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地圖製作的傳統與八卦的方位問題
中國古代地圖製作有一個獨特的傳統,即所謂的“前南後北,左東右西”,這與西方現代地圖上常見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表示法正好相反。這一傳統可能源於中國歷史上的疆域發展脈絡,從黃淮平原到長江流域的地理遷徙。這種方位表示法在古代中國的地圖上得到了體現,如右圖所示。

先天八卦(伏羲八卦)的傳説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雖然形式上有所變遷,但傳承至今。在民間,人們用簡化的漢字來記憶八卦的符號,如“三求平未,鬥非半米”。
延伸閲讀…
八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八卦方位你知道多少?
至於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方位差異,有人認為先天八卦反映了世界未產生前的景象,而後天八卦則反映了現實世界的秩序。這種觀點暗示了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空間構思,類似於西方科學中的維度概念。例如,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就曾提到:“先天八卦,豎看者也;後天八卦,橫看者也。”這句話表明了他對兩種八卦方位的不同理解。

先天八卦(伏羲八卦)的傳説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雖然形式上有所變遷,但傳承至今。在民間,人們用簡化的漢字來記憶八卦的符號,如“三求平未,鬥非半米”。
延伸閲讀…
八卦_百度百科
最詳細的八卦空間方位祥解
八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對於宇宙生成、地球自轉與太陽照射的角度變化(陰陽關係)以及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等方面的洞察。最原始的八卦資料出自西周的《易經》,其中記載了六十四卦,但並沒有圖像。《易傳》中提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句
八卦起源於古代中國的占卜術,後成為儒家和道家哲學的重要概念。宋朝時,有學者提出四象演八卦的觀點,認為八卦由伏羲創造,通過方位和數學上的演變生成六十四卦。而另一學派則認為八卦源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説,即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
在後天八卦中,以正北方的坎卦為開端,依次為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等八門。每卦象徵一個方向、一個家族成員、一種身體部位,以及特定的風水屬性。例如,乾卦代表西北方、父親、頭部、君王、文昌星等;坤卦代表西南方、母親、脾胃、腿部等。震卦代表東方、長男、肝部、貴人、事業等;坎卦代表北方、中男、腎部、血液等;離卦代表南方、中女、心臟、眼睛等。這些卦象及其含義構成了中國傳統信仰和文化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