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山書道館,一個靜謐而又充滿文化氣息的殿堂,坐落於山清水秀之間。這裡,是書法愛好者的桃花源,是藝文人士的靜修之地。黃華山書道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藴和精湛的書法藝術,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前來朝聖,成為當代書法藝術的重要推手。
交流與合作
今年2023台灣文博會回歸台北,串聯舊空總、國家鐵道博物館、松煙、華山文創園區和花博爭艷館五大文化場域,以及五個副展館,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文博會。通過對台灣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城鄉發展和庶民生活等創作脈絡的深入探索,展會呈現了「台灣野生原力」的創作主題。
東草坪打造的球體、超高解析度沉浸影音體驗
裸眼VR效果「FUTURE VISION LAB 2023」DOME穹頂展演實驗場


總策展人吳漢中表示,今年的文博會以跨界、重組、協作的精神,引領未來文創趨勢。例如,IP館與文策院合作,展示了台灣插畫圖文IP創作者的卓越創作能量。此外,文博會還首次邀請30多個表演藝術團隊連續10天在兩座馬戲篷內演出,創造近2萬個觀賞席次,為參觀者帶來魔幻般的視覺體驗。
2023台灣文博會於9月22日開幕,展期至10月1日,長達10天。這是一段探索台灣蓬勃、不受拘束、如同野生力量般的文化之旅,推動台灣文化走向國際,持續創造風靡世界的台灣文化新類型。
文博會亮點
-
主題館:「野性博物館」
展現
首都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鷹架文化科技展示
FOCASA雙馬戲篷結合表演團隊跨場域演出
古蹟舊辦公大樓修復工程「Working in Progress X 鷹架GPU」文化科技裝置藝術
東草坪打造的球體、超高解析度沉浸影音體驗
裸眼VR效果「FUTURE VISION LAB 2023」DOME穹頂展演實驗場
「打開空總」揭開對首都新未來的想像,其中「打開空總X AI多重未來」以結合AI科技藝術的方式,讓民眾參與空總重生的過程。
策展團隊代表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王俊雄
國家鐵道博物館以「鐵博.新生」為概念,首度開放「總辦公室」、「澡堂」、「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等4大重點展區,並以修復完成的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推出試乘體驗。從鐵道文化深入認識台灣當時社經發展的脈絡,重新喚起國民共同的鐵道記憶。(完整介紹:2023台灣文博會懶人包| 鐵博籌備處開放4大展區、藍皮柴油客車台北試乘9/15開始預約)
松煙有呈現台灣各地風土的地方主題館,從生態學的「野化論」為詮釋主軸,以跳浪穿山、跨域盛典、野化推手及野生捕貨為4大展區。並首度邀集工藝創作者組成工藝主題館,呼應空總結合建築構造的大型竹編地景藝術創作外,也呈現工藝創作的產業面向。
記憶連結以單一感官傳遞品牌訊息,展現台灣手作温度


延伸閲讀…
台灣IP實力“站出來”,國際交流論壇促進國際授權機會
台灣生命力展現於最野地方,結合信仰、民俗及地方特色
手作、旅行、體驗多維化,建立品牌的立體感
記憶連結以單一感官傳遞品牌訊息,展現台灣手作温度
延伸閲讀…
華山、松煙3大展區展出,花博爭艷館展區為IP授權商展
540個國內外文創品牌、IP授權業者共襄盛舉,創下新高
鼓勵年輕世代投入,提供細緻規劃與銷售平台
台灣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等為副展館,共襄文博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