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户”。
西周時禁止貴族貧民通婚,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門第級,士族庶族之間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陽滿氏,彈劾“惟利是求”,並擬“禁錮”。
士族制度隋唐時消失,門當户成為古代婚姻習俗。
從社會早期“門當户”制度演變而來了“不婚”。
“六禮”,婚姻正式成立。


中國婚姻制度中“門當户”,“不婚”是指“娶妻”,而非指“納妾”。
如“秦淮八豔”董小宛、柳如是人,縱然是貌美如仙,只能做妾。
“千年修得枕眠”這一句民間俗語是説男女之間,今生之前要修千年緣份,為夫妻。
古人締結婚姻程序西周以來,沿用”六禮”,是“納採”,媒妁之言,男方到了適婚年齡,託媒人找到女方求婚。
第二步是“問名”,媒人會問女方生辰,以及女方生母姓氏,確定女方是嫡出或庶出。
第三步是”納吉”,西周時期是在家廟占卜定吉凶。
如果相合吉利,進“納徵”,男方下聘禮到女方家,婚約既告完成。
“請期”,是男方占卜方式選出吉日,與女方家商定婚期。
“親迎”,結婚儀式,需男方到女方家親自迎娶。
“六禮”,婚姻正式成立。
聘娶六禮中,雁是禮品。
雁是候鳥,比喻男女婚前守信約,婚後夫妻堅貞不渝。
雁是隨陽鳥,比喻婦人出嫁夫。
兩個今生素相識人,他們姻緣要生辰八字批合吉凶,幾世修緣,今生出生之時,定下姻緣,所謂“姻緣天定”。
“滄海難為水,巫山不是雲。
”這句詩表達了丈夫對亡妻感情。
古代禮制要求下,這是一種精神貞潔。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西周以來實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只有在一些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候實行一夫多妻制度。
這種制度要求男子可以有很多個女子,但是妻子只能有一個,妾地位不能妻等同。
元稹,蘇軾文人,髮妻亡後,兩行清淚感嘆十年生死兩茫茫,這是一種精神上。


延伸閱讀…
古代婚姻制度承認妻地位,是“六禮”程序,娶進門妻,所以叫做“娶妻”。
納妾形式等同於買賣交易。
家庭中,只有妻子丈夫有權利,得到丈夫。
男女做出婚姻承諾相受一生,即使一方亡不能背叛。
丈夫先亡,妻子守節。
妻子亡,丈夫在精神上守節。
喪妻後,男子娶妻,稱做“繼室”或“續絃”,第一任妻子稱做“元配”。
墓穴之中棺木,祠堂之中牌位,正位只能是丈夫和原配妻子,繼室只能居於偏位。
元稹,蘇軾文人,髮妻亡後,兩行清淚感嘆十年生死兩茫茫,這是一種精神上。
延伸閱讀…
“夫妻本是林鳥”,男女結為夫妻,白頭偕老。
夫權中國社會,離婚主要“七出”。
出妻即男子制休妻,是我國古代社會主要離婚方式。
我國古代“禮”和“法”為男子休妻規定了七種理由,即“七出”。
《戴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父母,是指兒媳順公婆,得不到公婆,成為出妻理由。
無子,即妻子不生兒子。
淫,即指妻子人通姦。
妒忌,男子娶一個正妻外,還可以納妾。
如果女子不準丈夫納妾,男子可以此為理由她休掉。
疾,指妻子患有傳染性疾病。
多言,指妻子多言多語,離間了夫家親屬關係。
竊盜,指妻子動用家庭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