝覲會同」,周王會見諸侯禮。

《周禮》大宗伯:「賓禮親邦國。

春見曰,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

」「賓禮親邦國」即《雜卦》説「同人,」。

鄭玄注:時見者,言無常期。

諸侯有服者,王將有徵討之事,既朝覲,王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命事焉。

《春秋傳》曰「有事而會,不協而盟」是。

」同人卦有坎象為何説利涉大川?此大川象比卦。

乾離卦 Play

延伸閱讀…

周易第13卦_同人卦(天火同人)_乾上離下

周易第13卦_同人卦(天火同人)_乾上離下

十二歲王如巡守,六服盡朝,朝禮既畢,王亦壇,合諸侯命政焉。

所命政,如王巡守。

殷見,四方四時分來,終歲則徧。

狹義來説,「」指是「殷見」禮,廣義的説,這六種周王諸侯相見禮謂「」,故同人卦六二有「同人於宗」,此當「夏見曰宗」有關。

而「同人於野」、「同人於郊」是鄭説「既朝覲,王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命事焉」。

朝宗覲遇周王春夏秋冬四季會見諸侯禮名稱,《周禮》與《禮記》中簡稱「覲」,這是舉「春秋」兩季來代表四季。

覲是「會」而來,並見周天子季節而有稱呼。

覲完後開始「會」禮。

「會」是周王會見諸侯商討如何討伐服者,是朝宗覲遇後國外設壇,會見諸侯並分配任務,但有於國內會見者。

「會」與「」差別,「會」是會見,「有事會,不協而盟」,只要有事會見,有協調事就盟會。

「有事」指是「徵討事」。

而「」是定期會見,每十二年周王要巡守一次,但如果因為有事(征伐事)而不能巡守,那麼改為「」,四方諸侯依四季前來,如東方諸侯春季而來,南方諸侯夏季,西方諸侯秋季,北方諸侯冬季,如此一年結束時相當於見過四方諸侯。

由此可見,會同在於會見拉攏諸侯以徵討不服於周王諸侯,這是《象傳》説「君子類族辨物」。

於「會」往往是因為征伐軍事理由,因此《周禮》中「會」是「軍旅」、「師役」並稱,這是為何同人卦爻辭中多次出現征伐情節原因。

「同人」卦傳統解釋人和同、人意思,並以「」、大公無私等觀念來會通卦義。

但同人卦典故原義指周天子會見諸侯,表和同、意。

「同人」卦象傳統上有兩種看法,一是天與火之卦象。

火性炎上,離火下炎上而天同。

如鄭玄:「乾天,離為火。

卦體有巽,巽風。

天上,火炎上而之,是其性於天。

火得風,然後炎上益,是猶人君上施政教,使天下人和同而事。

」程頤:「天上者,火性炎上,與天同,故為同人。

」來知德:「同人者,人同。

天上,火性炎上,上天同,同人象。

」或者離為日,天同光,如《九家》:「天日明,於下。

君子,上下,故曰同人。

」二是九五和六二兩爻中正相應而言,如崔憬:「離文明,而合乾健。

九五中正,同人於二,能通天下志,故能利涉大川,利君子之貞。

」 來知德:「二五居正位,中正,同人義。

」朱震講得迴:「乾,天,曰同人,何?三畫地,二人,三天,卦四即初,五即二,上即三,六二應乎九五,同人。

」實則同人卦取象是離為公為諸侯,乾天子,同人諸侯覲見天子象,即《周禮》説「春見曰,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時見曰會,殷見曰」朝覲會同之禮。

歷代易學家震為公為諸侯,但觀《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晉文公筮救周襄王得「大有之睽」,卜偃解釋説:「是卦,天為澤當日,天子降心逆公。

」顯然這是乾天子,互體澤悦降心,上卦離為公(諸侯)。

「天子降心」講是乾天下爻變悦。

而「逆公」,是指天子反居於諸侯之下迎接晉文公,離上乾下卦象。

大有離上乾下為天子逆公(諸侯),那麼反過來同人卦諸侯覲見天子。

《周易》經文證可發現,取公、侯卦象有兩個:震,離。

離卦例如有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鼎九四「覆公餗」。

兩者差異,離為戈兵,因此離之為公侯往往是具有兵戎者。

看同人卦,上乾天子見下離公侯,乃是戈兵事而相見者,而爻辭中九三、九四,到九五,直接講兵戎事。

卦序上,《經》走到泰否已成一個興衰循環,泰是一個太平盛世,否卦是盛轉衰,世局,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天下閉塞。
乾離卦

從否轉至同人卦是上下會,天子見諸侯解決動亂。

會同則事可通,《序卦》傳説:「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與同人旁通師卦興師動眾,討伐不義,和同人有相通之處。

一是聚眾興師(師卦),一是會見諸侯。

得同人卦者,凡事必需認清敵友,並以外求他人相助宜。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人會見於野外,亨通。

利於涉水過大河,可以涉險。

利於君子。

此指周王設壇於城外諸侯行會同之禮,即見面商討如何征伐諸侯。

同人卦是乾坤旁通而來,乾九二坤五,乾體變成同人,坤體變成卦。

同人於野、利涉大川講是乾卦九二坤五成卦九五。

九二九五多功位,眾所親,比卦上體坎中,坎大川。

五郊野之位。

野象徵心胸,有如曠野。

同人於野:野外人會見。

《周禮》朝覲會同之禮鄭注:「諸侯有服者,王將有徵討之事,既朝覲,王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命事焉。

」「同人」講是會同之禮,即周王會見諸侯商討如何討伐服者。

諸侯來覲後,周王設壇於國外合會諸侯,分配任務。

即是國外。

城外叫做郊,郊外叫做野。

所以野是郊外離城地方,這是國外地方。

傳統解釋人和同於曠野,比喻心胸,大公無私。

孔穎達:「野是處,,喻其,言和同於人,,無所。

」程頤:「野,謂曠野,取與外義。

夫同人者,天下大同道,聖賢大公心…於郊野曠遠地,既繫私,乃至公道,,其亨可知。

」虞翻乾野:「旁通師卦。

巽同,乾為野。

師震人。

二得中應乾,故曰同人於野亨。

」侯果升降理論解釋:「九二升上,上為郊野,是同人於野而得通者,由乾爻上行耳。

故曰乾行。

 」利涉大川:宜於涉水過大川,比喻得以行險,討伐諸侯即行險。

涉,涉水,徒步走過水。

水深過膝徒步走過「涉」。

《説文》:「徒行厲水。

」段注:「濿各本作厲,誤。

濿或砅字,砅本履石渡水偁,引伸凡渡水偁。

《釋水》曰:膝以上涉。

《毛傳》。

許雲徒行者,於車及方之、舟。

許意詩言揭厲皆徒行,涉,故字。

」同人卦有坎象為何説利涉大川?此大川象比卦。

延伸閱讀…

13. 同人卦(天火同人)

周易第13卦同人卦天火同人乾上離下上乾下離

同人卦六二怎麼來?乾卦九二跑到坤卦裡面,坤卦變成了卦,因此同人乃乾坤旁通而來,九二乾行成卦九五坎中功之位,羣眾親,因此利涉大川,同人於野。

君子類族辨物:君子善待族人,分辨明察事物。

類兼具二義,一是類別、同類。

二是善。

《爾雅·釋詁》:「類,善。

」《詩·大雅》:「克明克類。

」虞翻:「謂方類聚,物羣分。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故於同人象見,類族辯物。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誰咎。

人會面於門內,沒有罪咎。

文説「同人於門」,《象傳》説「出門同人」,顯然經文並不一致。

傳統註解遵循象傳,解釋出門人和同。

經文雖説門內、門下,或門外,但初九門內之位,因此理應是門內會面,而不是出門會面。

此句意思是宜於門內會面,可得無咎。

門外人會面。

另解,此門或者指旌門,指天子諸侯會於旌門。

初九動,下卦成艮,艮門闕,初處門之下位,故曰「同人於門」。

同人於門:字面意思人會面於門,此指周王諸侯會見於旌門事。

《司常》雲:「會賓客,置旌門。

」古時周王會諸侯有如軍禮,天子設壇於國外,駐點休息時「張帷宮,樹旌以表門」。

傳統 《象傳》解釋出門人和同,如王弼:「居同人始,為同人首者。

無應於上,心無係吝,通夫,出門。

」程頤:「出門同人。

出門,謂在外。

在外無,其博而公,如此無過咎。

」六二,同人於宗,。

夏宗禮上行會同禮,有悔恨。

六二離卦主,離為夏,六二應九五見,夏見象。

夏見曰宗,故曰「同人於宗」。

傳統解釋自己宗族人和同,這是道。

帛書易傳《二三子》引孔子,作此解:「其所同室人。

」此指六二九五相應,意味用心狹而自己同宗人(九五)和同,道。

六二原本為同人卦主爻,但九五和同,因此而中間九三、九四兵戎相見(見九三九四爻辭)。

反之,若能放大視野,而能眾人和同,可亨通。

同人於宗:《周禮》「夏見曰宗」,宗為夏見禮。

諸侯若有服者,周王會其他順服諸侯行會同之禮,商討征伐事。

諸侯周王會之前,會先行「覲」禮,覲後設壇於國外行會同禮。

而言,「春見曰,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覲」是取「春秋」而言一年四季,實則包括了夏之宗冬遇。

同人於宗,或指於宗禮上即進行會之事。

宗本義宗廟,《説文》:「尊祖廟。

宀示。

」宗由宗廟引申為宗族、宗室,宗主。

傳統上「同人於宗」有三種解釋。

合會於宗廟。

二,宗宗主,三是宗宗族。

侯果以宗眾:「宗,謂五。

二同人主,和同者所仰。

有應五,於五,過五否,不能於人,主德吝狹矣。

所同雖,妻臣道。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

象曰:伏戎於莽,敵;三歲,安行。

埋伏於草木叢裡,登高到地上。

三年無法興兵動武。

此段言敵人,因此伏兵於草叢間觀其實,等待時機。

後爬到地上,希望對全局有掌控,一無所獲。

後三年時間無法興兵攻敵。

象曰:「伏戎於莽,敵。

」此解釋埋伏於草叢間是敵人。

「會」本是周天子找來諸侯征伐服者。

九三居離之上,離為戈兵,因此為動武之象。

巽草木莽,離巽下伏戎於莽象。

三多,爻動下體成震為起,但互體艮山擋,。

艮高陵,震為起,故曰升其高陵。

伏戎於莽:埋伏於草木叢裡,準備偷襲他人。

戎兵器,引申兵。

莽草木叢。

升其高陵:登上高地,取得居高臨下地利。

古升同登。

帛書作登。

三歲:等待攻擊對方機會,但等待不著。

三歲喻多年,很,並指三年。

《周易》中關於三年或稱「三年」,或稱「三歲」。

若言「三年」者,事可成,如既濟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未濟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稱「三歲」者事不可成,或為,如坎上六「三歲不得,兇」,困初六「臀困於株木,入於幽谷,三歲覿」,漸九五「鴻於陵,婦三歲不孕」,豐上六「三歲覿,兇」。

至於十年者無此,皆曰「十年」,多數,如屯卦六二「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復上六「至於十年不克徵」,頤六三「十年,無攸利」。

為何「三年」與「三歲」會有吉凶上差別?《爾雅》:「載,歲。

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夏習慣稱歲,周習慣稱年,此説不能解釋《周易》為何以三年吉,三歲。

《説文》:「穀孰,禾千聲。

《春秋傳》曰:有年。

」「歲,木星,越歷二十八宿,宣徧陽,十二月一次。

從步戌聲。

《律曆書名》:五星為五步。

」年原本是指每年五穀,而歲是木星,木星大致上每十二年繞太陽一週,因此用以紀年,並可十二地支系統相接。

「三歲」《詩經》出現六次,〈氓〉「自我徂爾,三歲食」、「三歲婦,靡室勞矣」,〈采葛〉「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碩鼠〉「三歲貫女,我肯顧」、「三歲貫女,我肯德」,「三歲貫女,我肯勞」。

「三年」則只有〈東山〉「自我不見,於今三年」一次。

但是「年」字經常用作代表吉祥「萬年」。

年歲《詩經》中有吉凶象徵。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

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

其吉,困而反。

築高城牆,使得敵人攻打不下。

吉。

傳統註解,登上其城牆,但未能攻下,因為義理上不能攻下。

兵法來説,登牆而攻下,可解釋為「圍點打援」戰術運用。

項安世九居陰位不克象:「凡爻言不克者,陽居陰位。

惟其陽,故有訟有攻。

惟其陰,故不克訟、弗克攻。

訟九二、九四,同人九四,是物。

」此説確,蒙九二子克家,有九三小人弗克,復上六不克徵,損六五益六二弗克違,是反例。

乘其墉,弗克攻:築高城牆,使得敵軍攻打不下。

乘,增、倍,加高。

墉,牆,城牆。

乘其墉,加高城牆,加強防護義。

加強防護而讓敵人攻打不下,因此吉。

承上爻,九三明言敵強我,因此伏戎於莽,三歲。

此言加強防護可得而吉。

傳統「乘其墉」解釋登上城牆,於文義不甚通順,敵人既登上城牆,理論上應該攻下,説「弗克攻」,攻打不下,奇怪。

因此解釋者多以《象傳》「乘其墉,義弗克」、「其吉,困而反」解釋道義上讓他攻下,或意指攻城者後一刻發現。

如王弼:「故乘上高墉,攻三。

弗克攻吉者,三欲求二,其事。

四效,以求其二,違義傷理,眾所,雖復乘墉,不能攻三。

吉者,既不能攻三,能反自思愆,法則,故得吉也。

」虞翻:「巽墉,四巽上,故乘其墉。

」程頤:「攻,義不勝。

其所以得吉者,由其義不勝,困窮而反於法。

」聞一多乘為增。

《周易義證類纂》:「乘猶增。

《淮南子.氾論篇》注曰:『乘,加。

』《廣雅.釋詁二》曰:『增,加。

』乘增聲類同。

《詩.七月》『乘屋』,乘訓增,謂增加其屋苫蓋…『乘其墉,弗克攻』謂增其城墉,使敵來不能攻,故為吉占。

」九五,同人,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