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温的著作】將出現一位聖人 |修訂二版 |並指出了他的來歷 |

【劉伯温的著作】將出現一位聖人 |修訂二版 |並指出了他的來歷 |

劉伯温的著作在當時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不僅限於其精準的預言,更重要的是它們包含了對自然法則的探索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劉伯温的智慧透過這些著作傳世,成為後人研究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依據。

北京城建傳奇:〈劉伯温與哪吒城〉的角色解碼

近年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內的嘉賓餐廳壁畫引起了眾多旅客的注意。這幅名為〈哪吒鬧海〉的畫作,畫面色彩繽紛,神態誇張,暗藏著一個家喻户曉的故事:北京城是依據哪吒太子的模樣建造的。這個傳説在民間廣為流傳,但鮮有學術研究探討其來源和真實性。本書作者陳學霖教授,一位著名美籍華裔歷史學家,決心投入對北京城建置的研究,以學術專著形式解開這個傳説的神秘面紗。

  • 陳學霖教授是享有盛譽的歷史學家,對宋、金、元、明歷史均有深刻研究。他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從民間傳説和歷史文獻中尋找線索,嘗試揭開北京城建的神秘面紗。

    由於論文題目選擇以明太祖之輔弼劉基為研究對象,特別是探討其在小説稗聞及民間信仰中之神化過程,因此,務須解決劉伯温製造北京城故事之源起。這成為了促使我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的一個契機。

    劉伯温的著作 Play

  • 再版之際,編輯部對書中內容進行了精校,並

    自幼年時,於長輩及鄰裏之間即有所聞,中國古時有位大名鼎鼎、神秘莫測之預言家,劉伯温。然對其事蹟,卻知之甚少。直至入讀香港大學,方知其為明太祖朱元璋之軍師、浙江青田人士,劉基是也。後選修《明史》,對劉基之勳業方有更深入之認識。但對於其如何演變為神化之傳奇人物,卻深感疑惑。雖對劉伯温之事多有好奇,但因年少好遊,且興趣廣泛,故於畢業後,進入崇基書院擔任歷史助教之時,暫將鑽研劉伯温之問題擱置。

    普林斯頓大學時期與劉伯温之緣起

    1963年秋,幸得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學位。於此期間,與劉伯温之不解之緣始於選修牟復禮教授之「中國近代革命史」及「中國文化史專題」課程。

    劉伯温的著作

    劉基,字伯温,乃明太祖之輔弼,浙江青田人也。在民間社會中,一直以其神化之形象流傳後世。其從一位勳名蓋世之功臣,演變為通曉天文曆數、撰作預言書之神秘人物,此轉變之來歷,實為一難解之謎。

    由於論文題目選擇以明太祖之輔弼劉基為研究對象,特別是探討其在小説稗聞及民間信仰中之神化過程,因此,務須解決劉伯温製造北京城故事之源起。這成為了促使我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的一個契機。

    牟師早歲遊學華夏,取得金陵(今南京)大學文學士,學術湛深,識見淵博,是一位知名的漢學家。

    他曾在學術大師王崇武門下修習明史,因此當他知悉我對劉基有所研究,便鼓勵我專研明史,並建議我探討元朝忽必烈的漢人輔佐、釋道兼資的劉秉忠(僧子聰)的貢獻,作為劉基研究的進階。這個建議高瞻遠矚,因為劉秉忠與劉基不僅在事蹟上有所類似,更是歷史上的風雲人物,兩者的傳説相互交織,對研究明初歷史也有其必要性。

    • 在上學期結束後,牟師根據我的進度,建議我撰寫一篇學術報告。在牟師的指導下,我完成了這篇報告,並獲得極高的評價。牟師不僅鼓勵我繼續鑽研蒙元史,還將我的論文推薦至荷蘭萊登出版的《通報》(T’oung Pao)學報上發表,該論文在1967年成功刊出。這次發表不僅引導我深入蒙元史的研究,也對我後來的劉伯温研究產生了深刻的啟發。

      劉伯温的著作

      • 在普林斯頓的第二年,由於牟師休假,我有機會修讀其他外國史課程,並旁聽了劉子健教授的「中國政制史」及「宋史專題」,這使我獲得了更廣闊的視野。同時,在學系的資助下,我每週乘車到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參與狄別瑞(Wm. Theodore de Bary)教授主導的「明代研究討論會」。這個每週一次的研究生集會,邀請了哥大及國內外訪問學者進行講座,主題涵蓋政治、社會、經濟、思想、宗教、文學及藝術等,學員們在此相互交流學習,收穫豐富。
    黃仁宇教授的明代研究與哥大、普大的學緣

    在哥大的求學期間,我得以結識如狄別瑞、夏志清、蔣彝、唐德剛等知名的教授,並參與了由富路特主持的「明人傳記計畫」,與房兆楹、杜聯喆等學者共同工作。此外,我在普大利用葛思德東方書庫和哥大東亞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著手撰寫我的博士論文《劉基:一個中國皇帝的謀士的雙重形象》。論文聚焦於劉基在官方文獻及民間傳説中的不同形象,以及他是如何從一個正史中的角色轉變為傳説中的劉伯温。在教學與研究的空餘時間,我完成了論文初稿,並得到劉、黃二位教授的肯定。在奧克蘭大學任教的兩年,我繼續鑽研明代史事,為我的研究奠下了堅實的基礎。

    階段 事件

    東亞語文系研究中心

    基金授予與主要任務

    澳洲國立大學的訪問學者

    • 戰功卓著的蒙古將軍:馬可·柴達木對馬可·波羅傳奇的影響

      馬可·波羅是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他的傳奇故事《馬可·波羅遊記》記載了他13世紀時在東方的冒險經歷。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部遊記中的一些描述可能受到了另一個歷史人物的影響,那就是蒙古將軍馬可·柴達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提到的某些事件和地點,與馬可·柴達木的徵戰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之間是否存在聯繫,以及馬可·波羅是否可能是馬可·柴達木的故事的傳播者,這一問題一直以來都激起了學者的興趣。

    • 馬可·波羅與馬可·柴達木:歷史迷霧中的真相探索

      人物 描述
      馬可·波羅 義大利旅行家,遊記作者
      馬可·柴達木 蒙古將軍,戰功卓著

      馬可·波羅的遊記被認為是對13世紀蒙古帝國時期的重要描述,但研究人員在其內容中發現了與另一位著名的蒙古將領馬可·柴達木的戰功和行蹤相似之處。這是否意味著馬可·波羅的著作中融入了馬可·柴達木的傳説?學者們正試圖解開這個歷史謎題。

      劉伯温的著作 Play

      延伸閲讀…

      劉伯温

      劉伯温預言2024年「將出現一位聖人」,並指出了他的來歷?

    在此期間,我發表了一篇論文,關於鐵冠道人張中的預言傳説,該論文基於我為《名人傳》所寫的張中傳,並收錄在1973年出版的《極東學誌》。這些研究經驗為我日後的明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基礎。

    從蒙古傳説揭開北京建城之謎

    明史研究的新里程

    拙著《明代名人傳》上下兩冊,共計1644頁,其中我執筆的傳記部分約佔了六分之一強,可謂為明史研究增磚添瓦。回顧博士論文撰寫時期,由於缺乏明確思路,對於劉伯温參與北京城規劃的傳説,我只能暫時擱置,期待未來機緣揭曉。這個機緣終於在《明代名人傳》工作完畢,我準備返回香港探親,並前往華盛頓大學任教之際降臨。1972年春,美國蒙古學會慶祝拉鐵摩爾教授七十誕辰,其編輯的紀念論文集發表了蒙古史專家司律義司鐸的一篇重要論文,題為《蒙文鈔本關於永樂皇帝的祖先為蒙古汗的傳説》。該文揭示了一份1907年抄錄的蒙古民間傳説,名為〈大明永樂皇帝如何建造北京城〉。故事背景是相傳永樂為元順帝之子,因父王被朱元璋俘虜,他本人被發配到北平邊塞,被要求在當地修築一座城市。在修城過程中,他獲得生母碩妃的錦囊,內含求援謀士劉伯温的訊息,最終得以成功完成城市建設。司司鐸對蒙文鈔本進行了拉丁音寫和英文翻譯,並附有簡短導言,但未對明人史籍進行深入探討。這份資料為我解開劉伯温建城傳説的謎團提供了關鍵線索,因為它解答了為何在年代上並不相連的永樂與劉伯温會在傳説中聯繫在一起,以及劉伯温與北京建城之間的關聯。儘管該文並未解決所有的疑難,尤其是「哪吒城」的傳説,但它指明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我意識到要徹底解決這個謎題,必須從蒙古傳説入手。因此,在我安頓

    華大:美國西部的中國研究重鎮

    中華文化與歷史研究在美國西海岸找到堅實的立足點,這一切都歸功於1950年代初成立的遠東及俄國研究所。該所由戴德教授創立,他延請了眾多學界名流,包括蕭公權、李方桂、施友忠、梅谷、衞德明和鮑培。這些學者的到來,為華大注入了深厚的學術底藴,使其成為吸引海內外學生的熱門學府。

    我的華大任教經歷

    • 我得以加入華大的教職,是得益於衞德明教授的引薦和牟復禮教授的支持。
    • 當時,許多資深教授已經退休,華大內部的華裔教授數量有限,包括施友忠、徐道鄰、馬逢華和張桂生。
    • 我的教學和研究領域逐漸擴展,涵蓋了宋、元、明三個朝代,以及蒙古和女真等外族歷史。

    從此,我的學術焦點集中在金史研究上,同時也涉獵元史和宋史。這是因為我有機會與傅海波教授合作,翻譯注釋《金史》,仿效魏復古與馮家昇當年對《遼代社會史》的研究。這一項目得到了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的經費支持。

    劉伯温的著作

    我還開始著手撰寫一本專著,探討金朝章宗和宣宗時期有關「德運」的集議,以及這些議論如何確立金朝作為「土德」,繼承了宋朝的「火德」,從而賦予其正統王朝的政治和文化意義。這本書在1980年完成,標題為《Imperial China: Discussions under the Jurchen Chin Dynasty, 1115~1234》,為研究中國歷代政權合法化開創了新的視角,但直到1984年才由華大出版。

    澳洲國立大學的訪問學者

    • 戰功卓著的蒙古將軍:馬可·柴達木對馬可·波羅傳奇的影響

      馬可·波羅是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他的傳奇故事《馬可·波羅遊記》記載了他13世紀時在東方的冒險經歷。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部遊記中的一些描述可能受到了另一個歷史人物的影響,那就是蒙古將軍馬可·柴達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提到的某些事件和地點,與馬可·柴達木的徵戰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之間是否存在聯繫,以及馬可·波羅是否可能是馬可·柴達木的故事的傳播者,這一問題一直以來都激起了學者的興趣。

    • 馬可·波羅與馬可·柴達木:歷史迷霧中的真相探索

      人物 描述
      馬可·波羅 義大利旅行家,遊記作者
      馬可·柴達木 蒙古將軍,戰功卓著

      馬可·波羅的遊記被認為是對13世紀蒙古帝國時期的重要描述,但研究人員在其內容中發現了與另一位著名的蒙古將領馬可·柴達木的戰功和行蹤相似之處。這是否意味著馬可·波羅的著作中融入了馬可·柴達木的傳説?學者們正試圖解開這個歷史謎題。

      延伸閲讀…

      劉伯温與哪吒城:北京建城的傳説(修訂二版)

      劉伯温當年快被殺!急寫下一首詩還傳到現在 當年內容曝光

    • 從馬可·波羅到馬可·柴達木:傳奇的繼承與融合

      馬可·波羅的遊記是西方世界對

      一九七八年退修後,我赴普林斯頓任教,專注於《劍橋中國史》明代部分的撰寫。一九七九年,我以美國學術團體聯會中國文化研究小組委員的身份,參加訪華專團,於聖誕節後一日啟程,三週內訪問北京、成都、上海、南京、廣州等地。此行不僅瀏覽北京名勝古蹟,更激發了我研究北京城史的決心。回美後,在哥大與華大出版社出版了兩本論著,並接受澳國大羅依果博士的邀請,於一九八三年夏天回校修訂元人傳記。在這期間,我發現瞭解決一個多年來令我困惑苦惱的問題的線索。該線索來自劉秉忠的傳記,特別是陳高華所著《元大都》一書中的兩則史料,這兩則史料修正了我對劉伯温製造哪吒城傳説的起源的推斷。

      北京的歷史傳説與劉伯温的哪吒城故事

      作者不詳 2023-06-26

      北京城的歷史傳説中,有一則劉秉忠設計營建大都城的故事,這故事後來衍生出「那吒城」的傳説。有關這個傳説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元代張昱的《輦下曲》,其中一首詩提到:「大都周遭十一門,草苫土築那吒城,讖言若以磚石裡,長似天王衣甲兵。」而署名長谷真逸的《農田餘話》則進一步解釋了這個傳説:「燕城係劉太保定製,凡十一門,作那吒神三頭六臂兩足」,將故事擴展得更加誇張。這兩則史料揭示了「那吒城」傳説的起源,即源自於對劉秉忠開闢大都十一座城門的誤解,認為其旨在象徵那吒神的模樣。

      那吒作為托塔天王的第三太子,據傳具有守護城垣和降龍治水的法力,因此在設計大都城時,崇祀神靈以期得到庇護。這些史料為我多年來尋找的答案提供了線索,填補了我研究的空白。我的書籍論證因此奠定初步基礎,即劉秉忠為大都城設計之始作俑者,而有關劉伯温製造哪吒城的傳説,則可能因誤傳劉伯温為劉秉忠的孫兒而產生。此外,劉伯温與北京建城的關聯,可能是從蒙古流傳的永樂皇帝獲得黑臉異人(真武神)協助,指授劉伯温興建城市的傳説而來。

      這項發現使我感到非常興奮,而就在此時,我獲得了向學術界分享這一發現的機會。1990年,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