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和我,第一次養魚是時候逛街讓爸媽買小金魚,帶回家養玻璃魚缸裏,或或短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何”撒手人寰,後接觸養魚。
去年冬天,突然想要再續前緣我開了兩口魚缸,發現了“古法生態缸”養魚這種形式,植物為核心形成維護量微型生態系統,省心活,是值得嘗試城市家庭寵物。
下面這條短視頻是生態缸之前一個版本樣子。
下面,我會介紹一下這種養法特點,以及一些物品和生物推薦,作為引子供入門參考。
氮循環是魚兒性命關鍵環節,很多時候死魚因為氮元素出了問題。
這裏是一個簡化模型:魚吃食後,排泄物微生物轉化成氨氮,隨後進一步轉化成亞硝酸鹽,後變為硝酸鹽,這個過程大致上稱作硝化作用。
其中氨氮和亞硝酸鹽魚有劇毒,硝酸鹽有低毒,濃度高到程度後魚會生病死亡。
自然界中水體夠,因此這些有害物質累積之前代謝掉。
如果選擇了圓形陶瓷盆,建議直徑30釐米,太小話水質波動魚會吃不消,我自己是直徑40釐米,兼顧陽台空間觀賞性。


生態缸可以省略過濾,主要通過植物吸收氮,保持水質。
狹義上造景草缸,我們生態缸會大量使用浮萍、挺水植物,適合傳統風格造景之外,是因為它們吸收氮元素能力。
原因之一是,植物主要通過光合作用來吸收氮元素,而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水中含量,因此草缸那些完全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狹義草缸當中還需要人工泵入二氧化碳。
而省心、投入目標生態缸,會選擇冒出水面挺水植物吸收空氣中自帶二氧化碳。
下面是幾個推薦植物種類:這幾位吸收氨氮能力,可以個人審美來選擇品種,開缸可以買幾片,温度情況下會得水面是。
注意不要丟棄到水體當中,否則變成入侵植物。
挺水植物是淨水主力,它們躥得飛快個頭可見一斑。
可以直接種底沙當中,但如果你水下有造景打算,那可以容器先種放入水中直接掛缸,避免根系過於發達,侵佔空間且。
這幾種是於美觀造景,但有淨水作用,鑷子夾住根部插入底沙栽種完成了。
珍珠、宮廷草、竹節草是非常容易活水草,無需二氧化碳和肥力,而珍珠這種地毯型水草則需要基肥或自帶肥力水草泥才能爬開。
水生植物種類,這裏只是我個人傾向使用幾種,實操中生態缸玩家植物搭配出各種花樣了,可以多多嘗試。
以上提到這些植物需要陽光生,因此魚缸放在陽台光照但會時間暴曬地方,沒有話考慮植物燈。
得多了修剪扔掉一些,本質上氮元素變成了植物根莖葉一部分,通過修剪來移出整個系統。
有了理論,可以開始準備材料,着手搭建魚缸了。
選擇是陶瓷盆(水培碗蓮盆)、大瓦缸以及塑料週轉箱,而玻璃缸還是適合有過濾缸,於生態缸。
如果選擇了圓形陶瓷盆,建議直徑30釐米,太小話水質波動魚會吃不消,我自己是直徑40釐米,兼顧陽台空間觀賞性。
深度建議20釐米以上,深水體,但是水底種草了。
電商平台典型陶瓷缸,如果家裏有閒置大水缸可以底沙種類,但我認為適合新手是火山石顆粒,1釐米內尺寸適中。
它多孔結構本身適合水草紮根,可以吸附水中雜質避免漂浮,順便做水草肥料,而且孔隙能培養少量硝化細菌,進一步加快氮元素轉化。
同時,火山石本身基本改變水質、會肥水,如果使用水草泥,時不時換水,避免水力過肥,而且幾年後會粉化,需要翻缸。
其他無肥力底沙包括溪流砂、陶粒。
前面説過,生態缸不是過濾,因此水泵是選配物品,但開缸前期配上一個,會讓度係數降低。
如果不想插電,可以小太陽能板供電。
後來我換上了流水陶罐,裏面放上火山石來種植銅錢草,進一步增加吸收有害物質能力上限,佔缸內空間。
有一些零散工具,例如鑷子、温度計、吸魚便用吸管、換水用虹吸軟管,可以需購買。
至於外圍裝飾,發揮個人想象力和審美的時候啦!關於魚品種選擇,普通金魚確實皮實,但我個人認為並適合新手在家裏飼養:金魚吃得多拉得多,水質污染,且成體,太小水體讓它們活得。
加上金魚喜歡啃草習性,合生態缸了。
有些人會養斑馬魚、孔雀魚,但這裏我要請出我認適合生態缸小型魚:觀背鱂。
鱂原生品種褐色,眼睛發藍,東亞,有農村生活經歷、年紀人可能水稻田、池塘裏見過它。
而觀背鱂(稱作錦鱂)是日本漁場和玩家多年育種而產生一個人工種類,從名字可以看出主要是俯視觀賞。
花色繁多,體長兩三釐米左右,適合空間陽台地飼養。
是皮實,氧氣需求且高低温,説水温0-40攝氏度可以生存,我自己經驗是室內陽台冬到夏10-35度毫無壓力。
大水體一個優勢水,氣温變化時水升温和降温,魚適應時間。


延伸閱讀…
觀背鱂品種眾、表現複雜,我瞭解一小部分,這裏推薦兩適合新手種類:楊貴妃(簡稱貴妃)和干支(作幹),以及它們衍生種。
貴妃是像傳統草金魚基礎品種,通體橙紅色,是日本早期培育出鱂典品種之一,冠上了楊玉環名字。
有一個接近但品種叫做紅帝。
此基礎上培育出了紅白、紅星光,很契合傳統審美。
干支擁有銀藍色鱗片,光照下會反射光,可以説是有代表性觀背鱂。
有提後表現子類「鐵甲面」和「極龍」,有培育出來鰭瑪麗亞、龍藍。
許多其他品種雜交繁殖最初是干支基礎。
這兩種基礎款因為基因原始,體質整體來説會名品種皮一些,加上價格,適合新手飼養。
後續想要繼續探索話,有很多表現等待發掘,例如我前段時間買到藍寶石。
要注意是,大部分品種需要深色容器和光照會有好看顏色。
不過建議個人玩家追求品種是要,一是個別品種價格確實離譜,二是繁殖後代有幾率返祖,失去華麗外表變得灰不溜秋,若品種混養出現。
雖説生態缸形成了生態系統,但規模夠複雜,並不能內部自循環,和外界還是會有物質交換,其中主要來源餵食。
因此,魚密度、餵食量和換水這三個要素是牽制:要想魚缸,魚密度不可,來説是1升水養1釐米魚,些可以1升水1條小型魚;餵食不可太多,温暖天氣每天1-2次,每次1-2分鐘內吃完算了,否則排泄物過多,且飼料會剩下污染水質;一兩週換個三分之一水可以幫助移除有害物質,讓水質。
這其中要有一條做得,否則水質惡化引發連鎖反應。
我做了下面這張三圈圖來解釋我這個觀點。
温度是魚殺手,相比水温本身,時間內變化温度魚來説致命。
大水體一個優勢水,氣温變化時水升温和降温,魚適應時間。
延伸閱讀…
同時,儘量避免放在室外以及陽光時間直射地方,可以防止水温震盪。
換水前,儘量來水放置一天,散去魚和硝化細菌氯化合物,同時讓温度趨同。
另外要注意低温時魚消化功能,植物吸收能力,浮萍可能會凋亡很多,因此20度以下要開始減少餵食,10-15度喂得非常少了。
天氣轉暖、植物復甦後,恢復餵食頻率。
這兩者讓很多人深惡痛絕,而且相伴出現,因為螺藻類食。
實際上環境裏總會有藻類孢子存在,總會長藻,完全杜絕。
藻類作為低等生物,會我們植物壓制,因此只要儘量保證植物生長條件,出現大規模暴藻。
而藻類,螺會缺少食物而無法大量繁殖。
此外,購入水草時仔細檢查剔除潛在螺卵、藥物浸泡是一種源頭防螺方法。
有些玩家會放置少量螺用於藻,但新手如果沒有控制好數量把握還是要嘗試。
這裏推薦幾個我看up主,讓我學到了養魚知識。
魚渣實驗室:乾貨很多,特色是實驗分析,一些口耳相傳含糊不清經驗或誤傳這裏得到了量化。
各類觀賞水族有涉獵。
雲端樹cloudtree:專注觀背鱂科普,看了他視頻我搞懂了它們數不勝數品種和表現。
等待時陪伴:隨拍記錄主,主打一個佛系養魚,是看到他擺攤賣小魚系列,很有意思。
Youtube博主Ryo Watanabe:來自日本英文水族博主,可能是自身文化背景緣故,講述視角會照顧到日本以外觀眾。
鱂之外關注其他各種觀賞魚,適合瞭解日本水族文化。
觀賞水族環境自成一個小系統,維持其是寵物生活關鍵。
而生態缸中,這種來自植物和動物和諧共生,二者觀賞對象,成為生態缸魅力來源。
實際運行中大部分可能出現問題實際上來系統,例如暴藻水體肥力超過了植物吸收能力或是植物狀態,藻類作為替補及時出現,程度上起到了維護水質作用。
因此,只要控制住折騰小手,生態缸運行還是省心。
,鑽研話,它可以有足夠深度讓你沉迷其中。
後,如果你有開缸打算,那麼祝你順利擁有這麼一方陽台上世外桃源。
本文收錄值得買 「優質內容激勵計劃·每週精選」,點擊瞭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