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示例
歷史時期 | 乙亥年 | 辛酉年 |
西元 | 1995年 | 1861年 |
天干 | 乙 | 辛 |
地支 | 亥 | 酉 |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干支紀年法是一種重要的編年方式。透過對干支紀年的理解,我們可以準確地推算出歷史事件的發生年份。以下將介紹干支紀年的原理及應用方法。
![]()
![]()
表格示例
歷史時期 乙亥年 辛酉年 西元 1995年 1861年 天干 乙 辛 地支 亥 酉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干支紀年法是一種重要的編年方式。透過對干支紀年的理解,我們可以準確地推算出歷史事件的發生年份。以下將介紹干支紀年的原理及應用方法。
![]()
干支循環系統
干支為天干和地支的合稱,其中天干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以甲乙丙丁等為天干,以子醜寅卯等為地支。每當紀年到60輪迴時,即進入下一個甲子週期。
![]()
![]()
延伸閲讀…
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中國古代曆法)
延伸閲讀…
天干地支_百度百科
天干和地支
二年間隔的計算
當計算兩年之間的差額時,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幹-支)×5+幹],其中“幹”和“支”分別代表天干和地支在年份中的位置。例如,辛亥年的計算為:6×8-5×12=-12。這樣得到的數字並不是直接的差額,而是需要經過調整,使其成為一個正數或者在1
干支紀年與曆法基礎
根據中國傳統的曆法制度,干支紀年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經過六十個循環來記錄年號的方式。這種紀年法源遠流長,但由於歷代的帝王可能採用不同的曆法,因此干支紀年的準確性並非無死角。例如,三國時期使用景初曆,這意味著在不同的國家,月分的更替可能並不一致,一個國家可能是初一,而另一個國家可能是前一個月的最後一天,這就會導致當月干支的不同。
甲子年 丙子月 乙丑年 丁丑月 丙寅年 文章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