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已,讀音為wù jǐ,是漢語詞語。釋義為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或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屬中央,於五行屬土,因以 “戊己” 稱土。相關古文有 “培以戊已,耕以赤蛇” 出自蘇軾的《思無邪齋贊》。《求真》:都天戊己,乃土煞也,從太歲起五虎遁,遁至五戊己幹是也。
戊己都天與夾煞都天
戊己,讀音為wù jǐ,在漢語中指的是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或者古代用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配五方(即東南西北中)時,戊己所屬的中央方位,在五行中屬於土。相關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蘇軾的《思無邪齋贊》,其中有“培以戊己,耕以赤蛇”的語句。


戊己都天的解釋與應用
《求真》一書中提到,都天戊己是土煞,根據太歲起五虎遁的方法推算,遁至五戊己乾時所在的方位就是戊己都天的位置。例如,甲己年從丙寅開始遁,如果遁至辰位是戊辰,巳位是己巳,那麼辰巳方就是戊己都天的位置。而《闢謬》則強調戊己都天是最重要的土煞,從太歲起五虎遁,遁至本年的戊己乾落在何處。書中將戊己都天列為極兇之神,與大月建、歲破、三煞和陰府等煞相比,都天沒有制化的方法,因此被認為非常兇險。
書中還提到,戊己都天之間的區域是夾煞都天,同樣被認為是大凶之煞,不適宜觸犯。戊己都天和夾煞都天的記載和推算方法在上文中已經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戊己都天的實際案例
乾坤堂南山樵客在註解中提到一個胡姓人士的案例,胡姓人士的生辰是丙辰年,居住在巽方位的房子裡。在庚辰年正月,在面前開挖了一個小池塘,當年的歲破在戌方位,而挖掘小池塘的位置恰巧在戌乾二方之間,這就觸犯了歲破和天地金神等煞。書中記載,戊己都天煞忌開山立向和修方,但對安葬沒有禁忌。
根據這一案例,作者分析了戊己都天的影響,指出犯此煞的重症時期是在辰月和申月,因為犯煞者的年命(辰)與歲破(戌)相沖,而申又與辰相合,所以症狀會一直持續到戌月。作者通過這個案例展示了戊己都天煞的實際影響和預後。
戊已,一個古老的詞語,充滿了歷史和文化的味道。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關於「戊已」的記載。
戊已是一個重要的事件,在中國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代表著某種變革或重大的轉折點。
如果我們回顧中國古代,可以發現許多「戊已」的記載。在一些歷史書籍和典籍中,我們可以找到關於「戊已」的資料和解釋。這些記載揭示了「戊已」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和重要性。
雖然現代社會已經過去了許多年,但「戊已」仍然是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的重要教訓。它提醒我們要對歷史保持敬畏和好奇心,並從中獲得智慧和啟示。
然而,現在的世界已經變得更加現代化和快節奏。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科技和創新的時代,「戊已」似乎成為了遙遠的回憶。
儘管如此,我們應該保持對「戊已」的記憶,並從中獲得啟示。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式,也是我們塑造未來的關鍵。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戊已」的影子。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社會的變革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戊已」的蹤跡。
通過瞭解和理解「戊已」,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和適應這些變化。這是我們作為個體和社會前進的關鍵。
總之,「戊已」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意義的詞語,它代表著變革和轉折。無論我們身在何地,都應該保持對「戊已」的尊重和理解。這對我們的個人和社會發展都至關重要。
延伸閲讀…
戊己
戊己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