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溜穴】腹脹腹瀉 |復溜穴位圖解位置 |復溜穴可改善水腫 |

【富溜穴】腹脹腹瀉 |復溜穴位圖解位置 |復溜穴可改善水腫 |

富溜穴,位於人體經脈中的一個重要穴位,被中醫視為養生保健的關鍵點。通過對富溜穴的適當刺激,可以調節身體的氣血運行,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現代研究發現,刺激富溜穴有助於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預防和緩解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接下來,本文將深入探討富溜穴的功效與應用。

復溜穴位,又作「伏留」,位於小腿內側面,太溪直上2寸,跟腱前方凹陷處。它的命名來自於足少陰腎經脈氣在此深伏而行,穴後方對應比目魚肌下端移行至跟腱處,因此又別名「伏白」。根據《靈樞‧本輸》的記載,該穴位位於內踝上方的兩寸位置,脈搏跳動而不止。《神應經》中描述其與太溪穴位相直對,而《針灸集成》則指出它在交信穴後方五分,與交信平排。

操作方法:針灸時,直刺復溜穴的深度可達0.3到1寸。此外,可以用艾炷灸3到5壯,或者用艾條進行温灸,時間約為10到15分鐘。

富溜穴 Play

解剖結構:復溜穴的後方是比目魚肌下端與跟腱連接的位置;在深層則為拇長屈肌。在神經方面,復溜穴受到腓腸神經的分支和小腿內側皮神經的支配,而在深層前方的則是脛神經。

富溜穴

操作方法:針灸時,直刺復溜穴的深度可達0.3到1寸。此外,可以用艾炷灸3到5壯,或者用艾條進行温灸,時間約為10到15分鐘。

配穴應用:當需要解決風逆四肢腫的問題時,可以搭配豐隆穴、復溜穴和大都穴。而對於嗌乾的症狀,則可以選擇復溜穴、照海穴、太衝穴和中封穴。在處理腸澼症狀時,會使用會陽穴、復溜穴和束骨穴。對於水腫氣脹滿的問題,可以選擇神闕穴和復溜穴進行治療。在處理汗症時,則可以使用合谷穴和復溜穴。在治療腎炎時,可以選擇志室穴和復溜穴。在對抗消渴症時,則

復溜穴:位於小腿內側面,太溪直上2寸,跟腱前方凹陷處。

解剖結構

  • 肌肉:後方為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深層為拇長屈肌。
  • 神經:腓腸神經分支,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前方為脛神經。
  • 血管:深層前方為脛後動、靜脈。

操作方法

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能效用

  • 理腸
  • 益腎
  • 利水
  • 止汗

古典文獻記載

  • 水腫
  • 腸鳴
  • 腹痛
  • 腹脹
  • 腹瀉
  • 骨寒
  • 寒熱
  • 汗出不休
  • 盜汗
  • 嗌乾
  • 目䀮䀮
  • 耳鳴
  • 耳聾
  • 消渴
  • 失音
  • 涎出
  • 鼻中痛
  • 四肢腫
  • 舌卷不能言
  • 腰脊痛
  • 閃挫脊膂
  • 浮腫
  • 痿證
  • 滯產

現代應用

  • 腎炎
  • 尿路感染
  •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 急性腰扭傷
  • 下肢癱瘓
  • 足跟痛
  • 腦外傷後遺症

配穴

  • 風逆四肢腫:豐隆、復溜、大都。
  • 嗌乾:復溜、照海、太衝、中封。
  • 腸澼:會陽、復

    復溜穴

    古典:水腫、腸鳴、腹痛、腹脹、腹瀉、骨寒、寒熱、汗出不休、盜汗、嗌乾、目䀮䀮、耳鳴、耳聾、消渴、失音、涎出、鼻中痛、四肢腫、舌卷不能言、腰脊痛、閃挫脊膂、浮腫、痿證、滯產。

    富溜穴

    操作: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富溜穴 Play

    延伸閲讀…

    復溜- 經穴庫

    復溜穴位圖解位置| 復溜穴 – 穴道經絡庫

    配穴

    • 風逆四肢腫:豐隆、復溜、大都。
    • 嗌乾:復溜、照海、太衝、中封。
    • 腸澼:會陽、復溜、束骨。
    • 水腫氣脹滿:神闕、復溜。
    • 汗症:合谷、復溜。
    • 腎炎:志室、復溜。
    • 消渴:肝俞、脾俞、復溜。

    附註:靈樞‧本輸名作「復留」。

    富溜穴

    解剖:肌肉:後方為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深層為拇長屈肌。神經:腓腸神經分支,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前方為脛神經。血管:深層前方為脛後動、靜脈。

    操作: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延伸閲讀…

    復溜穴可改善水腫,腎炎,腹脹腹瀉,頻尿

    復溜穴的位置、功效與作用、主治、刺灸法 – 醫學百科

    功效:理腸、益腎、利水、止汗。

    復溜穴的神奇療效

    症狀 治療
    腹瀉腹痛 揉復溜穴
    膀胱受堵 揉復溜穴
    水液不走膀胱 揉復溜穴
    尿道一通 揉復溜穴
    腹瀉自然好 揉復溜穴
  • 降血壓的功效:配合尺澤穴,揉復溜穴。
  • 揉尺澤穴:降上氣。
  • 揉復溜穴:接收降下氣,固定氣。
  • 太溪穴:真正補腎,逐漸起效。
  • 眼疾要穴: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眼腈脹痛、上眼皮無力。

揉復溜穴:改善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