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好嗎?實踐大學以其卓越的辦學表現傲視同儕。102年起被教育部評為「教學卓越大學」,並獲得近2億元的教卓經費。此外,105-106學年度更獲得「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院校校務發展計劃」的2億5佰萬元經費。在政府政策和經費的支持下,實踐大學的學生和校友們在國際競賽中獲得了非凡的成就。今年,服裝系校友江奕勳成為台灣首位登上巴黎男裝周的設計師,為台灣的競爭力增添了光彩。2016年,設計學院的李泓儒同學和賴浩鈞團隊在「2016 Michelin Challenge Design」中獲獎,在北美國際車展「North America」上大放異彩。
實踐好嗎,是一個引發許多思考和探索的關鍵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著各種抉擇和挑戰,而要成功克服這些困難,我們必須要確保我們的行動能夠實踐好嗎。


實踐好嗎,意味著我們需要思考,計劃和執行確實的行動,以實現我們的目標。過去,許多人認為只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實踐好嗎。然而,如今,我們知道實踐好嗎不僅僅取決於選擇的正確與否,更取決於我們的行動與執行力。
實踐好嗎有時並不容易。我們可能會面臨障礙和挫折,需要勇氣和毅力來克服。然而,正是通過這些困難的實踐,我們才能成長和進步。實踐好嗎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和調整,以確保我們的努力不會白費。
實踐好嗎是一個個人和集體的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夢想,需要通過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實踐好嗎。同時,我們也需要與他人合作和協作,以實現更大的目標和影響。
實踐好嗎還意味著要負責任和持持續進步。我們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行動和後果,並不斷學習和成長。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工作中,實踐好嗎都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因此,實踐好嗎不僅僅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態度和價值觀。它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行動中保持清晰和自覺,並不斷追求更好的自己和世界。
用心辦學,育才英才
「少子化海嘯中,實踐大學穩健前行,培育一流人才」
實踐大學近年來辦學績效卓越,不僅在台灣高等教育界中脱穎而出,更獲得政府相關單位的肯定以及豐厚的經費獎助。自2013年起,實踐大學即被列為教育部「教學卓越大學」,至今已獲得近兩億元的教卓經費。在2015-2016學年度,實踐大學又獲得了「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院校校務發展計劃」經費2億5佰萬元,這些經費的挹注,為實踐大學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使其能夠在學用合一、務實致用的教育理念下,持續提升教學品質和學生的實務能力。
在這樣的辦學成果和政策支持下,實踐大學的學生和校友們在國際舞台上屢創佳績。例如,2016年設計學院的李泓儒同學和賴浩鈞團隊在「Michelin Challenge Design」比賽中獲獎,並且在北美國際車展中展出作品。此外,服裝系的江奕勳校友成為了首位登上巴黎男裝周的台灣設計師,為台灣的競爭力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林昕宜同學在「VGRASS東華杯第十屆中國大學生服裝立體裁剪設計大賽」中榮獲優秀獎,而胡道格和餘承倧同學則分別入圍了「英國倫敦畢業時裝週 Graduate Fashion Week」及「義大利國際時裝競賽 International Talent Supports」。應用英語學系的方紫綾同學通過外交部的「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代表台灣到海外進行交流訪問。媒體傳達設計系的陳偉恩同學則獲得了教育部藝術學羣數位動畫博士班的公費生資格,總額高達500萬台幣,將有助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深造。音樂系的校友林祐民指揮家,更在荷蘭世界管樂年會舉辦的國際管樂指揮大賽中獲得銀牌,成為首位奪得此殊榮的台灣人。
這些成就都是實踐大學秉持「實用」為主的教學和學用結合的成果。透過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實踐大學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堅實就業能力。在少子化浪潮的挑戰下,實踐大學不僅穩固了自己的教育地位,更展現出不斷向全球卓越大學行列邁進的雄心。
圖:實踐大學校園風光
創辦人的故事是這樣的:在一次全國大專院校教師教學研習營中,會場上坐滿了教授。突然,一位年邁的長者走進會場,他沒有穿戴華麗的服飾,也沒有顯赫的頭銜,但他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一種超凡的魅力。創辦人告訴我們,他當時就坐在那個長者的旁邊,聽他分享他一生的教育經驗和對教育的熱忱。創辦人説,那位長者的一句話讓他至今仍受啟發:「無論你身在何處,都要用一流的態度,做一流的努力。」這句話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為了他辦學的座右銘。創辦人希望能夠將這種對教育的熱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傳承給每位實踐大學的師生。
延伸閲讀…
交大某位教授眼裡的實踐- 實踐大學板
就業、國際化!實踐大學特色辦學、引領學生創造傲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