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不僅是傳統中式家居的特色元素,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它起源於古代,最初用於分隔空間,後來逐漸演變成具有裝飾功能的家居用品。屏風的多樣性體現在其材質、圖案和工藝上,每一扇屏風都是一件藝術品。現代生活中,屏風不僅在住宅中發揮作用,更是商業空間中營造氛圍的重要元素。
屏風的材質與工藝
古代屏風的製作材料多樣,有木質、竹質、紗質等。其中,以紅木為材料的屏風因其堅固耐用和高貴典
屏風,是我們經常能見到的物品,也是中式廳堂或其他建築中常見的傢俱,擔當着多種角色,發揮着實用與裝飾功能。在古代,屏風用於保護地位尊貴者,不僅能夠提供靠背舒適,還能在前廳設置隔斷,形成私密空間。傳統屏風有落地式和摺疊式兩種,摺疊式屏風通常有兩面至十二面,根據不同時期,屏風的設計有所不同。南越王墓中的雙面彩繪屏風和長沙馬王堆的木五彩屏風都是著名的例子。清代以後,花鳥題材的烏木十二扇屏成為審美主流。在嚴肅場合,小面積的屏風能夠形成隔斷,使空間更加靈活。此外,大面積的屏風常設於園林或宅院入口,形成半封閉空間,避免閒雜人等進入。
李後主某次召寵臣馮延巳入宮,馮走至宮門口膽怯不前。後主久候不至,遣人察看,原來馮延巳誤將一旁屏風上畫的仕女當作真實存在的宮嬪。後主親至,方知是誤會。此屏風因經風雨,木質難存,後人乃以牆代之,即今日之影壁,成語“禍起蕭牆”源於此。屏風形式多變,有無底座的,有以絹為表面的,簡者素屏如明月入室,繁者如南唐之“皂羅糊屏風”,以黑養目。高級別的屏風常有簡約裝飾,如周天子之斧扆,唐太宗之屏風,常載有政務信息或名人格言,既實用又顯高雅。丹青大家之作常見於屏風,如曹不興、王維、曹霸等,而名人文脈亦常引於此,如張籍、元稹、白居易等。屏風既為居室增添美感,亦為文人墨客創作之所。
在金代,人們對奢華生活的追求達到頂峯,許多人在裝飾和使用屏風上極盡其能。例如,三國時的吳主孫亮命人製作金螭屏風,並在上面繪製了百家之圖。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對高級別、珍稀物品的追求。然而,屏風並不僅僅是用來彰顯地位和財富,它們也具有實際功能,如為人們提供隔音和保暖的效果。在唐代,權臣楊國忠就因為受不了寒冷,讓肥胖的姬妾圍坐在牀邊以保持温暖,這種做法被戲稱為“肉屏風”。但這種奢靡往往與人們的品德和行為相對立,如漢代的陳萬年和南齊的王琨,他們在屏風上設置釘子或掛上物品,以防止他人偷竊,這反映了他們對人性的不信任和自私。相比之下,唐代詩僧無悶的詩作《寒林石屏風》展現了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對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南齊的蕭鏗在被屏風壓傷後仍能談笑風生,則表現了他的從容和豁達。總之,屏風作為一件家居用品,往往承載着深厚的人文內涵和社會風俗,它們不僅是藝術品,也是歷史的見證。
古時候的屏風,不僅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更是風水學上的重要物件。據史料記載,屏風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周初期,當時被稱為“邸”,之後逐漸普及到民間,成為室內裝飾的熱門選擇。如今,屏風在風水佈局中扮演著擋煞、納福、聚氣等多重角色,其效用不僅在於實用性,更體現了中式美學的深厚內涵。現代家居中,屏風既可用於隔斷,也可作為裝飾元素,對室內環境的風水影響不可低估。恰當擺設屏風,能夠為日常起居帶來吉祥運勢。
玄關屏風:門庭若市,財氣亨通
當家宅的大門未能恰當對位,形成了一種門庭若市的局勢,這時,玄關屏風就能發揮其玄妙之處。它不僅能夠作為一道天然的屏障,減緩氣流的直接穿過,更能夠聚集財氣,為家庭帶來更多的吉祥和運勢。在沒有屏風隔斷的客廳中,氣流往往會直來直去,宛如長驅直入,勢不可擋。然而,一旦引入屏風隔斷,氣流便會繞着屏風迴旋而過,這樣的迴旋不僅使得氣流更加舒緩自然,還能夠擋住外界強勢氣流的衝擊,使室內氣流的速度與人之血氣流速保持一致,從而對居住者的身心產生積極的影響。一個恰當的屏風佈置能夠為家庭帶來事業成功、生意興隆以及身體健康的好運。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客廳中設置屏風能夠減緩氣流速度,使得接近人體的氣流與人體內氣血的流動速度相匹配,這種一致性給人帶來舒適感,對身心健康極為有利。舒適的氣流環境也能提升心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客廳屏風:裝飾之選,氣流調節
在客廳中擺放屏風不僅能夠展現一個家庭的獨特審美,還能夠在客廳入口處形成玄關,使空間佈局更具條理。例如,可以在羅漢牀旁邊搭配一個精緻的手繪屏風,再配上淡雅的窗簾和木質燈罩的落地燈,這樣不僅能為午後的小憩營造出一個自然的屏障,減少陽光的直射,還能讓人沉浸在古詩詞所描述的悠然忘我之境中。這種簡單的佈置卻能創造出一個慵懶而愜意的氛圍


延伸閲讀…
Behind the screen: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pingfeng” 屏風的歷史
延伸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