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與「揚州十日」:揭開歷史上的血腥真相!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與「揚州十日」:揭開歷史上的血腥真相!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順治二年,清攝政王多爾袞下令江南清軍剃髮,並以軍法威脅不從者。在清軍佔據南京、杭州及大運河沿岸之際,崑山、嘉定、太倉、松江等地尚未有清軍駐守,明軍時而反撲。由降將李成棟率領的清軍攻佔吳淞江守禦千户所,展開了一連串的血腥掠奪。閏六月十二日,此事件進一步升級。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 Play

清軍降將李成棟攻取吳淞江守禦千户所,隨即大肆擄掠。李成棟軍將船隻留置於嘉定東關,主力經陸路抵達吳淞。吳淞千户所明朝守軍大多投降,唯獨坐營遊擊吳之藩投奔崇明明軍。閏六月十二日,剃髮令由蘇州傳至嘉定,頓時人心激憤。吳志葵派使者聯絡嘉定。嘉定附近的鄉兵逐漸集合,燒毀李成棟軍船隻。閏六月十七日,明都察院觀政黃淳耀及弟黃淵耀,與前左通政侯峒曾及子侯演、侯潔,上海舉人張錫眉,國子生朱長,秀才馬元調、龔用圓等倡議守城,他們組織鄉兵和百姓分片巡守,但缺乏武器和作戰經驗。李成棟不敢貿然進攻嘉定,於閏六月二十四日派其弟率騎兵數十人求援,途中遭鄉兵夾擊求援失敗,李成棟弟被殺。

閏六月二十五日,蔡喬率不足300人的弱兵支援嘉定。蔡喬部剛在嘉定城南關外扎營,就遭到李成棟軍襲擊殆盡。閏六月二十九日,嘉定鄉兵與李成棟軍在婁塘鎮交戰,鄉兵大敗。李成棟軍乘勢追擊,控制嘉定城外圍地區。七月初三日,清軍從太倉支援李成棟,隨即大舉攻城,先用火炮攻擊城墻沒有效果,李成棟又下令從縣城東北角挖洞,控制城牆後,打開東關,縱兵大入。當日辰時,李成棟進入城中,下令屠城。

清軍在城中肆意殺戮,家至户到,甚至亂葦叢棘中也用槍攪動確認無人後才罷休。遇有人員,即索取財物,滿意後方釋放,若不滿意,則斫殺。因此,路邊屍體傷痕遍體,是由於不斷被斫殺造成的。初時受害者還會大呼救命,但隨著傷口增多,呼聲漸微,最後即使被亂砍也不動。刀聲砉砉,遠近可聞,求命之聲,嘈雜如市。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是明朝著名的歷史事件之一,發生在嘉靖年間。這是一段令人痛心的歷史,也是人們所永遠銘記的。在這段慘絕人寰的日子裏,揚州經歷了十天的血腥屠殺。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指的是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的嘉定三案,造成了大量的死難者。當時,揚州地區發生了一系列的抗税事件,民眾不滿朝廷的壓迫,於是發起了抗議。然而,朝廷的反應卻是極其殘忍的。

嘉定三屠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順治亡揚州」,是因為順治皇帝將這個事件作為衡量官員能力的標準。在此之後,許多官員被迫下台,而順治皇帝也因為他在揚州事件中的所作所為,聲名狼藉。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成為了歷史中的黑暗一頁,使得人們對當時政府的行為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這個事件也被後來的史學家廣泛研究,成為了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的慘絕人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我們必須警惕在任何時候,政府的腐敗和暴力行為的發生。只有通過努力,我們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這段歷史的記憶是痛苦的,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它,以免再次犯下同樣的錯誤。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是歷史給我們的警示,提醒我們保護公民的權益,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讓我們用歷史的智慧啓迪我們的未來,努力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