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


這幅清代軸扁圖,繪有乾隆皇帝穿著漢服,坐在榻上欣賞皇家珍藏的器物。他身後的山水畫屏風上,懸掛著一幅與他容貌相同的畫像。以「是一是二」為題,從中展現了皇帝極度欣賞這種嶄新別致的構圖。他特地指示丁觀鵬等宮廷畫家創作了5幅相似的作品。這幅軸扁圖展示了乾隆皇帝對於藝術的無盡熱愛。
乾隆皇帝的肖像畫與屏風藝術
乾隆皇帝御題:“是一是二,不即不離。儒可墨可,何慮何思。長春書屋偶筆。”鈐“長春書屋御製”白文方印、“乾”朱文圓印、“隆”朱文方印、“觀書常樂”白文長方印、“乾隆御賞之寶”朱文方印、“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形印、“內府圖書”朱文方印。
圖繪乾隆皇帝身着漢人服飾,正在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其身後點綴室內環境的山水畫屏風上,懸掛一幅與榻上所坐乾隆皇帝容顏一樣的畫像。此幅構圖是仿清宮舊藏的一開宋人冊頁,乾隆皇帝很欣賞此類新穎別緻的構圖,因此,他諭令丁觀鵬等宮廷畫家共創作了5幅與之相類似的圖畫,並且將宋人冊頁中的文士換成了他的頭像,以這種畫中畫的形式表現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畫中是沒有的,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也僅乾隆皇帝一人。 |
乾隆皇帝墨題:“儒可墨可,何慮何思”中的儒、墨,是指中國的儒家學説和墨家學説。他認為二者作為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如同坐榻上的他與屏風上他的畫像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因此他提出“是一是二,不即不離”的觀點,表明了他對儒家、墨家學説的深刻看法及其求和為上的統治觀念。
圖中乾隆皇帝的畫像具有肖像畫特點,約40餘歲,其面部刻畫細緻傳神,表現出他睿智而自信的神態。圖中所繪商代青銅器、元代瓷器等器皿不僅充實了畫面,令構圖更為飽滿,而且映襯出乾隆皇帝儒雅的生活情趣和他對傳統器具的賞識與重視。 “長春書屋”是乾隆皇帝的私人書房。乾隆皇帝弘曆為皇子時,雍正帝曾在圓明園九州清晏別室召開法會,賜號弘曆“長春居士”,故以後乾隆皇帝的御用書屋,多以“長春”命名。據《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乾隆元年(1736年),登基不久的弘曆下旨改造即將入住的養心殿,將勤政親賢殿後的仙樓改造為書房,並御題“長春書屋”匾。此外,以“長春書屋”命名的御用書房在重華宮翠雲館、清漪園、圓明園九州清晏、西苑綺思樓、避暑山莊都有,是乾隆皇帝重要的文事活動場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為弘曆歸政而修建的養性殿,也完全按照養心殿長春書屋建了養性殿長春書屋。
職官名,見《周禮·天官》,執掌貢賦貨藏,以供邦國之用。後泛指皇家府庫或宮廷。
屏風是我國古代室內的主要陳設器物。其最早的功能為擋風和遮避用。據《三禮圖》記載:“屏風之名出於漢世,故班固之書多言其物。
「是一是二圖」發源自中國古代的教育理念,意味著經學的基礎必須打穩,學習之路必須由淺入深,由基礎到專業。這個概念在現代教育中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是一是二圖,是一種教學方法論,也是一種人生哲學。在學習任何事物時,我們都應該先從基礎出發,循序漸進地提升技能。就像建造一座大樓,必須先打好地基,才能穩定地構建上層結構。
這種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學術領域,同樣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如果我們想學習一門語言,我們必須先學會基本的詞彙和語法,然後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積累,逐漸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是一是二圖的概念在現代教育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許多學校和教育機構都以此為指導,將學生的學習分為不同的階段,逐步提高難度和深度,從而幫助他們建立牢固的學習基礎。
此外,是一是二圖還強調學習的系統性和有序性。只有通過有條不紊地學習,我們才能真正掌握知識,並能夠將其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在現代社會,知識的更新和變化非常快速,對於學習者來説,建立起堅實的學習基礎非常重要。
總結來説,「是一是二圖」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它指引著我們學習的方向和方法。無論是在學術領域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以此為指導,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延伸閲讀…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軸_百度百科
《是一是二圖》的這些知識點,你一定不知道!