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龍脈」是台灣林內神社遺址所在地濟公廟後方的龍過脈步道的特色之一。這條步道不僅適合親子和長者同行,而且風景一般。若喜歡多走一些路的人可以停在大氣廣場,省點路可以停在林中國小,或者偷懶一點可以停在濟公廟,這三個地方都提供停車位。另外,若搭火車至林內,再短暫步行即可抵達神社遺址,遊客們可以欣賞到壯闊的稜線景緻。此外,在林內站附近還有林內驛站和幾座紙漿儲存槽,也是值得一探的地方。若遊客往上走,穿過鳥居和階梯,便可到達淵明國中。在第一道平台上,遊客們可以看到一座石燈籠。」
林內神社遺址與龍過脈步道
由林內火車站出發的輕鬆行程
林內神社遺址及其周邊的龍過脈步道,是一處適合所有年齡層的健行好去處。從林內火車站出發,僅需短暫步行即可到達位於濟公廟後方的神社遺址。這段步道難易度適中,所需時間也不長,非常適合想要進行健身活動的遊客。


在步道上,遊客可以欣賞到稜線的宏偉景色,步道建設完善,部分路段保留了原始的泥土小徑,其他則鋪設了石階或木棧階梯。踏上稜線,步道隨著地形的高低起伏,讓人有如行走在一條龍脈之上。其中有一段木棧步道,提供了特別棒的景觀享受。
在前往第二座小山的路上,坡度不大,非常好走。遊客可以在第一座小山的觀景台休息區稍作停留,補充體力,然後繼續前行。第二座小山的坡度較第一座陡峭,但實際走起來也不算太難。由於行程安排,我們選擇在觀景台區休息後折返。
回程時,我們選擇了另一條路徑下山,這讓我們有機會造訪了「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這是一個最近在台灣流行的落羽松觀賞點。此外,我們還順道參觀了附近的寶隆紙廠遺址。這趟行程讓人感受到了林內的獨特魅力。
美食與傳統小吃
林內火車站附近有多家老店,提供各種美食,如排骨飯和豬腳飯,各有其特色和擁護者。我們在第二座小山的陡上路段之前,選擇在「林內排骨大王」用餐,享用了招牌排骨飯和豬腳。雖然個人偏好較為軟嫩的排骨或酥炸排骨,但林內當地的排骨風味獨特,仍然值得一試。
文化遺產與歷史探訪
神社遺址如今已由濟公廟和孔子廟所取代,這裡仍保留了對造化三神、豐受大神和能久親王的祭祀傳統。漫步在這片充滿歷史文化底藴的土地上,遊客能夠感受到時光的流逝和人文的傳承。
旅遊提示 |
步道易行,適合親子共遊 |
多處停車場選擇 |
品嚐當地美食 |
參觀神社遺址與文化展館 |
林內的這趟旅程,不僅是一次健身活動,更是一段融合了自然美景、歷史遺跡和在地風味的美好回憶。
過龍脈一詞源於中國古代的風水學,是指地理環境中流動的能量場。這種能量與土地的形狀、水流和山脈等因素相關。據説有過龍脈的地方,能帶來好運、豐收和繁榮。
過龍脈的理論認為,地理環境中的能量場有著明顯的方向性。通過研究地形、水系和地勢等,可以找到這些過龍脈的脈絡。相傳過去,皇帝和貴族們在選擇建造皇宮和陵墓的地點時,都會仔細研究過龍脈。他們相信,這些能量場的存在會對帝國的運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現代風水學仍然延續著過龍脈的理論,但也加入了現代的科學研究方法。過龍脈的研究通常以地理信息系統和衞星圖像為基礎,以更準確地定位和分析這些能量場的位置和特徵。
過龍脈的研究還涉及到其他領域,例如建築學和城市規劃。在選址和設計建築物時,考慮到過龍脈的存在可以提升建築物的能量和審美價值。同樣的,城市規劃中也可以利用過龍脈的概念,營造一個更和諧宜人的環境。
過龍脈的影響
許多人相信,居住或工作在過龍脈的地方會得到好運和成功。據説這些能量場可以促進正面的能量流動,增加人們的幸福感和創造力。有些人還聲稱,在這些地方居住可以改善身體健康,減輕壓力和焦慮。
然而,科學界對過龍脈的理論持有懷疑態度。他們認為這種理論缺乏科學根據,並且很難進行客觀的實證研究。儘管如此,過龍脈的概念仍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並且在一些地區仍然廣泛應用。
結論
過龍脈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概念,代表著土地能量場的流動。儘管現代科學對此持有懷疑態度,但過龍脈在風水學和建築學中仍然有著重要的地位。不管是追求好運還是打造宜人的環境,過龍脈的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延伸閲讀…
【雲林林內】台灣百大必訪步道。 龍過脈森林步道 – 健行筆記
龍過脈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