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地大’種性的觀察
你觀察地大種性,見到它構成大地,微塵則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又可以分解為鄰虛塵。鄰虛塵幾乎等於虛空,但仍是物質
自性本體的真空功能與色相的產生
自性本體,亦即佛性或自心,具有產生一切色相的本能。這種本能並非實體,而是空性的,是超越了物質與精神分別的境界。自性本體的真空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而是具有創造力的空性,能夠生起一切物質現象。這種創造並不是憑空產生,而是由於自性本體的功能作用。
佛説:“你先前不願意學習小乘道業,一心追求無上正覺的大道,所以我指示你體悟自性本體的第一義諦。然而,你現在又深陷於世間學理的戲論之中,被妄想束縛,認為因緣所生才是究竟法則,這實在是讓人憐憫。你雖博學多聞,卻如同一位能言善辯藥理的學者,面對真藥時反而無法辨別,我説你真是讓人憐憫。聽好了,我將為你詳細解説,也要讓未來修學大乘的人們能夠通達自性本體的實相。
就如你提到的物質世界,四大元素的和合帶來了萬物的變化。如果物質的本質不是和合性的,它就無法與其他物質相合,如同虛空不與色相結合。若物質本質為和合性,那麼生滅變化不斷,始終都在相互形成、相互幻滅中。如此生生死死,猶如火炬快速旋轉,形成一個虛幻的圓輪形態,永不停息。這就像水結成冰,冰又溶化成水一般。

(一)對‘地大’種性的觀察
你觀察地大種性,見到它構成大地,微塵則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又可以分解為鄰虛塵。鄰虛塵幾乎等於虛空,但仍是物質
自性本體的真空功能與色相的產生
自性本體,亦即佛性或自心,具有產生一切色相的本能。這種本能並非實體,而是空性的,是超越了物質與精神分別的境界。自性本體的真空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而是具有創造力的空性,能夠生起一切物質現象。這種創造並不是憑空產生,而是由於自性本體的功能作用。
| 特性 | 説明 |
|---|---|
| 真空性 | 自性本體的空性並非虛空,而是具有生起色相的能力。 |
| 創造性 | 自性本體能夠創造一切色相,包括物質和心理現象。 |
| 非實體性 | 自性本體的真空功能不是一個具體存在,而是存在的本質。 |
| 超越性 | 自性本體超越了物質和精神的二元對立,是萬有的本源。 |
在自性本體的真空功能中,色相的產生是基於因緣和合的原理。因緣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眾生的業力和知識而發生變化。因此,宇宙間的一切變化現象,都是自性本體功能的體現。

風大的種性
風這種物質,並無實體,其動靜並不確定。當我們在人羣中整理衣物,衣角搖曳,旁人便會感到有微風拂面而來。這風究竟從何而來?是從衣角,還是從虛空,或是從人臉上產生?如果風自衣角而出,那麼我們身上所穿的衣物,豈不就像是承載著風的載體,它們將會隨風飄揚,不再依附於我們的身體。在此,我衣著整齊,正與你們侃侃而談,那麼,我的衣物之中,風究竟藏在哪裡?難道衣物中有一處是專門儲存風的空間?如果風來自虛空,那麼當衣物靜止不動時,何以又感受不到風的吹拂?而且,虛空始終存在於其所在之處,若風也常存,則當沒有風的時候,虛空也應當消失。如果虛空有生有滅,它便不再被稱為虛空。既然稱為虛空,為何又有風從其中而生?若風從被拂者的臉上自行產生,那麼這個風應該首先吹拂到你。實際上,是你在動衣裳,風才出現,為何風會倒吹回自己的臉上?你此刻細心觀察,動衣裳的是你自己,而風拂面的是他人的臉。虛空本身靜止不動,並未參與風的流動。風到底從何方而來?風
大道四相空無相
吾心本淨,無相無形,名為如來本性。變化者,乃諸根之境,手足之動,語言之轉,心識之轉。此乃變化之相。若能知曉如是諸境界,則名為知境。
延伸閲讀…
南懷瑾老師:地、水、火、風、空,五大種性的剖視 …
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
自性本體的功能
各人內心的意識與思想,就如同水珠一般,不時地流動,每個人所知所見,皆是獨特而自成體系,並非固定不變。世間之人常因其認知侷限,誤將這些流動視為因緣和合而生,或是自然界的性能所導致。然而,這不過是意識之心所作的推斷與尋求,僅是一種語言上的抽象理論,並無實際的深意。

風大的種性
風這種物質,並無實體,其動靜並不確定。當我們在人羣中整理衣物,衣角搖曳,旁人便會感到有微風拂面而來。這風究竟從何而來?是從衣角,還是從虛空,或是從人臉上產生?如果風自衣角而出,那麼我們身上所穿的衣物,豈不就像是承載著風的載體,它們將會隨風飄揚,不再依附於我們的身體。在此,我衣著整齊,正與你們侃侃而談,那麼,我的衣物之中,風究竟藏在哪裡?難道衣物中有一處是專門儲存風的空間?如果風來自虛空,那麼當衣物靜止不動時,何以又感受不到風的吹拂?而且,虛空始終存在於其所在之處,若風也常存,則當沒有風的時候,虛空也應當消失。如果虛空有生有滅,它便不再被稱為虛空。既然稱為虛空,為何又有風從其中而生?若風從被拂者的臉上自行產生,那麼這個風應該首先吹拂到你。實際上,是你在動衣裳,風才出現,為何風會倒吹回自己的臉上?你此刻細心觀察,動衣裳的是你自己,而風拂面的是他人的臉。虛空本身靜止不動,並未參與風的流動。風到底從何方而來?風
大道四相空無相
吾心本淨,無相無形,名為如來本性。變化者,乃諸根之境,手足之動,語言之轉,心識之轉。此乃變化之相。若能知曉如是諸境界,則名為知境。
延伸閲讀…
星雲法語6-做人四原則 – 星雲大師
佛教「五大」的介紹
| 五大觀想 | 相貌特徵 | 神力表現 |
|---|---|---|
| 觀地為白 | 形貌剛健,青黑色,坐於野字之上 | 能制諸毒,降伏眾生之怖畏 |
| 觀水為綠 | 聲色可怖,能銷毒蛇 | |
| 觀火為黃赤 | 赫奕難比,福德焰生,能焚世界 | 五微塵是五諦的別名。當我的內心粗重時,外在就有五塵相應而生。在佛經中,這被稱為名色支。外道不明白這一點,認為五微塵是由內心生出,從而構成了五大。五大即是五諦。由於塵比大更細緻,因此從塵生出大。地大具有五種微塵。水大包含四種微塵,除了香塵。火大具有三種微塵,除了香和味。風大具有兩種微塵,只有聲音和觸感。空大只有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