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用穴,所謂「針如用兵,多」,盡可能使用少數穴位,發揮療效,是針灸醫療境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風池,面口合谷收。


筆者不揣冒昧,有心血結晶「廿四總穴歌」創作,提供參考。
1.四總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2.八總穴:(四總穴外) 胸腹內關取,脅肋支溝;痠痛取阿是,筋傷陽陵搜。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風池,面口合谷收。
胸腹內關謀,脅肋支溝;痠痛取阿是,筋傷陽陵搜。
虛寒補中脘,婦科三交;急救刺人中,脱症百會灸。
退燒宜少商,降壓大椎;中風十宣穴,救心刺中衝。
不過,要聲明是,「廿四總穴歌」內容中,並全然是筆者發明,它是結合了古典「四總穴歌」、「八總穴歌」,略加修正後,加上屬於筆者「專利」其他十六經驗用穴,編成諧韻五言歌訣,提供學者參考。


延伸閱讀…
臂舉不自如,靈骨太白;感冒兼重咳,風門加肺俞。
廿四總穴歌,臨牀如有神;時時針,發心濟世人!
4.傳統: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孫真人十三鬼穴、回陽九針穴。
「二十四總穴歌」是筆者臨牀驗心得,寶貴,是初級針灸學者基本、用穴,公諸於世,分享。
不過,要聲明是,「廿四總穴歌」內容中,並全然是筆者發明,它是結合了古典「四總穴歌」、「八總穴歌」,略加修正後,加上屬於筆者「專利」其他十六經驗用穴,編成諧韻五言歌訣,提供學者參考。
延伸閱讀…
修正是「四總穴」中「頭項尋列缺」,修改為「頭項尋風池」。
主要理由,是因為「列缺穴」位於手腕關節上方部位,取穴。
以及針刺時刺痛,常會導致患者反感,療效是部取穴,因而將「列缺」更改為「風池穴」,療效而。
歷代醫者經驗用穴,如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孫真人「十三鬼穴歌」、《針灸聚英》中「回陽九針歌」。
針灸用穴,所謂「針如用兵,多」,盡可能使用少數精簡穴位,發揮功能,這是針灸境界,是針灸醫者應努力方向!但願人人能「時時針,發心濟世人」,營造針灸藝術上一層樓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