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32個。前一位是甲午,後一位是丙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木克土相剋。
中國傳統紀年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32年稱『乙未年』,太歲為楊仙大將軍。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35,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2,除以12的餘數是8,農曆自正月初一至除夕,干支歷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不含)止的歲次內,均為『乙未年』:


乙未廣州起義,又稱第一次廣州起義或乙未廣州之役,是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由興中會領導人楊衢雲、孫中山、陸皓東、鄭士良等人發動的起義。興中會計劃一舉攻下廣州,將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飄揚於兩廣總督。」
乙未是農曆中的一個年份,它在中國的六十干支紀年法中有特定的意義。
在農曆中,每個年份都有對應的干支,用來表示一年的名稱。而乙未正好是其中的一個。
乙未年通常被視為多事之年,根據傳説,這是因為此時的天地之氣交相激盪,造成一系列的變化和挑戰。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每個干支都有不同的象徵和意義。乙未的干支組合代表著智慧、創造力和靈感。
乙未年對應的動物是羊,這個動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視為温和、善良和和平的象徵。
不過,乙未年也有一些挑戰和困難。根據傳説,這個年份容易引發一些社會和政治上的問題。
然而,乙未年也代表著轉變和機會。人們相信,這個年份具有積極的能量和變革的力量。
因此,在乙未年,人們常常會希望通過努力和創新來克服困難,獲得成功和進步。
總的來説,乙未年是一個充滿了挑戰和機遇的年份。人們相信,只要抓住機會,充分發揮個人的潛力,就能在這一年中取得成功。
乙未年與干支紀年
乙未年 | 32 | 1895年 |
乙未廣州起義,是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的起義,由興中會領導發動。
中日甲午戰爭中,陸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的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興中會的成立與發展
成立時間 | 1894年11月24日 | 地點 | 檀香山歐胡島 |
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口號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孫中山與《上李鴻章萬言書》
1894年初,孫中山草擬《上李鴻章萬言書》,主張富強之經在於使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6月,孫中山至天津上書李鴻章,不久後遊歷北京、武漢,於10月自上海經日本赴檀香山。
延伸閲讀…
乙未廣州起義
乙未- 維基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