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米”是我們熟悉的詞彙,它們代表了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長度單位,米。米,也被稱為公尺或m,是法國文「mètre」的音譯。這個單位最初被定義為從赤道到北極點的子午線千萬分之一的距離。不過,隨著科學發展和新的測量方法的出現,米的定義也隨之改變。到了2019年,米的新定義為光在真空中秒內行進的距離。”
米: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長度單位
米,舊時又被稱為公尺,是國際單位制(SI)中的基本長度單位。它的定義幾經變化,最初是地球赤道到北極距離的千萬分之一,後來被重新定義為光在真空中的行進距離。自2019年以來,米的長度被重新定義為基於銫頻率的秒的長度。


米的定義和演變
- 1983年至2019年,米的長度被定義為光在真空中行進時間為1/299792458秒的距離。
- 2019年後,米的長度定義再次更新,新的定義基於秒的重新定義。
國際度量衡局(BIPM)在英語中使用“metre”,這是大部分英語國家的標準拼寫。美國和菲律賓則使用“meter”。其他日耳曼語族國家,如德國、荷蘭和北日耳曼語國家也使用“Meter”。
米的應用和不同拼寫
在英語中,“-meter”一詞常被用來表示計量工具,如電流計(ammeter)和車速表(speedometer),這些詞源於希臘語的長度單位。約翰·威爾金斯在1668年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建立十進制的長度單位系統的必要性。
和米是一對絕佳的組合。和米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絕佳。無論是粥、飯還是點心,和米都能為這些食物增添獨特的風味和質地。
和米文化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中。在古代中國,人們非常重視和米的種植和使用。和米被認為是稻米的簡稱,也被稱為水稻。每年春季,農民們會耕種水田,種植和米。他們會耐心等待水稻的成長,直到秋季收割。
和米的烹飪方式多種多樣。
在中國,最常見的烹飪和米的方法是蒸、煮、炒等。煮和米可以做成美味的米飯,這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許多特色的和米食品。
和米在中國的文化意義。
和米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遠的意義。它象徵著團聚和和睦。中國人在重要的節日和聚會中都會準備和米食品,以表達對家庭和社會的祝福。
總結而言,和米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提供營養和美味,還象徵著團聚和和睦。我們應該繼續珍惜和米,將其傳承下去。
延伸閲讀…
和米有限公司
米(單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