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殺樓上!」這起滅門血案令人震驚,發生在高雄苓雅區34年歷史的社區大樓中,社區型管理環境與繁華商圈的接近讓人難以置信。這名60多歲的犯嫌原本在鄰居眼中是個安靜的人,兇殺案的發生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現在嫌犯已被逮捕,警方正努力釐清這是否僅為了噪音問題的衝突。社區大樓的中庭早晨迎來多位刑警,監視器拼命記錄下駭人的兇殺現場。住户紛紛表示恐懼,警車不斷駛來,這裡變得非常熱鬧。倚靠武廟商圈和捷運站,這座34年歷史的社區大樓,讓人愈發談之色變。


樓下殺樓上,這是一個傳統的兩岸矛盾。樓上的人嘲笑樓下的人沒禮貌,而樓下的人則認為樓上的人自大傲慢。這種衝突常常發生在大多數社區,尤其是公寓大樓中。
一天,小明搬進了一棟新的公寓大樓。他住在樓下,正好在一個喜歡從樓上樓梯上跳下來的小孩的房間下方。每天早晨,小明都會被樓上的腳步聲和跳躍聲吵醒,他心生不滿。
有一天,小明決定找到樓上的住户談談。他上了樓,敲了敲門,一位憔悴的中年婦女打開了門。小明對她説:“我住在樓下,每天早晨都被你孩子的跳躍聲吵醒。能否請你教導他一下,讓他避免在這個時間段這樣做呢?”中年婦女感到抱歉並同意改善這個問題。
幾天後,樓上的跳躍聲減少了許多。小明感到高興,但同時他也意識到,他的腳步聲可能也會傷到樓下的住户。他決定改變自己的行為,不再大聲走動,以免影響到其他人。
這個例子是兩個人以禮相待的一個很好的示範。他們選擇不再互相攻擊,而是互相尊重並解決問題。這種相互謙讓的態度有助於創造一個和諧的社區環境。
我們都應該學習這種相互尊重的態度,無論是在大樓中還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只有通過包容和理解,我們才能夠在一個和睦的環境中共同生活。
所以,讓我們擺脱「樓下殺樓上」的思維模式,努力創造一個相互尊重的社區,讓每個人都能夠在和平與諧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