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師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風熱型感冒」是季節改變時常見的上呼吸道症狀之一。這種感冒常以畏寒、咳嗽、鼻塞、流鼻水等症狀表現。然而,要區分感冒和過敏並不容易。感冒通常發病迅速,容易因吹到冷風或運動後汗水未乾而感染。相對而言,過敏則有明確的接觸病史、用藥紀錄或遺傳疾病等特點。感冒通常在三至七天內康復,藥物治療有效的話可能更短。然而,過敏症狀則可能持續二至三週,且常有家族史或其他相關過敏病史。雖然感冒和過敏在日常症狀上相似,但細微的差異可以幫助判斷。感冒時身體通常較虛弱,而過敏則持續較久。
當我們感到喉嚨痛、流鼻水,或出現發燒等症狀時,很可能是罹患了風熱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風熱外邪侵犯體內所導致。


風熱型感冒的特點是症狀發生突然,且通常伴隨著喉嚨痛、鼻塞、流鼻水、發燒等。此外,病人還可能感到倦怠、頭痛、惡寒、咳嗽和身體不適等。這些症狀通常在感染後的一至兩天內開始出現,並持續數天至一週的時間。
治療風熱型感冒的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飲食調理和藥物治療等。病人應該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此外,應多飲水並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增加身體的抵抗力。
在醫學上,有許多藥物可用於治療風熱型感冒。例如,我們可以使用退燒藥物,如布洛芬或撲熱息痛,來控制發燒症狀。此外,抗生素也可以用來預防或治療細菌感染,但在使用抗生素前應詢問醫生的建議。
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外,一些中草藥也可以用於治療風熱型感冒。例如,羅漢果、板藍根、連翹等都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草藥前,建議您諮詢中醫師的建議,以確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療。
總結
風熱型感冒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風熱外邪侵犯身體所引起。當您出現喉嚨痛、流鼻水或發燒等症狀時,可能是風熱型感冒的徵兆。通過適當的休息、飲食調理和藥物治療,我們可以有效地控制這種疾病的症狀並加速康復。
感冒與過敏的區分
在季節變換之際,上呼吸道症狀如畏寒、咳嗽、鼻塞和流鼻水等常見症狀時有所聞。如何辨別這些症狀是感冒還是過敏引起?台北醫院的中醫師賴博政提供了幾個區別指標。
- 感冒通常發病較急,可能因為吹到冷風或忘記擦拭汗水而引起。相較之下,過敏有特定的接觸史、用藥紀錄或家族遺傳病史。
- 感冒病程約為3至7天,合理用藥可有效控制病情。過敏則較為持久,可能持續2至3週,且常伴有一定病史。
- 儘管感冒和過敏在症狀上相似,但中醫師賴博政提到,感冒時患者通常較虛弱,精力不足,而過敏患者雖然有症狀,但活動力較好,特別是在兒童中表現明顯。
中醫認為感冒是由外邪引起,體質較弱是重要因素。外邪包括風寒和風熱,根據體質的寒熱不同,感冒可分為兩大證型,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證型 | 症狀 |
---|---|
風寒型感冒 | 怕冷明顯,輕微發熱,不易出汗,頭痛,周身痠痛,流清白色透明鼻涕,咳嗽痰色白而稀。 |
風熱型感冒 | 怕熱甚至發燒,輕微怕冷,容易出汗,咽中疼痛,有鼻涕,咳嗽痰色白或黃且黏稠。 |
古代中醫文獻中並沒有「感冒」這一病名,但《傷寒論》中提到的「中風」即是指被風邪侵襲而引起的症狀。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中風」並非指現代的心血管疾病。根據外邪的不同,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和風熱型兩種。
足浴不僅方便、經濟,而且效果顯著。它通過熱水的温度、浮力、阻力和中藥的燻蒸作用,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放鬆肌肉和筋骨的目的。足浴還具有增加全身新陳代謝、改善內臟功能和平衡內分泌的功效。足浴的水温應控制在38至42度之間,泡浴時間建議為10至30分鐘。
延伸閲讀…
感冒不單純,竟分風寒型、風熱型!中醫師教你從喉嚨、鼻涕 …
感冒多喝水… 搞清楚風寒、風熱 – 元氣網- 聯合報
【委中穴】該穴位位於膝蓋後方的膕窩處,膕橫紋的中點。取穴時可以屈膝或坐下,找到膝蓋後方的大筋,穴位就在兩條大筋的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