鉞:從禮器到軍權的象徵
鉞作為禮器,象徵着軍事指揮權和王權。在長江下游的崧澤至良渚文化時期,鉞在高等級墓葬中頻繁出現。在江蘇張家港東山村遺址中,發現了崧澤文化早中期的具代表性的高等級大墓及大型房址。其中,M90墓葬是迄今發現隨葬品數量最多的一座,包括5件大型石鉞、2件大型石錛、19件玉器和33件陶器等。玉器和石鉞的數量也是崧澤文化之最。


鉞:從禮器到軍權的象徵
鉞作為禮器,象徵着軍事指揮權和王權。在長江下游的崧澤至良渚文化時期,鉞在高等級墓葬中頻繁出現。在江蘇張家港東山村遺址中,發現了崧澤文化早中期的具代表性的高等級大墓及大型房址。其中,M90墓葬是迄今發現隨葬品數量最多的一座,包括5件大型石鉞、2件大型石錛、19件玉器和33件陶器等。玉器和石鉞的數量也是崧澤文化之最。
凌家灘遺址07M23中出土了330件文物,包括200件玉器、97件石器、31件陶器,以及其他碎骨和綠松石。墓葬中隨葬的玉石器排列緊湊而密集,是中國同時期考古隨葬品最為豐富的墓葬之一。凌家灘文化以制玉、用玉高度發達著稱,是良渚文明的源頭之一。
鉞王的位置與構造
“鉞王”出土時位於墓主人的左手位置,而鉞瑁則與鉞鐓相距約八十釐米。由於有機質柄的腐朽,我們只能從鑲嵌在柄上的小玉粒推測其原貌。然而,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出土的陶尊上的刻劃紋樣提供了新的線索,這些紋樣可能是對鉞的組合結構的記錄,彌補了有機質柄無法保存的缺憾。


延伸閲讀…
鉞王的位置與構造
“鉞王”出土時位於墓主人的左手位置,而鉞瑁則與鉞鐓相距約八十釐米。由於有機質柄的腐朽,我們只能從鑲嵌在柄上的小玉粒推測其原貌。然而,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出土的陶尊上的刻劃紋樣提供了新的線索,這些紋樣可能是對鉞的組合結構的記錄,彌補了有機質柄無法保存的缺憾。
延伸閲讀…
文物描述 | “鉞王”和“琮王”以其精湛的琢刻藝術和背後的神祇象徵而聞名。 |
發現地點 | 墓主人的左手位置,以及與之相距約八十釐米的鉞瑁和鉞鐓。 |
文化價值 | 這些文物不僅是藝術品,也是研究古代社會結構和信仰的重要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