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採訪問題設計的過程中,研究者必須經過縝密的思考與規劃,以確保訪問內容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首先,研究者需要確定訪問的目的,並根據目的來制定相關的問題。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針對性、邏輯性和層次性,以便能夠引導訪談對象逐步提供所需的資訊。此外,研究者還需要注意問題的用詞和表述方式,以確保問題清晰易懂,不會引導或限制訪談對象的回答。總而言之,採訪問題的設計是訪談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直接影響到訪談資料的質量和研究結果的有效性。
-
明確目標
– 確定採訪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獲得基本信息、探討深入觀點,還是為了特定議題的報導。
-
收集背景信息
– 通過研究受訪者和相關議題,收集足夠的背景信息,以便設計更具針對性的問題。
-
設計開放式問題
– 使用開放式問題,例如「請問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麼?」,這樣可以獲得更豐富的信息。
-
避免引導式問題
– 盡量避免引導式問題,例如「您認為這個政策是積極的,對嗎?」,這樣可能會導致受訪者給出預期中的答案,而不是真正的看法。
-
考慮受訪者的感受
– 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受訪者的感受,避免觸及敏感或私人問題,特別是在沒有徵得受訪者同意的情況下。
深度訪談的技巧與挑戰
技巧1:温和開場以一個簡單、易答的問題開啟訪談,有助於建立受訪者的信心,使其更加自在地分享經驗。 |
技巧5:確保訪談品質在訪談前設定清晰的目標和結構,並在訪談過程中保持對話的自然流暢,這樣可以確保訪談的品質和深度。 ![]() ![]()
|
技巧3:細水長流逐漸深入問題,讓受訪者在訪談過程中逐漸放鬆,願意分享更多深刻的經驗。
|
技巧4:聆聽與引導用心聆聽受訪者的回答,並根據其內容提出相關問題,這樣可以保證訪談深度且讓受訪者感到被理解。 |
技巧5:確保訪談品質在訪談前設定清晰的目標和結構,並在訪談過程中保持對話的自然流暢,這樣可以確保訪談的品質和深度。 |
表列或清單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整理資訊,使內容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在一開始就提供一個簡明的框架,有助於訪談者迅速把握受訪者的經驗和觀點。例如,訪問一位母親對孩子教育方式的看法時,可以首先詢問她是否相信嚴格的教育方式,然後再逐步深入探索她的具體做法和原因。
![]()
使用開放式問題可以引導受訪者分享更多資訊。比如詢問「你是如何準備孩子們上學的?」而不是問「你的孩子們是否每天都有功課?」這樣可以鼓勵受訪者分享他們的實際經驗和感受,而不是簡單的是非題答案。
適當的沉默可以給予受訪者空間,讓他們有時間思考和分享更多資訊。訪問者不應該害怕沉默,而是要學會利用沉默來引導受訪者深入他們的經驗和感受。
![]()
![]()
延伸閲讀…
如何設計一場好訪談?從業務、媒體小編、立委助理到產品經理
深度訪談法:大綱範例(使用者需求問題)
訪問者應該注意受訪者的用詞,並且重複對方的用詞來表示對他們觀點的重視。這不僅能表明訪問者在認真聽取,還能避免因為轉換詞語可能產生的誤解。
![]()
適當的沉默可以給予受訪者空間,讓他們有時間思考和分享更多資訊。訪問者不應該害怕沉默,而是要學會利用沉默來引導受訪者深入他們的經驗和感受。
延伸閲讀…
第四章訪談設計
訪談怎麼更「深」又更「真」?來自重量級研究者的技巧
訪談技巧 <
訪談技巧的應用與提升
在進行訪談時,訪談者的技巧和應用對訪談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訪談者應該設法詢問具體的行動、事件或經驗,以期獲得受訪者真實的行為和感受。這需要訪談者不僅提出準備好的問題,還應該在訪談過程中靈活追問,以獲得更深入的資訊。在訪談結束前,訪談者可以詢問受訪者是否有未問及的重要事項,或者是否有未問到的問題。這有助於補足訪談中的遺漏。
受訪者的坦誠與訪談技巧
受訪者可能會因為害怕丟臉或其他原因而有所保留或説謊。為了減少這種情況,訪談者可以使用一些策略,如提供緩和的問題框架,或者詢問受訪者是否有其他資訊可以提供。此外,受訪者有時可能記錯或記不起自己的動機,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當前的想法已經與過去不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訪談者可以通過追問當時的情緒、感官感受和其他細節,來重建當時的情景,並嘗試尋找可作輔助的紀錄,以喚醒受訪者的記憶。
總之,訪談者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技巧,以便更好地引導受訪者開誠布公地分享資訊,從而獲得更準確和有用的訪談結果。
訪談技巧和應用的重要性
- 訪談者應該設計具體的訪談題目,並在訪談中靈活追問以獲得詳細的資訊。
- 訪談者在訪談結束前可以詢問受訪者是否有未問及的重要事項。
- 訪談者可以使用策略來減少受訪者因畏懼丟臉而有所保留或説謊的情況。
- 訪談者可以通過追問細節和尋找輔助紀錄來重建訪談當時的情景,以獲得更準確的資訊。
訪談技巧提升的建議
- 準備多樣化的問題,靈活運用開放式和閉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