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庫房」問題日益嚴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這些年來,由於政府對資金的管控不當,導致國庫日益空虛,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令人堪憂。為了深入探討這一問題,我們將從歷史背景、現狀分析以及對策建議三個方面來展開研究。
- 港府的財政儲備
據瞭解,港府在2018年擁有相當於26.4個月政府開支的財政儲備,但目前僅夠支付12個月的政府開支,這是自26年以來最低的水平。面對資金緊張的局面,港府仍計劃推行「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項目,估計耗資至少5,800億港元。公眾就「明日大嶼」的諮詢將於31日結束。香港社會對此存在反對聲音,擔心該項目可能成為一項徒耗資源的「大白象」工程。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前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合作,發表《明日大嶼對香港的公共財政危機》報告,分析香港未來的公共財政狀況及「明日大嶼」填海工程可能帶來的影響。「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港府的治療方法並未對癥下藥,引述報告指出,香港公共財政已出現結構性赤字,若政府執意推進「明日大嶼」,將使香港經濟陷入困境。陳可淳説:根據報告,若政府在2028至2029年財政年度發債,即使不考慮利息,也會耗盡庫房資源,而到了2041年,債務總額可能達到7萬億港元。政府經常忽略發債的本質,即是一種借錢方式,需要支付利息,且最終連本帶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