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軍侵華戰爭打響,1939年開始,日軍中國實行了“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
我們中國人民造成了。
而這場中越戰爭,我國什麼要實行“三光”?説一下,我國實行三光和日軍是,這裏講“三光”是燒光、運光、以及毀光。
1975年開始,越南中越邊界進行侵擾,並讓我們承認東、西、南、中四個羣島領地屬。
東南亞,越南蘇聯支持下走上了“擴張”道路,入侵柬埔寨,自稱是“世界軍事第三大國”。
面越南多次“挑釁”我國1979年時候,讓楊得志和許世友兩位將軍,作為東西線總指揮,進行衞反擊戰,此次調派了9個軍29個步兵師。
,我國《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文章。
這個“世界軍事第三大國”面解放軍進攻,不到10天時間,解放軍打到了河內境界,並且殲滅越軍345師和重創316A師。
1979年3月16日,我軍撤出了越南,宣佈反擊戰,並給了越南一個教訓,解放軍勝利班師。
但撤出軍隊時候,我軍實行了“三光”,“運光、燒光、毀光”。
“運光”,回去路上,能帶走設備和武器統統運光,因為這些武器和設備是中國以前支援越南。
“燒光”,糧食燒光,避免越南軍民有糧食可以阻擋我們撤退,有一個原因,這些糧食是我們以前支援。
“毀光”,重武器、公路、設施炸燬。
這些東西是我們提供,以及幫忙建造。
説到這裏,我們看下越南歷史。
秦始皇時期,派兵佔領了越南北部,到東漢末年。
後來擺脱出來,獨立。
清朝時期,越南遭到法國侵佔,清軍出兵幫助越南抵抗法國。
當日上午十時左右,越南出動軍警拆除友誼關一側難民草棚,並毆打、驅趕華僑。


他們不僅我國邊境侵擾,還公然入侵柬埔寨,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大國”。
面越南挑釁,我軍於1979年2月17日展開衞反擊戰,許世友和楊得志擔任東西線總指揮。
給越南一個教訓,我軍佔領其北部20多個城鎮後撤回,一個月之內取得了勝利。
這場戰鬥中,我軍使用了“三光”政策,那麼是哪“三光”呢?何都説軍活該?我們接着下看。
説到“三光”政策,大家會想到當年日軍慘絕人寰行徑,中國人民造成了災難。
反擊戰“三光”政策,不是日軍“燒光”、“搶光”、“殺光”,而是指燒光、運光、以及毀光。
來説能帶走重武器和設備運走,一些公路和設施炸燬,一些糧食物資燒光。
只有這樣,才能越軍一個教訓,讓他們沒有實力來侵犯中國。
事實上,我國以前對越南算得上是傾囊相助了。
1950年中建交時,越南正在法國進行艱苦卓絕戰爭,當時我國成立,處於百廢待興狀態,但給予越南大量武器裝備、糧食物資等援助,到越南取得勝利。
中越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biên giới Việt-Trung / 戰爭邊界-中),中國方面稱衞反擊戰,是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發生戰爭。
宏觀原因中蘇交惡、蘇聯同越南嘗試推動亞洲集體安全體系、中越兩國領土爭議、南海島嶼歸屬問題及中越邊境衝突[11][12],直接原因為越南入侵柬埔寨並推翻了傾向中國紅色高棉政權。
[13][14][15][16][17][18]中越戰爭是冷戰期間少有社會主義國家間直接戰。
中越戰爭期間中方攻入越南北部領土,宣佈取得了勝利並迅速撤軍終。
開戰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時間內攻佔了越南北部20餘個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佈取得勝利;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越南北部基礎設施進行系統破壞後撤出越南。
越南人民軍中方撤出後宣佈取得了戰爭勝利。
但是其後因為雙方邊境實際控制問題,爆發了兩山戰役後續衝突。
中越戰爭結束後,中美關係進入蜜月期,中國開啟改革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稱這場戰爭中越邊境衞擊作戰或衞擊保衞疆作戰(廣義上是指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中越邊境衝突),中國大陸民間多稱這場戰爭衞反擊戰、衞反擊戰,部分資料稱南疆戰爭、南疆保衞戰或懲戰爭。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稱這場戰爭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chống bành trướng Trung Hoa/戰爭挵彭漲中華)[19]、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biên giới phía Bắc, 1979/戰爭邊界𪰂北, 1979)中邊界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biên giới Việt-Trung/戰爭邊界-中?)。
國際上稱這場戰爭1979年中越戰爭或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20],儘管格意義上而言這場戰爭只是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英語:Third Indochina War)一部分[21][22]。
法越戰爭(1945年-1954年)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北)有着於同盟關係,雙方反當時統治越南法國政權。
越戰(1959年-1975年)期間,中國和蘇聯向北提供了援助,抗美國。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可能引發大規模戰爭。
此後,中國蘇聯持續處於敵狀態,而中美關係則開始正常化。
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首經濟互助委員會。
出於牽制中國目的,1978年11月3日,蘇聯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蘇越條約(越南語:Hiệp ước hữu nghị và hợp tác Liên Xô – Việt Nam)》,支持越南中南半島擴張。
1975年越南統一後,越南決定蘇聯發展外交關係,從而開始中國。
高層方面,越共中央親華派如長徵、武元甲重用,越共中央總書記黎筍首親蘇派掌權,而早在1960年越南勞動黨三大(越南語:Đại hội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III)時黨章(越南語:Điều lệ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中關於毛澤東思想內容刪去。
制止越南侵略柬埔寨,華國鋒擔任軍委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通過當時在任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建議,並於8日下達了作戰決定和命令,命令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以及各軍區抽調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攻擊大量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北方有生力量並以減輕赤柬承受越軍攻擊壓力。
1979年,人民日報報道,越南多次中越邊境挑釁,造成流血事件。
[23]
1975年越南取得越南戰爭勝利統一越南後,將南方私人企業收歸國有,致使華僑華裔財產沒收,並受到政治壓迫,許多平民遭到秘密逮捕和殺害,迫使許多人拋棄財產攜家人逃亡。
[24]一些「戰略要地」,華人要接受無窮無盡「測試」,驅逐離開越南。
越南國內排華事件發生,華僑生活受到了重影響,直接導致大量越南華裔返回中國。
1978年8月25日,正值中越雙方華僑問題舉行副外長級別談判時,中越邊境發生「友誼關事件」。
當日上午十時左右,越南出動軍警拆除友誼關一側難民草棚,並毆打、驅趕華僑。
中國官方統計稱此次事件造成四人死亡,十人受傷,其中九人,並致使1,600餘名華僑友誼關逃入中國境內,另有「數百名」華僑山地逃入中國境內[25]。
於無法越南當時這種反華行為,中國一方面於越南發出譴責,另一方面接收了大量淪為難民越南華裔。
[24]中國以需要安置難民理由之一減少越援助,此舉增加了。
聯合國難民署估計,1970-1990年代間,逃出越南船民介於100萬200萬之間,其中20萬40萬船民海盜殺害或者葬身怒海。
1975年2005年,香港接收了23萬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其中14多萬名越南難民移居海外,遣返6.7萬多名越南船民並安置了近1.6萬名越南難民。
1978年到達香港難民中有六到七成是越南華人。
1979年,華人難民比例接近80%[26]。
現中越雙方陸地疆界長達1,300公里。
1885年前,中屬於宗藩關係,劃定陸地邊境線,地理習慣劃分管轄區域。
但中法戰爭後中國越南宗主權轉於法國,這使中越陸地邊境線化。
隨後中法陸地劃界中部分戰前屬於越南管轄區域歸入中國,這成為中越兩國陸地領土糾紛源頭。
至於南海諸島,當時中法均認為屬於越南(法方認為是無主島嶼),兩國劃界時涉及。
中國雖然宣稱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但此後長期並無完全實際控制。
1930—1933年,法國後侵佔南海九島。
1933年7月19日,法國外宣佈佔領南海九島,後其歸入法屬印度支那管轄。
中華民國海軍海道測量局完成實地測量後,於1935年4月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會刊第二期專門繪製《中國南海各島嶼圖》,確定了中國南海最南疆域線北緯4°,曾母暗沙標在了疆域線之內。
1940年,日本帝國乘二戰歐洲戰場法國納粹德國擊敗機會法國驅逐,將南海諸島歸入日屬台灣管轄。
二戰結束後,中國於1946年收復南海諸島。
1954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越南分裂。
當時南方西貢政府聲稱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並派兵佔領西沙、南沙部分島嶼。
1958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宣佈中國領海度12海里,明確指出:「這項規定適用於包括西沙羣島……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領土」。
9月6日,越南勞動黨中央機關報《人民報》第一版全文刊登中共政權領海聲明。
1958年9月14日,越南政府總理范文同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鄭重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58年9月4日關於領海決定聲明」,「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這項決定」。
[27]
1972年5月越南總理府測量和繪圖局印製《世界地圖集》,中國名稱標注西沙羣島。
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學校九年級《地理》教科書,《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課中寫道:「從南沙、西沙各島到海南島、台灣島、澎湖列島、舟山羣島,……這些島呈弓形狀,構成了保衞中國陸一座『長城』。
」[28]
1974年西沙海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西沙羣島控制權。
1975年,越南統一,河內政府接收原西貢政府控制下南海島嶼,其南海諸島歸屬權官方立場開始改變。
1978年9月起,中越雙方開始指責方軍隊越界。
雖然越南和紅色高棉有過合作,但是當柬埔寨共產黨總書記波爾布特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後,開始實施屠殺,其執政期間,紅色高棉試圖將柬埔寨改造任何階級社會,將所有城市居民強行驅趕農村,實行統治和全國大清洗,屠殺平民兩百萬人。
[29]越南指責紅色高棉政權屠殺居柬越南人,且入侵越南領土,故兩國關係開始化。
1978年5月,巴祝大屠殺發生後,清洗激發了反波爾布特起義,鎮壓後,流亡者越南成立了「柬埔寨救國民族陣線」,領導者是紅色高棉任師長、省委書記高層領導人韓桑林。
1978年,蘇聯和越南簽訂同盟條約;同年12月25日,10萬經歷越戰洗禮越南志願軍發動勢如破竹進攻。
1978年12月,越軍進攻柬埔寨,並於1979年1月7日攻佔金邊,推翻了民主柬埔寨,成立了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1978年12月7日,華國鋒擔任軍委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人民大會堂召開擴大會議,中國決定越南訴諸戰爭。
12月8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下達戰略展開命令,「支援柬埔寨人民越南侵略擴張正義鬥爭,打擊越南反動氣焰,牽制越南侵略行動,爭取我國邊境和平」,命令廣州軍區、昆明軍區參戰部隊及配屬部隊,從秘密機動轉為公開集結,迅速乙種部隊補充人員、裝備擴編戰時甲種部隊,爾後指定地點開進集結,1979年1月10日前完成一切戰鬥準備工作,等待中央軍委命令執行對越機動作戰任務。
預計東西兩線集結6個野戰軍,越北邊境縱縣級城鎮目標,「3-5天時間殲滅越軍1-2個師,速戰速決,震懾越南氣焰」。
13軍偷渡紅河後出動炮兵羣炮擊谷柳外圍諸點,突破越軍第一線防禦。


延伸閱讀…
越南1978年12月25日發動大規模侵柬戰爭後,中共中央軍委於12月31日召開作戰會議,決定擴大作戰規模,全線增加3個野戰軍投入作戰,進攻目標邊境縣級城鎮升級到省會城市,時間延長到15-20天,消滅越軍3-5個師,加大對越南懲罰力度。
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奉命制訂作戰計劃,調整兵力火力部署,所屬參戰部隊於1979年2月15日前完成了一切作戰準備工作。
東西兩線7個野戰軍另2個軍區獨立師、2個地面炮兵師、3個高射炮兵師、2個鐵道兵師、2個通信團、2個防化團、空軍航空兵13個師加3個獨立團另10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開戰後加入2個野戰軍7個步兵師)。
(另空軍航空兵奉命出動各種飛機700餘架,中境地區加強巡邏警戒,準備消滅進攻中國本土越南軍隊,情況下進入越南境內作戰,同時積極做好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準備;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同時完成戰術部署,擔負中國境內機場保衞任務;海軍南海艦隊組建了一支代號217合成艦艇編隊,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120餘艘和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170餘架待命,準備打擊蘇越攻入西沙羣島,以及破壞中國海上鑽井平台,襲中國沿海港口和設施行動。
)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與昆明軍區司令員王必成對調職務。
1979年1月7日中午,楊得志飛抵昆明上任,與王必成進行了工作交接。
當天下午,楊得志飛去了設昆明軍區前進指揮部視察,聽取了前指領導關於作戰準備情況匯報。
昆明軍區40多天裡,他做了大量戰役準備工作,開戰後開前指日夜關注戰局,運籌兵力調配,實施各種指揮。
2月25日夜,楊得志突發急病,26日即專機秘密接回北京治療。
昆明軍區副司令張銍秀任命為代理司令員,軍區第一政委劉志堅、副司令員查玉升等人繼續指揮西線作戰。
1979年2月12日,中共中央軍委下達《中越邊境衞擊作戰命令》,決定於2月17日拂曉,廣西、雲南方同時發起作戰。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訪問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邊境報告》,實際上是全世界宣佈了中國後抉擇。
於本次戰爭起因,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表示:
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國發出警告,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忍無可忍情況下,發動邊界衞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
而越南河內聲廣播電台,指責「北京擴張主義集團」,稱:
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中國)妄圖侵佔鄰邦領土,其稱霸亞洲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奮起反抗外族侵略。
[30]
戰爭中國西線雲南省和東線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雲南方作戰先期楊得志,後期由張銍秀指揮;廣西方作戰當時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
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陸軍第11軍、第13軍、第14軍、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0軍、第54軍、第55軍及第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另1個邊防營、雲南省軍區4個邊防團另3個邊防營)、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3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高炮72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兵種部隊,22萬人,500公里戰線上越南發動了突襲。
越軍一線6個步兵師(第3、345、346、316A、338、325B師)、10餘個地方團、20餘個獨立營及4個炮兵團應戰,後期加入步兵327、337師和若干獨立團、獨立營、特工營、炮兵、工兵、通信單位,參戰正規軍10萬人左右,此外有數量武裝民兵配合作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部署: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欠第149師)東線兵團,許世友指揮,廣西方出擊;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第149師西線兵團,楊得志、張銍秀指揮,雲南方出擊。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線4個軍及大量配屬保障部隊12萬人許世友指揮下分14路進入越南境內。
3時後,北集團突破莫隆,消滅越南一個獨立營,通農縣前進。
41軍122師廣西平孟方向攻擊朔江,41軍123師368團靖西方向進攻茶嶺,42軍125師廣西水口關方向進攻復和。
同日,西線3個軍及配屬保障部隊10餘萬人楊得志指揮下,雲南邊境三個方向攻入越南。
戰爭正式爆發。
當日,東線41軍那坡、靖西出擊。
121師向班莊、123師主力扣屯方向實施穿插作戰,123師368團向茶靈方向實施牽制性攻擊。
122師從平孟、孟麻出擊,包圍朔江地區越軍。
42軍龍州出擊。
126師配屬43軍坦克團佈局關出擊,大出越軍意料,迅速佔領東溪,打開了突破口。
124師後進入戰鬥,4號公路插高平,125師進攻復和。
129師當日攻佔班腮和靠矛山地區。
55軍向同登、坂然進攻。
43軍主力愛店出擊,進攻祿平。
廣西軍區獨立師攻佔越南廣寧省保肯、比勞地區。
同日凌晨,西線第11軍雲南金平縣出擊,攻佔越軍第一線據點西羅樓、巴楠棍、布多地。
13軍偷渡紅河後出動炮兵羣炮擊谷柳外圍諸點,突破越軍第一線防禦。
延伸閱讀…
14軍向老街、班菲、拔坡、班老、孟康、發隆同時發起攻擊。
[31]:306-307
2月18日,東線41軍121師繼續班莊穿插,122師朔江越軍激戰,123師主力繼續扣屯穿插,123師368團攻佔了八達嶺和八姑嶺。
42軍124師奪取了弄梅隧道。
55軍164師攻佔坂然,163、165師繼續圍攻同登越軍。
越軍探壟發動了規模反擊,163師488團擊退。
127師攻佔支馬、龍頭地區,128師攻佔長條山。
西線13軍37師攻佔谷柳後山以北地區,38師殲滅壩灑地區軍,39師進攻嶽山和谷珊西山越軍。
14軍進攻紅河東岸越軍,40師主力攻佔老街周圍各個要點,41師攻佔、發隆外圍陣地,42師殲滅了拔坡、班地區越軍。
[31]:306-30711軍攻殲了封土當面巴南棍、老虎充、麻栗坡一線陣地越軍。
2月19日,東線41軍121師插到班莊,122師部隊突襲並佔領了河廣縣長白山。
42軍穿插高平,124師攻佔博山,125師攻佔復和。
54軍162師水口出境作戰,接替125師繼續進攻復和。
43軍轉入鞏固佔領地區。
西線13軍37師發動夜襲攻克谷柳、保勝,39師攻佔了嶽山防線。
14軍40師攻佔越南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市,41師攻佔孟康。
同日55軍163師開始攻擊同登地區鬼屯炮台、339高地和探某地區,同時展開佔領地區越軍清剿。
[31]:307
2月20日,東線41軍123師1個營插到扣屯,122師繼續朔江突擊,42軍124師推進到高平外圍,54軍162師平江上架橋。
55軍繼續圍攻防守鬼屯炮台、339高地和探某越軍。
西線13軍進抵北瓜姚、登朱、登尚一線,14軍殲發隆地區軍。
2月21日,東線42軍掃清了高平外圍主要點,55軍攻佔了鬼屯炮台。
2月22日,東線41軍122師佔領高平省河廣縣縣城朔江,123師攻佔了河安。
西線13軍39師一部搶佔代乃,切斷了10號公路。
11軍31師一部插到巴沙山口側後,切成了攻擊山口態勢。
2月23日,東線55軍攻殲了探某、339高地越軍,全部攻佔了同登,殲越軍第3師12團主力。
西線11軍攻佔巴沙山口,13軍37師、38師分兩路甘棠構成鉗形攻勢,39師堅守代乃阻擊越軍增援甘棠,越軍316A師發動多次進攻,無法突破解放軍防線。
14軍40師主力進攻龍徽、朗忠地,41軍向郭參穿插,42師攻佔班甘東地區。
2月24日,東線42軍佔領越南高平省省會高平市。
西線14軍40師搶佔朗洋,攻克班羅,41師進至東家。
2月25日,東線41軍、42軍開始平地區敵進行清剿。
西線13軍攻佔黃連山省重鎮甘棠。
[31]:307
2月27日,東線55軍多個方向猛攻諒山市,2天戰鬥基本掃外圍防守越軍,直逼諒山市區。
西線50軍149師分多路沙巴越軍發起穿插進攻,雙方沿10號公路南北地區持續激戰。
3月1日9時30分,東線55軍集中了19個炮兵營306門火炮,諒山市內33個目標進行了火力急襲。
30分鐘內發射炮彈9900多發,諒山市區軍營、火車站、汽車站、發電廠、郵電大樓、省府大樓、市府大樓、公安廳、國際旅行社主要建築物、軍政設施打得千瘡百孔,諒山對外通信中斷、交通中斷、供電中斷,整個城市陷於癱瘓。
越軍一不明單位無線電明話河內總參報告説:「敵人上午8時30分(河內時間北京時間晚1個時)開始炮擊,火力,不可想象,炮聲隆隆,見過這樣炮火,炮彈地轟,數有多少發,所有道路他們封鎖了,我們無法抵擋,要撤退只有爬山。
」炮擊停止後,中國軍隊諒山市區發起猛攻,戰3月2日中午12時,全部攻佔了諒山北市區。
3月2日,54軍162師攻佔越南高平省廣淵。
[31]:307
3月3日,東線廣西軍區獨立師攻殲了廣寧省橫模地區軍。
西線11軍31師攻佔封土,50軍149師佔領越南黃連山省避暑勝地沙壩,14軍攻佔鋪樓、郭參。
東線,42軍124師攻佔茶嶺,54軍161師攻佔脱朗。
[31]:307-308
3月4日,東線55軍打過淇江,當天攻佔諒山南市區,淇江以南推進了5公里,攻佔迷邁山43軍127師形成了威逼河內態勢。
[31]:308
3月5日,東線42軍126師攻佔下琅,廣西軍區獨立師攻佔廣寧省高巴嶺。
當日晚,中國宣佈達到懲罰作戰目的,開始越南撤軍。
晚幾個時後,越南宣佈國總動員令,表示要抵抗。
[31]:308
3月6日起,中國軍隊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方式,開始撤退。
此期間中國軍隊大量民生工礦物資運回國(其中大多數中國無償支援越南物資)。
撤軍過程中,中國軍隊有計劃地摧毀了越北地區大量越南軍政設施,破壞其戰爭潛力。
3月12日,東線諒山方向中國軍隊完成撤軍。
3月13日,西線雲南方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線以內。
東線高平方向中國軍隊繼續回撤,並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遠程砲火掩護撤軍,導致越軍無法發動大規模追擊行動。
3月16日22時20分,後一輛軍車回到中國領土,東線中國軍隊完成撤軍。
同日,中國宣佈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5月30日,東線許世友總指揮廣州軍區前進指揮部南寧班師回到廣州。
[3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